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信誉莫靠刷
2015年9月,大众集团“排放门”事件曝光,将大众神车拽下了神坛。一时之间,作弊车召回、高额罚单、CEO辞职、股价暴跌,大众集团为其作弊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由于信誉受损所带来的未来损失,则更不可估量。在这一事件中,大众集团利用“失效保护器”来识别车辆是否在受检测,若车辆正在受到检测,则会主动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使得排放量可以达标。德国人在这上面耍了个小聪明,试图用“作弊”这种不诚信的手段来通过检测,进而获得消费者的对其“清洁环保”的信任。最终却是适得其反,落下个信誉扫地的结局。
反观国内,同样的小聪明在网商群体中也比比皆是。
随着“互联网+”的高歌猛进,网商的内涵也越发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线上网店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微商,还有诸多线下参与团购的餐馆、酒店、KTV等场所,参与网络外卖的饭店、超市、水果店等经营者。甚至还有提供理财服务的P2P网贷公司、提供网络在线培训的教育公司等等。
在“互联网+”之下,形形色色的服务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获取。消费者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渠道,但面对众多的网商时,消费者往往也会挑花眼,患上了选择困难症。在这种情况下,网商的信誉则成了消费者进行抉择的重要标准,如产品的销量、用户的评价、投放的广告等等。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销量与用户的评价最为直观,成为选择中的主要参考依据。
这却催生了一条畸形的灰色服务链——代刷信誉。许多网商通过信誉代刷平台,提高商品的销量以及好评率,并通过不实评论对商品做出过高的评价,这即是所谓的“刷信誉”。通过“刷信誉”,网商营造出信誉极佳的假象,将自身产品包装成畅销优质、物美价廉的抢手货,以便获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
通过“刷信誉”,网商走上了野蛮生长之路,一时间便声名鹊起。但“刷信誉”等不诚信手段,同时也给网商发展、互联网经济埋下了信誉危机的隐患。刷出来的信誉带来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少有回头客光顾。网商无法培育起忠诚的客户群体,难以存续发展。如此这般,最终亦会像大众集团一样自食恶果。
妄图以这样不诚信的方法来获取信誉,已是南辕北辙,只会离信誉越来越远,最终必定会遭到消费者的摒弃。唯有坚持诚信,踏踏实实提高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才是互联网经济下网商的应有之举。(文/陈建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