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塘河流淌千年水乡文脉 探秘浙南水乡文化脉络
温瑞塘河作为温州山水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代的温州人。悠悠塘河水,恰似一条玉带蜿蜒在温瑞平原,对温州的城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亲切地唤作“母亲河”。这条流淌了上千年的河流,自古至今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演变?传承着怎样不息的文化血脉?今天又将谱写出怎样崭新的时代内涵?日前,记者循河探秘浙南水乡的文化脉络。
寻迹:唐代古塔清代石桥
循着温瑞塘河寻访,沿河景致疏影横斜,水鸟飞鸣,在瓯海南白象水域,七层白象塔(见左图)赫然矗立在水边一隅。离白象塔不足百米远的塘河水面上,还横亘着一座古老的石桥,桥面分三段,每段由三块青色石板铺成,名为清宁桥(见右图)。瓯海区塘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姜善真介绍说,白象塔和清宁桥都是塘河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塘河悠久的历史文化。
进入白象塔,你就会发现该塔为砖木结构,六面七层,内设小木梯,仅容一人拾级而上。等到顶层,南白象周边风光一览无余,塘河水就在其一侧缓缓流过。据姜善真介绍,现有白象塔是1999年重建的,原白象塔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高31.3米,是古时当地的一处胜景。上世纪60年代,相关部门对倾斜的原塔进行了拆除,整理出了大批文物,仅宋代崇宁年间铜钱就有177枚。
在清宁桥沿岸,生活着不少居民,他们每日在塘河两岸工作、生活,但这座桥的“岁数”却比人要大得多,建造于清光绪年间。姜善真说,当时木桥常见石桥却不常有,该桥目前成了塘河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石桥。沿着塘河继续寻访,姜善真如数家珍告诉记者,塘河沿线的巽山塔、隆山塔也是古时塘河文化的代表,皆见证了过往塘河的发展,也说明古时温州地区的居民生活已十分富足。
有市民向记者推荐英国人苏路熙所著的《乐往中国》一书,书中也记述了百年前的塘河文化。苏路熙26岁时,即1884年从英国坐轮船经上海到温州,书中三分之二的篇幅回忆了她在温州度过的岁月。苏路熙说,“我们能去附近到处看看,这里风景如画”,“河流一段接着一段,两岸青山如画”,“温州的水路很壮观,有些河和英国的一样宽,也很长,非常壮丽。”因塘河之美,她把温州称为“中国的威尼斯”。
寻人:酿酒技艺始于明代
沿河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塘河之水不仅带动了温州的水运兴盛,还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温州人的舌尖“基因”。在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气可口的“南塘人家烧”位列其中。在塘河河畔长大的温州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说,这里的“人家烧”指的是自家按土法酿的白酒。“南塘人家烧”的用料之一便是塘河河水。
追溯起来,“南塘人家烧”的酿造技艺始于明代,采用的是蒸馏取酒法,当年明代首辅黄淮就极爱这一故乡美酒。地道的“人家烧”是用南塘种植的糯米和温瑞塘河水,配以黄衣酒粬酿成的,酒质无色透明,储藏数年也能回味无穷。因为它的酒精度达60度以上,故被温州人戏称为“白眼烧”。“南塘人家烧”的非遗申报人、家里六代酿酒的胡晓敏说,生于清道光17年的胡玉沛从1856年开始便从事酿酒,而胡玉沛的儿子便是他的高祖父。
胡氏酿酒到胡晓敏这辈已是第六代,他17岁时从父亲手中学得家传的酿酒手艺。如今胡晓敏一年里必酿两次酒,当做过年时走亲访友的“年货”。他现在酿“人家烧”还严格按照当年的流程,从泡黄衣粬开始全程手工。“糯米和水的配比有规定,单是发酵就需四个月,只有这样酿出的‘人家烧’喝了之后才不口渴不头疼。”
胡晓敏说,酿“人家烧”离不开塘河水,用清澈的塘河水酿出的“人家烧”才最地道。去年时,记者在胡晓敏的酒房里见到了一缸2013年农历十月八日酿下的酒,黄衣粬和糯米浮于水面厚厚一层,记者用手轻轻一拨,饱含谷物的芳香扑鼻而来,入口一尝,酒味不浓烈但清气逼人。“将‘南塘人家烧’申遗,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有人能记得这一暖暖的温州味道。”胡晓敏说。
