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传统节日的“新常态”
我国的传统节日,曾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先秦时期主要以祭祀神灵为主,到了汉代以后重视礼教伦理的节日内涵。节日的代代传承和发展,汇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条支流,在巍巍大地上缓缓流淌着。然而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传统节日没有顺利完成转型,加上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以及历法的改变,都削弱了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
而当韩国把我国端午节的习俗以江陵端午祭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当洋节的盛行,传统节日被商业化时,中华民族已意识到传统节日式微,经典文化被漠视背后不容小觑的不利影响。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有所回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开始增强。
所谓“文化自觉”,按费孝通的解释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由此可见,使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就在于唤醒大众对于传统节日的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使“过节”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常态”。
“新”指的就是创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时代就应该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时代精神则应该取活水于人民。传统节日的弘扬也要有时代精神。这里所说的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对过节方式的改革创新,做到不枯燥、不乏味、有深度、有内涵。有人指出我们把过节变成了“吃”节。民以食为天,我们不能否定“吃”的现实意义,但要吃出花样,吃出新意。比如月饼,一到中秋自制月饼就成了流行。闲暇之余的小资们各显身手,冰皮月饼、榴莲月饼、蛋黄酥月饼等各式月饼相继出炉,样式精美,口感绝佳。瞬间微信朋友圈里,点赞的、转发的、求制作流程的……小小的月饼一时间成了一场美食的交流大会。这又何尝不是人民对传统节日符号的传承和创新?
“常”则代表一种常态。许多以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为内容的传统节日如上饲节、天贶节完全消失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流传下来的如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则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千年魅力,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要发挥其传承经典文化的独特功能,使之常态化。以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为题材,如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样式,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在社区、学校、单位开展讲故事、诗歌朗诵、文学写作、戏剧表演、手工艺比赛等各式竞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从而加深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热爱。
“态”是指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一方面指官方的态度。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述的正是古代官方参与节俗活动的场景。从汉代开始,就有将一些岁时节日作为文武官吏以及丁夫、工匠等普通民众的假日,倡导官民同庆;另一方面,则指民众的态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时民众十分重视过节,几乎是欢欣鼓舞,人人参与,这一天,就连服刑的人也可以被允许放假过节。正是由于传统社会中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在维护节日方面态度保持了一致性,才促成了传统节日长时间的传承和兴盛。因此在当下,也要提倡官方对复兴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以及营造民众积极参与过节的浓烈氛围。
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精神和文化培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站在社会改革的新起点上,让我们用传统节日的“新常态”推动经济的大发展,用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铸造“民族魂”,构筑“中国梦”。(文/詹慧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启动数字贸易先行市建设!未来五年有这些重要任务
社会09-28
-
温州综合保税区 开放之窗为世界而开
社会09-28
-
打造滨水文化体验区 市区七都岛龙形公园(一期)开建
社会09-28
-
现代菜篮子9家农贸上线“智慧防疫” 刷身份证就可进菜场买菜
社会09-28
-
泰顺三魁卢梨村打响红色文化品牌 满山尽染“卢梨红”
社会09-28
-
山海共融,苍南逐梦建设“美丽南大门”!
社会09-28
-
省运会上演力与美的比拼 温州体操萌娃获4金5银4铜
社会09-28
-
全市首例!大拇指旁插根管子治肝癌
社会09-28
-
温籍艺术家陶慧敏捐款10万元 助力温州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
社会09-28
-
张璁纪念馆将于下月开馆 总投资约1500万元
社会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