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点赞!“林村速度” 是怎么跑出来的?
温州网讯 在城中村改造攻坚中,林村借势而上创下新速。这股“势”,是来自上级政府的坚强后盾;是温州“大拆大整”的坚定决心;是找到利益共同的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借势而上成功“清零”,腾出的空地已在进行土地规划调整和论证,林村将参照“塘西模式”整体开发。眼前的故土上,来年的新家园已然可期。
279户,9.63万平方米旧房,489家“四无”企业,10天时间实现“清零”。日前,瓯海区梧田街道创下城中村改造的“林村速度”。
“你们的干劲,特别是工作的效果,令我振奋,要打出一片新天地,整出新市容,要特别注意搞好规划,我期待着新面貌的出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如是点赞“林村速度”。记者近日前往林村,探访点赞背后的“林村速度”是如何实现的?
难题一旦有对策
阻力立马变助力
拆后的林村已是一片空地,但林村村民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周边,和旧址不到百米的临时周转房里,住着119户村民,多数是老人。
“很不错,住着舒服也热闹,还能每天看到未来新房建设的进度。”见到林村村城中村改造攻坚组组长温胜义,81岁的村民吴银福老人忙请他到自家坐坐。不过此前,温胜义可没有这么受待见。
林村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村中老人安置问题。因周转房建设存在难度,村里老人难以转出,旧房拆除因安全问题不得不搁置。为此,梧田街道采取以租代建的方式,租用村里4间新厂房进行重新装修,用于安置老人及困难群体。
“个别不愿搬迁的老人认为,厂房光线不好、没有厕所、环境差,不但自己不愿搬,还四处发动其他老人抵制搬迁。”彼时,徐海严刚从潘桥街道调任到梧田任党工委书记,就遇到这个难题。签约好了,老人不搬走,旧房就没法拆除,很多村民也加入不拆的“队伍”。
为了让老人们安心,在资金还没到位的情况下,街道多方周转,筹集首笔建设资金,还多次组织老人监督进度,根据老人们需求装修改造临时周转房。
猴年农历腊月廿七,40多名工人还在对厂房进行装修;大年三十,为让老人们能看上春晚,有线电视和电力的工作人员,还在安装电视机。
为方便老人生活,周转房装修时统一订制了灶台。大院里配套设施齐全,有老人休息长廊、活动器材等,俨然一个开放式的小区。
吴银福和老伴领到35平方米的房子,是环境清爽的小套房,现在家具等都已添置齐全。还是熟识的邻居,还是熟悉的地方,夫妇俩和其他老人都说好,还纷纷劝说亲戚朋友,要支持城中村改造。最麻烦的老人安置问题解决了,老人们成了城中村改造的一大助力。
诚意开路多创新
将心比心齐攻坚
林村村,地处城市中轴,南看三垟湿地,分为上林、下林2个自然村,是瓯海乃至温州城中村改造的典型缩影。因城市中央绿轴公园建设需要,自2009年开展局部改造,剩余农户403户,占地239亩,旧房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是瓯海大道城市走廊东段沿线最后的“疤点”。
2月22日上午,夏宝龙来温调研,赴林村视察城中村改造工作,得知该项目启动以来,用25天完成丈量评估,48天100%完成签约任务,夏宝龙给予了肯定。
签约开了好头,但拆除工作一度陷入停滞,街道当场表态,承诺10天时间内,完成剩余“清零”任务。街道列出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制定作战图、下达任务书、签订军令状,并在街道设立作战室,探索“一线研判解决法”“关键少数突破法”“并联工作法”“改造过渡法”“团队合作法”等一系列群众工作新做法。
在拆迁现场,全体攻坚组成员进村督战,解决拆迁现场遇到的问题,并接待一户又一户仍有疑问的拆迁户,共同协商解决大小事情。
“不是村民们太计较,而是寸土寸金。在政策范围内,攻坚组竭尽全力为村民争取到最大利益。”徐海严说,要用诚意将心比心,所谓的新方法才管用。
一位吴姓老人家中,膝下三子已每人分好一间落地房,但3间房屋建设年限鉴定不一,征迁补偿政策不一致,其中一子残障。如何让三个儿子在城中村改造中,受益平衡,老人犯了难。
攻坚组先后去了吴家5次,最终结合综合面积和价格,提供了多个补偿方案,一家人终于在方案中签了字。在临时周转房里,老人和残障儿还得到了一间专门隔出的房,以便相互照应。
随着临时周转房的交付,林村村正式进入大面积旧房拆除阶段,最终,仅用10天时间完成“清零”承诺。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金朝丹 报道组 黄松光 黄梦思 严建春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