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者探寻温州多处古迹 从时光深处看古城优雅

记者探寻温州多处古迹 从时光深处看古城优雅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2015-12-18 07:36:00
昨天,记者穿行在城区的各处遗存,让我们一起走进时光深处,体会温州古城历史人文的优雅。

伏龟潭(碧波潭)

谯楼
远眺瓯江 远眺江心屿

  温州网讯 温州底蕴深厚,手工业发达,文化名人影响深远,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斗城格局、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中国沿海城市陆海交融发展等处,即体现在城墙上、街巷中,池塘边、双塔间等。而这些类型丰富的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沧桑,折射时代变迁,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的到位在城区渐渐凸显。昨天,记者穿行在城区的各处遗存,让我们一起走进时光深处,体会温州古城历史人文的优雅。

  【古迹看历史】

  谯楼

  谯楼,俗称鼓楼,是市区目前仅存的城门,坐落在市区鼓楼街和公安路交叉处。这是古城格局最为中心的位置,也是保护温州古城格局至关重要的节点之一。其上设更楼,下通广衢,门成穹形,俗称“城门洞”,在高宗驻跸温州时曾作为午门使用,为南宋王朝的转折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早期城门及城垣遗址。经上海田野考古作家钱汉东勘察,确定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887-941)镇守温州时所筑。

  今年我市相关部门对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启动保护和展示工程,使得谯楼早晚期构筑技术、工艺等均能得到有效保存和展示,彰显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华盖山城墙

  市区的华盖山残留有南北两段城墙,北段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残长67米、残高4.3米、残宽7米。南段南北走向,残长30米、残高2.5米、残宽9米,西侧靠山。城墙两侧为块石砌筑,北部为混土夯筑。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国朝顺治十五年修筑并浚壕……神威火器置各山”,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年间,为巩固城池,有过五次较大规模的修城浚壕。华盖山城墙是温州旧城的历史见证,在温州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2000年4月,华盖山城墙成为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老宅蕴人文】

  夏鼐故居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区仓桥街102号,建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正中院落为四合院式建筑。正中院落门屋面阔五间,为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正屋为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书房。2011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川轮船局旧址

  永川轮船局旧址位于鹿城区永川路9号,由门廊、耳房(含楼梯间)、正楼、院墙围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永川轮船局创办于民国时期,在江边建造永川码头和仓库,并置备轮船经营航运业,往返于温州、宁波、上海等地。抗日战争爆发,轮船局停顿闭歇。“永川码头”在新中国成立后经修理改作他用,现“永川路”即由此码头而得名。永川轮船局是温州近现代民间航运企业的发端,其遗存的西方柱式连续券外廊型办公建筑,是温州近现代史民间航运业的重要见证之一。2011年1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巷弄藏深情】

  晏公殿巷

  晏公殿巷东起解放街,西至府前街,旧称荣亲坊,属北宋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之一。明代时,因这里建有抗倭英雄晏公之殿而更名为晏公殿巷,“文革”时曾一度改称“建设巷”。

  嘉会里巷

  嘉会里巷,旧时这一带属教会活动区域,而在温州话里“教会里”和“嘉会里”是谐音,故得此名。嘉会里巷有温州最著名的基督教堂——城西大教堂。

  【山水独风流】

  伏龟潭

  碧波潭(谢池),古称伏龟潭。相传郭璞建城时,在城內开掘五个水潭,东为伏龟潭,南为雁池,西为浣纱潭,北为潦波潭,中为冰壶潭。潭河连通,注入瓯江,谓之“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

  浣纱潭

  九山河为海迹湖,其名源自组成“斗城”格局的九座山。旧时九山河称浣纱潭,郭璞建城时,在斗山之间通五行之水,浣纱潭就是其中之一。

  江心塔

  江心屿上的江心塔分东西两座。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

  西塔始建于宋开宝二年(969),明洪武、万历,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中空;平面呈六边形,7层,原有楼梯盘旋至塔巅。

  挖掘遗存延续文脉

  近年来,温州市规划局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围绕名城保护这一要求,“调查、研究、规划、整治、展示、传承、宣传”七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条龙统筹推进。

  在完成了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古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现状调查等一系列基础资料的调查摸底工作基础上,提炼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大核心价值和特色,即反映中国古代堪舆学运用典范的山水斗城、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创业名城、代表中国沿海城市交融发展的典型遗存。

  重新修编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增加市域层面的保护规划,加大历史遗存的整理和挖掘,将历史风貌区(带)、优秀工业遗产等纳入保护对象。针对保护对象的变化,重新梳理保护框架,制订系列保护措施,突出温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

  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朔门街、庆年坊街区,以及江心屿历史地段作为保护的重点,制订保护规划,对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实施历史建筑挂牌,以延续街区居住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护街区整体风貌为重点,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普通民居,按照不同的规范要求采取不同的维修原则和措施。重点实施了城西街、公安路、解放街、沧河巷、仓桥街、鼓楼街、广场路、晏公殿巷和嘉会里巷等街巷整治,以及东瓯王庙前广场、墨池公园东入口广场、谯楼子城城墙遗址、华盖山城墙遗址、嘉会里巷6号和12号、戚宅等建筑的房屋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同时结合“显山露水”工程,完成古城历史风貌带的山水整治。

  我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已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实地考察评估。市规划局下阶段将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推进名城保护工作,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与温州古城关系研究、历史街区环境和设施的整治和改善、历史建筑的建模存档和保护维修、工业遗产再生、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措施的出台、公众参与等工作,期待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记者黄小玲整理郑之越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