孩子频走失,谁最该反思?

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徐剑锋 2014-10-23 10:50:17
核心提示:面对孩子走失,最该反思的家长——是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还是孩子淘气爱跑所致?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安全警示教育?
查看评论

  前天早上,一个女萌娃走失,还独自坐公交车自觉投币的微博被不少网友转发。不少网友直叹,这么萌的小萝莉居然走丢了,父母太不应该了。不少市民还转发微信朋友圈帮忙寻找女孩父母。前天下午2时许,女孩已经顺利找到家人,该女孩今年3岁,姓熊,来自贵州,父母在温打工,她来温才2天。

  尽管走失的孩子最终被安全地找回,但透过屡屡发生的惊险一幕,我们的教育体系与监管机制能经得起生命的追问吗?

  这几年,孩子走失连续剧不断上演,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追根溯源,一方面不少孩子由于淘气、贪玩,在如织的人流中,很容易就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松开家长的手脱缰而出,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粗心大意,只顾自己抬头看风景,没有注意牢牢地牵住孩子的手,有时甚至连孩子是什么时候走丢的,也全然不知。

  孩子走失,对家庭来讲是极为不幸的,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寻踪精力,那种焦虑心情和“牵肠挂肚”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如果恰是不法分子趁机作案或难以找回孩子,则将成为一生中的心灵伤痛。

  应看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走失案例中,“马大哈”的父母,往往没有在孩子身上留有任何联系方式,而且对于三四岁的儿童来讲,面对突发情况往往只会哭泣或不说话,地点和姓名无法准确提供给民警或好心人,更是加大了找寻的难度。面对孩子走失,最该反思的家长——是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还是孩子淘气爱跑所致?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安全警示教育?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照看好孩子是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由此而言,应通过声势浩大的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剖析,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看管能力,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而给美满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残缺。对公共场所和职能部门来讲,不妨通过发布最容易“丢人”地点排行榜、设立走失警示牌等措施,切实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还可以施行“网格化管理”安保措施,通过加大定点巡逻等,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快速找到父母。

  别让孩子走失在外出的风景里,加强防走失教育刻不容缓,必须从娃娃抓起。比如,让幼童记住自己居住的地点和电话号码,教会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又如,对学龄前儿童要加强警示教育和安全指引,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向身边的路人求救等;再如,可以将家庭住址和父母的手机号码制成卡片或手环,让孩子随身携带,防患于未然。总之,只有从小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并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真正远离危险地带。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