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钻石矿的发现过程相当传奇
左图为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闻德才在讲述发现钻石矿的故事。右上图为氧化的金伯利岩,下图为钻石矿的重要标志物——金伯利岩。
1965年,中国掀起了找矿高潮。这一年,在山东省,地质工作人员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钻石矿,顺着矿脉,他们来到了我省的瓦房店。
但地质工作者的调查进展并不顺利。有一次,矿产组组长白尚金在休息时,一块硌屁股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根据这块石头,调查人员最终找到了瓦房店地下储藏着巨大钻石矿的有力证据。
随手捡的这块石头很特别
1965年是我国钻石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年份。在山东省蒙阴县的常马庄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钻石原生矿。
辽宁地质矿产研究院院长王文清说:“山东蒙阴发现高品位钻石矿的消息对辽宁的钻石找矿产生重要影响。”
从地质上讲,纵贯我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从山东延伸到辽宁,特别是辽南地区处于山东蒙阴成矿区的北段,与它仅是一海之隔,成矿地质条件极其相似。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推动下,辽宁寻找钻石矿的工作迅速提上日程。
1970年,辽宁省地矿局区调队在辽南地区开展地质普查。历时一年后,普查已接近尾声,当时矿产组组长白尚金在日伪时期的地质资料中,发现在瓦房店李店乡石灰窑村有铅锌矿的记载。
为了调查这一矿藏的情况,白尚金和一名同事找到当地村民询问,一位村民指着东山的山坡说:“日本人在那里挖过。”村民所指处,可以看到山坡上还有一个坑。
两人听后就爬上山坡,寻找裸露出的岩石敲打,并拿到放大镜下观察。他们发现岩石裂缝中确实有铅锌矿物,但只有薄薄的一层,构不成金属矿床。
白尚金走了半天,又爬了一阵儿山,感觉疲累,随意往地上一坐。他感觉屁股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随手拿起来,是一块黄色的石头。出于职业习惯,他把这块石头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这一看发现了异常,搞地质这么多年,这样的石头以前在野外没见过。仔细观察岩石构成,他怀疑这就是钻石矿的标志性岩石——金伯利岩,岩石呈土黄色是其氧化的结果。
二人将岩石带回化验,结果确证这就是金伯利岩,他们发现的钻石矿被定名为1号岩管,白尚金荣获“全国地质系统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工作者”称号。
高级工程师冯闯带记者来到1号岩管,原来这里是一座小山包,现在整座山已经被切去大部分,现场岩壁前只留下一个大水坑。由于劈山开采,矿区朝东一面50米高的岩壁陡峭笔直,留下了一个清晰的火山口的剖面图,中间的蓝色部分是金伯利岩,保持着从上地幔升上来冷却后的形态,两边则是土黄色的围岩,是寒武系也就是5亿年前形成的古老的沉积岩层。
冯闯指着黄色与蓝色岩石交汇处的深色部分告诉记者:“那是岩浆喷发时所带热量熔化围岩形成的烘烤带。”
找矿激情只能向山野诉说
关于地质勘探工作,人们都知道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搞地质勘探的。但这只能反映其工作的艰苦,那么在野外,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记者注意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闯的手里拿了把地质锤。他走几步,就在这里敲一敲,那里敲一敲。他上衣兜里还有个放大镜,时不时就停下来,拿出放大镜来看一阵。那一刻,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他和眼前的这块石头。
“跑野外搞勘探,最苦的是地质填图。”王文清说。
为了将一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全面摸清楚,地质队里有专人负责绘制地图,然后按一定距离分派线路,每一名勘探队员必须沿着这条线路沿途考察地质情况,这意味着不管前面是高山还是深谷,都得想方设法把沿线的地质情况查清楚,并且记录下来。
王文清说:“即使现在,在地质工作方面,还是会经常发生人员失踪、遭遇野兽,或者交通意外等事故,这很能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
在探访30号岩管时,记者跟冯闯钻了一回灌木丛。近年来为了准备开采,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把这里简单地平整了一下,形成一条小路。
离开村路进入矿区,半年前平整过的路面上早已草木横生,即使跟在冯闯身后,记者的脸上、身上也是左一下、右一下地不时被枝条划上一道。进入矿区深部,草木间的各种昆虫一下子全都飞起来,随即劈头盖脸落在人的脸上、身上。而这在冯闯和他的队员那里,是工作常态。
他们在这里发现了面积达41万平方米的金伯利岩管,这是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钻石矿。
采访中,一位地质勘探队员豪迈地对记者说:“我们都有歌,只能唱给大山听。”
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在1972年开进辽南,当时他们放下豪言:“高山任我攀,深谷任我穿,为了找金刚,越苦越累心越甜!”“天大旱,人大干,我推样车找水源,跑遍河谷与山川,不靠龙王不靠天。”
44年间,他们在大连市瓦房店1000多平方公里的山野里共找到了3条钻石矿脉,112个金伯利岩体,4座百万克拉以上藏量的大型钻石矿,在我省地质勘探领域稳稳地树起一座丰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相关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