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蜜
走过瓯海梧田月乐西街妙鸿桥,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泾渭分明。
北边是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楼房,沿河绿化小品、小广场错落有序,名曰“香槟左岸”;而南边的塘西村,矮房密密麻麻,“赤膊楼”“夫妻楼”比比皆是,楼之间最窄处仅容一辆自行车推过。由于“香槟左岸”也安置了部分塘西村村民,因此百姓打趣说,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
今年3月21日,梧田街道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塘西村、林村村、老殿后村、梧田街村旧貌换新颜的步伐在加快。根据摸底,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拆迁户1455户,其中塘西村改造项目是本年度瓯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最重的村(区块)。截至目前,4个城中村已完成入户丈量1525宗,占总任务97.94%;签订协议721户,占任务数47.28%。
数字的背后,是助迁干部的付出和村民的配合。在创下老殿后村、梧田街村均用11天完成签约的“双11”佳绩后,梧田人已把目标牢牢锁定塘西村,确保下月5日签约全部完成。
说透政策打消群众疑虑
有了“欧洲”与“非洲”的对比,村民们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十分强烈。然而,凡是涉及住房、拆迁,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情。为了落实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从启动项目伊始,梧田街道就深入村居,研究分析各村实际,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攻坚。
“只有说透政策,赢得信任,才能切实推进。”梧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高博坦言,温州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些村民就老是担心老实人吃亏,心存疑虑。为此,当地借助政策宣传大会、动迁大会、“七一”党建大会等各种场合,和村民交流,讲明改造意义、讲透补偿政策、算清征迁的“三本账”。其中经济账向村民讲解分析城中村改造政策,算准拆迁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与利益关系;安全账,剖析老房子的消防安全隐患;环境账,深入对比拆迁前与安置后的环境,鼓励村民支持城中村改造。
走进塘西村村委会大楼,高清村庄航拍图、塘西村改造效果图依次排开。“该给的给,不在政策范围内的就要严守政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建和说,只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在“四策合一”政策的原则框架下,才能有效树立政府公信力,让村民们停止观望,加快签约进度。
聚全力迎难而上促提速
两间店面房,楼上还有住宅,从去年12月31日到期,塘西村村支书黄和平就没再对外招租。“大家都看着干部怎么做,我就带好这个头。”黄和平说,虽然每年租金近10万,但错过改善居住环境的时机,划不来。当该村开始签订征迁时,他和村主任郑崇华带头签下了协议。
塘西村城中村改造涉及农户886户,占地面积225亩,旧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村干部带头签约给全村开了好头。同时,该村借助代表委员、村里有威望的人士、老干部等,配合街道开展政策宣传、入户丈量、房屋评估、协议签订等工作。
为兑现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当年做地的承诺,所有参与攻坚的人员全部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以磨破嘴皮子、踩烂鞋底子、甩干汗珠子的精神,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截至7月11日,塘西村已完成拆迁协议签订517户,旧房腾空105户,拆除旧房75户,签约率达58.4%。他们确立的目标,是在8月5日前全部完成签约。
为了加强瓯海大道整治提升工程,打造温州市“市门迎宾第一路”,梧田街道还自我加压,梧田街村仅用8天完成入户丈量评估,11天完成100%签约。老殿后仅用22天完成入户丈量,11天完成100%签约,两个村均提早一个月完成任务。
普惠于民现浓浓人情味
从低矮的楼房,到高大上的住宅楼,改变的不止是居住环境,更有村民固定资产的增值。“儿子娶媳妇都更有优势,我举双手赞成。”一位村民形象地道出对城中村改造的朴素理解。一位征迁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户村民拆掉200平旧房,分到手的新房有200到250平,每平方米的均价近万元左右。扣除外迁的过渡费用,一般每户房产增值平均在30到50万元,有的在50万元以上。
为了让村民安心度过周转期,尤其是70岁以上老人以及贫困户和弱势群体,梧田街道通过租用厂房作为周转房,做好必要装修,及时解决229人的临时安置,下月就能入住。对已全部完成签约的老殿后村和梧田街村,周转房项目已于日前开建,38套住房预计8月底完成。
傍水而居是梧田人的生活常态,住上新楼房后村民依然可以亲水。得益于安置房地块和出让地块同时施工,高起点的设计、施工标准,将最大限度提升住房品质,让利于民。以塘西村为例,楼房离河岸最短距离为50米。宽敞的小区环境,不仅住得舒心,而且房产增值空间也更大。
在全街道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过程中,征迁对象的心态,逐渐从要我拆向我要拆转变。
借助城中村改造良好的氛围和党员干部耐心的思想工作,2013年被搁置下来的新双南线工程部分房屋征收拆迁,也于不久前“破冰”,相关拆迁事宜已在积极处理中。
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再加上新双南线工程剩余拆迁,今年梧田街道拆迁总任务达1550多户。“即使量大面广,我们也能以速度取胜。”王高博的承诺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