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国文化的密码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10-13 15:16:23
核心提示:事实上,以这样的观点看传统节日,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散落在时间轴度上的繁华节日,实际上就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个个密码。
查看评论

  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近些年来积极传播传统文化。2014年5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称其:“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而叶嘉莹先生为我们所熟知,当是她《迦陵文集》的广为流传,其《唐宋词十七讲》一纸风行,一度洛阳纸贵,影响可谓深远。

  叶先生论诗,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了语码说。她从索绪尔的符号学说出发,认为作为表意符号的语言,其作用可以归纳为两条轴线,一条是语序轴,另一条是联想轴。就此,她举例说,譬如“蛾眉”等字眼,给中国人的想象就属于语码的联想。

  每个词汇都是传统文化留下的密码。

  事实上,以这样的观点看传统节日,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散落在时间轴度上的繁华节日,实际上就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个个密码,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继承传统文化,这些传统节日就是不应该轻易放过的钥匙。

  稍事梳理就可以发现,诸如除夕夜守岁,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划龙舟、包棕子,中秋节赏月,还有元宵灯会,重阳登高等等,这些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和传说,营造的是一个特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家园。栖居其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中国亘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等博大的哲学思想是其它国家和民族所不能体会的。这些传统节日的传统仪式承载着的,也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祈岁求安的美好心愿,更多的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以及因这个记忆所衍生的一系列属于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化密码。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纽带之一。

  因此,过节,在这样的传统脉络中,或多或少都给了我们一个正视传统的机会。当我们不论老少、贫富,也不论地域和文化程度,过着和圣诞节、情人节称谓截然不同的节日的时候,那些被时间掩藏的民族记忆仿佛沉淀的水藻一一呈现,那些属于我们共有的民族精神,至少比以前更清晰在目。这种年复一年的,让我们反复地体味民族传统,反复地享受民族文化的节日,是其它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所不具有的。

  当然,今天我们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时候,并不是仅仅依靠传统节日这个载体。正如传统文化传承不是依“礼”行祭孔、祭黄帝大典一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它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逐一检阅。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探知自己的祖先从何而来,更好第思索“我从何而来,我是谁,我往何处去”的终极命题,并最终在现代文明的维度上,对传统做出准确的继承和发展。(文/吴合众)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