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之星】企业信誉永远只在路上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10-14 09:41:00
核心提示:企业信誉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企业信誉在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广大消费者更多的社会责任。
查看评论

  今年9月18日,德国大众汽车被曝出“排放门”事件。美国环保署当天指控大众汽车在美国所售的部分柴油车上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在事实面前,大众公司在22日承认数据造假,并称该公司在全球涉及违规排放的汽车可能多达1100万辆。随后,德国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丁·温特科恩23日黯然辞职;大众公司在美国可能面临高达180亿美元的处罚;公司股价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下跌三分之一;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纷纷启动针对大众公司的调查,后续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变化中。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汽车排放检测软件让一家成立70多年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标杆性企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制造”遭遇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德国制造”在国际上一向是质量高、精密度好、使用寿命长的代名词。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大众公司被捧为“德国工业王冠上的宝石”。持续长达七年时间、涉及1100多万辆汽车并受到公司高层认可的“作弊”行为,无疑证明大众公司辜负了广大消费者“一厢情愿”的信任,在一夜之间使得过于神话的“德国制造”恢复了本来面目。这一次的“排放门”事件不仅让大众公司要为“汽车史上最昂贵的愚蠢行为”买单,而且严重破坏了“德国制造”的良好形象,甚至使得德国长期以来致力打造优质品牌的努力付之东流。反思大众“排放门”事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关于企业信誉的思考。我们不禁要问,在越来越重视企业信誉和品牌的今天,深受消费者信任的德国大众公司为何会出现如此令消费者痛心的“排放门”事件?

  企业信誉的建立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大众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强势地位依靠的是其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矩阵式的产品分类。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大众汽车给予无条件的信任乃至盲目崇拜时,无形之中有意或无意地放松了对大众公司应有的监管,这就为今天的“排放门”事件埋下了隐忧。企业的逐利本性是天生的,不可能始终要求企业自觉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当企业信誉取得市场认可后,企业的违规成本和风险在相应较低,在超额利润的诱导下,企业很可能就会投机取巧、铤而走险。

  企业信誉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企业信誉在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广大消费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信誉一旦失去,再强大的商业帝国也可能一夕崩塌。从此次大众公司的“排放门”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自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并且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以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和消费者为主体的外部监管,对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而言,具有越来越无法替代的必要性。越是对于企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越是要采取最为严格的外部监管。因为此类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公众的伤害范围更广、造成的伤害程度更深。由此可见,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企业信誉所具有的品牌影响力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是对等的。企业信誉必须通过一以贯之的优良品质获得市场认可,并且应始终置于严格的外部监管之下。我们可以相信品牌的力量,但不能迷信品牌的口号。只有一成不变的品质,没有一成不变的信誉。我们必须时刻谨记,企业信誉永远只在路上!(文/李翔)

  评委点评:

  信者,不可赌也

  评论“企业信誉永远只在路上”,揭示了企业打造诚信的一个真理: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日接一日,月复一月,年继一年,十年百年,都要一以贯之,永远前行,而没有终点,不可停顿半步,更不可拿信誉来赌博,自毁企业的信誉,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所引出的惨痛教训,给全世界企业的一个大教训,也是给我国企业的一个大教训。

  德国大众一直是德国制造的品牌,甚至也可以说是世界制造的一个品牌,长期以来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信誉。可在震惊世界的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发生之后,一个小小的汽车排放检测软件,让一家成立70多年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标杆性企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制造”也遭遇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一个品牌神话居然顷刻颠覆,这到底是为什么?就是企业经营者忘了企业诚信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公然拿现有的企业信誉做赌注造假,自毁了百年诚信品牌也。

  这个极为惨痛教训虽然发生在国外,但这个代价巨大的惨痛教训也值得我国企业记取。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无论是无名企业还是知名企业,都要时时刻刻重视诚信的打造。即使是信誉极高品牌闪亮的企业,也依然要天天讲诚信,对每一件产品讲诚信,对每一个另部件讲诚信,而不能有一时的闲怠,也不能有一时的侥幸,拿企业信誉赌一把,逐小利而忘大义,投机取巧,造假骗人,铤而走险,欺蒙大众,自毁诚信。即使是高科技造假,也只能瞒得了一时而瞒不了长久。

  孔子曾云:“吾道一以贯之。”诚信作为企业的发展之道,更要“一以贯之”,任何时候都不可有“二”。温州企业也已有民间金融借贷风暴的巨大教训,对此更要切记!切记!(文/李翔)

  评委简介:

  胡方松,全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委员,温州日报原副总编辑,温州晚报原总编辑,温州书局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总编辑。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