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回归:一棵树的经济学命题
核心提示:把在外游子唤回家,把在外经济拉回来,一棵树的枝繁叶茂,就在于它的根深蒂固。
一座城好比一棵树,枝枝丫丫都是曲折的路,层层叠叠的叶子就仿佛是城市的居民,而飘移散落在外的叶子,可比为在外的游子。
一座城要发展壮大,一棵树要开枝散叶。枝繁叶茂,还在于根深蒂固。
让温商回归,可以乡情相召唤。如何让飘移的叶子回归环抱?如何让在外的资源回归故土?国人向来就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一旦远离故土,久居他乡,便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感,萌发落叶归根的思想。这是有深层的思想、文化与经济的原因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乡情,也是一种经济的动力。这种乡情基因,就成为召唤回归的最好理由;乡情经济,就成为稳固的经济架构。被看成是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多达240万之众,这些在外温州人、在外温州企业、在外温州侨团一直都是温州经济发展所特有的资源。温州本土,资源算不上丰裕,物产算不上丰富,企业算不上强大,但叶适事功之学的遗留却深入骨髓,这些在外温商可视为温州最为独特最有价值的资源。
让温商回归,须以利润相吸引。我们要正视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论》中有段经典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的话固然没错,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很正当。它还揭示了另外一个道理:我们不能要求投资者只做“活雷锋”,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当然,现在决策层正着力于建设有道德的资本市场,不会放任资本无限逐利。
认清资本的逐利本性,并不是要驱逐资本。恰恰相反,是在我们这块“温润之州”“温暖之城”上扫清雾霾,营造纯净环境,栽好梧桐树,吸引“凤来仪”。市委书记陈一新指出,温商是温州赶超发展的第一资源,“温商回归”是温州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温州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积累了温州人精神和温州人资源这两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是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温州赶超发展的底气所在、自信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为此,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赶超发展步伐,全力打好“温商回归”落地攻坚战,今年要实现到位内资1000亿元,确保“温商回归”工作继续走在全省“浙商回归”工作的前列。宏图大业令人想往。
让温商回归,务以教育相铺垫。一个人,久居他乡长年在外,“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情系故里,理所当然。但他的后辈,却未必如此了。后辈未必在此成长,未必在此受教,未必在此留有亲人,未必在此留下情感。已被外化的后辈,扎根在外,核不在此。随着时间推移,第一代温商渐老,内外温商二代也开始逐步接班,年轻一代将逐渐成为温商的未来希望。然而,对于下一代,温商该拿什么给他们去传承?去年,温州的媒体广泛讨论起在外经商的“温二代”问题,四川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雷鸣还特地给温商群体写来家书,请在外“温二代”“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温州”,让温州的乡音在下一代人身上不中断。
让“温一代”精神回归,必须有让“温二代”乃至于“温三代”在温州本土留下情感的回忆,而让他们在温州接受教育,可能是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教育,是成长的足迹,是思想的洗礼,是情感的铺垫。一个人接受的教育,会是他一辈子的财富。一个人在此接受的教育,就会把此地视为精神的故乡。所以,把温商的根——情感之根,留在了故土。有基于此,行政部门应该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特别是教育部门,也应当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前提下,适当适时地向他们敞开学校的大门。
把在外游子唤回家,把在外经济拉回来。
一棵树的枝繁叶茂,就在于它的根深蒂固。(文/王明明)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