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流动带来无限“创客”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09-25 15:58:00
核心提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之下,温州战略选择培育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查看评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这是一项改革,人们要勇于当“创客”。

  无论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布鲁纳的“多元智能“,都是在说,人必有所长。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发挥所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然容易实现。如果对于企业来说,技术革新、转型升级是一种创新;那么对于个体来讲,换一种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创业和创新?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曾经,我们为了生存当“创客”。对于弹丸之地、资源匮乏的温州来说,何以能扬名天下,成为财富之地的代名词,而温州人获得“东方犹太人”的雅称?究其原因,是温州人窘迫之下,不得不为了生存当“创客”。温商代表南存辉先生,正是由于不想一辈子在街头当一名修鞋匠,换一种活法,有了今天的成就。

  然而,时过境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人,毕竟少了,尤其是在温州,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是富二代”,但大部分人的日子已经小康,很少有人为了生存而“创客”。人性本懒,没有了生计的压力,“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小酒天天有”,足够让很多人消磨了打拼的念头。所以,现在需要第二种“创客”,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中国梦”的“创客”。其貌不扬的马云,放着优哉游哉的大学教师不干,不断拼搏而有今天“富可敌国”的辉煌,正是这第二种“创客”的佼佼者。

  说到这里,突然让人想起一件事,甘肃会宁171名教师改行当警察,引发舆论哗然。仅仅是换一种职业,把教师换成警察,尚且都是在体制内的,就要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就如此不自由。那么,如果有些“创客”的选择,是走出体制,乃至做一种前人都尚未做过的事,那么岂不是要被视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遭受更大的舆论压力?他们又如何能专心致志地当“创客”?

  但舆论必有其代表的民意。人们之所以这么在乎职业,是由于现在的一种职业或身份之中,附着的太多,两种职业之间,尤其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组织和没组织的,其福利保障体系差距甚大,有一些甚至是天差地别。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人们很难当“创客”;即使当了,也难安心。

  所以,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之下,温州战略选择“培育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来打造城市竞争优势,更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创”靠人,温州作为一个靠人硬生生打拼出来的城市,对此更加深有体会;也更懂得,卸下心理包袱和后顾之忧的人,更加创力无限。因此,政府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这一点上,自是需要分外着力。(文/常对)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