寻源:宋代漕运近代航运
温州退休地理教师姜竺卿,68岁,今年他出版了一部完整反映温州乡土地理的著作《温州地理》。他告诉记者,塘,堤也。温州沿海平原上一侧或两侧有堤岸的河流,称为塘河。这种堤岸或是平原河流自然发育形成的天然堤,或是唐宋以来整治和疏浚时堆土形成的人工堤。温州平原上的塘河河面宽阔,支流众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即可提供舟楫航运的便利,又是养鱼菱莲的好场所,更是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温瑞塘河位于温州市区和瑞安之间,北起温州城区小南门桥,南到瑞安城区东门白岩桥码头,主航道全长33.85千米,接近70华里。俗话说,10里为1铺,温瑞塘河即为“七铺河路”。温瑞塘河并非人工发掘开凿的河流,而是自然演变而来的。史前时期曾是一条海峡,西汉初期演变为瓯江河口南支入海河道,东晋时进一步演变为一条水面宽阔的河流,唐宋以来经过多次整治和疏浚,才形成今天的温瑞塘河。
温瑞塘河的内河运输,是古时温州人重要的贸易往来形式,使得沿河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农工商业发达。宋代时温瑞塘河就成为了漕运的要道,沿河一带逐渐形成了许多内河运输埠头。晚清时期,大批洋货通过温瑞塘河运往各县,各县土货也通过内河运到港埠再行外运。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瑞轮船公司的永瑞号小火轮拖带客货驳船航行于温瑞塘河上,每日来回两次。
等到了民国年间,温瑞塘河汽轮船又开始逐年增加。民国三年(1914年),新安号和永安号两艘船开始在温瑞塘河上运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永乐、同益等7家内河轮船公司开始经营温瑞塘河客运,先后投入了10多艘运营轮船和20多艘的驳船,开通的航线共计有14条。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温州共有26艘私营船舶在温瑞塘河上营运,运量总计达到了4300多吨位。
寻未来:一环三线月光经济
进入当下,悠悠塘河水依旧焕发着新的活力。日前,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就《温州美丽水乡核心区“一环三线”航道及码头建设规划》进行了审查,温州塘河的“一环三线”水景蓝图就将正式画定。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至2017年,是温州“一环三线”的建设近期规划年,“一环三线”可助力温州发展月光经济、打造时尚之都。
根据规划,温州“一环三线”共设四大线路,分别是:中环线,南塘游船码头经体育中心、世纪广场、划龙桥河至南塘游船码头;西线,南塘游船码头经瓯海龙舟基地至动车南站;东线,南塘游船码头经蒲州河至蒲州水闸;南线,南塘码头沿温瑞塘河主航道经梧田至白象水乡风情街。总长约30公里,航道标准为7级或准7级,建成后将可满足30座以下的内河标准游船双向通航的条件。
在这30公里航道内,计划建设游船码头23处,其中5处为游船始发站码头,18处为游船停泊码头,总泊位共设66个。中环线南塘游船码头、东线市政府码头、西线龙舟竞渡文化园码头、温州南站码头和南线南湖码头,将建设为游船始发站码头,规模达6个泊位以上,可作为旅客集输散中心,让游船与公交做到无缝换乘。停靠点码头也至少布置2个泊位,可保证游客在码头周边快速找到游览点。位于市区南塘河边的南塘码头,日后还将成为温州内河游船的中心港。
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披露,“一环三线”将打造现代、宜居、文化、休闲的不同风格进行打造,码头全部建设完成后,可串联起密布在航道周边的景点,带动温州时尚悠闲产业的加速发展。比如,在南线还将建设双鹿啤酒风情街、梧田人家风情街、白象水乡风情街等景点,届时市民可携家人,先游一圈沿河风光,再到这些景点处观光,现场感受温州老街的魅力。2017年后,温州还会着力内河航运远期发展,“一环三线”线路有望进一步向外延伸、增加。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