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三垟湿地完成旧房腾空 一棵桉树寄托老人乡愁

温州网 2017-07-22 16:21:00
历时6年的三垟湿地公园征迁工作收官,下一步有望在8月底前完成旧房拆除工作。
查看评论

  

  温州网722日讯(通讯员 黄冰娥 李程 记者 黄梦思)昨天,是瓯海区三垟街道应潭村、圆底村、垟河村的最后腾空奖励截止日,随着最后十几户拆迁户相继腾空搬离,意味着历时6年的三垟湿地公园征迁工作收官,下一步有望在8月底前完成旧房拆除工作。

  当天上午,67岁的应潭村老人王时云戴着安全帽,带着记者走在村间小路,路的尽头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房屋已是一片废墟,只有他孩提时种下的一棵桉树,依旧挺拔屹立。

  “这棵桉树是我15岁时种下的,当年花了一毛钱买来的,如今这棵树是村里最高的树,十分醒目,树根也非常粗壮,一个人已经抱不住了。”王时云犹如一个孩子,笑着环抱树干。

  大树见证了王时云穷苦的童年岁月,艰难的青年时期,又好比他的一生,根越扎越深,对三垟故土的情感也越来越浓厚。

  王时云的父辈本是土生土长的应潭人,解放后,因工作原因,父亲在鹿城定居,而大伯回到了老家。“由于多年来,大伯膝下无子,6岁那年,父亲将我过继给大伯,从城里搬到农村,这里空气好,民风淳朴,再也舍不得离开。”王时云说,养父母对他无微不至、视如己出,为了带他进城看亲生父母,不惜沿塘河一路北上划船3个小时,甚至将年幼的他扛着肩上,步行来回,这是王时云对应潭最初的依恋。

  提起应潭村,令王时云难以忘怀的,还有比他大十多岁的大姐。“她就好像是我的母亲,一直照顾着我。”他回忆道,少年时所有的衣物都是大姐帮着打理,一两天见不上面大姐就会牵挂担心,凡是有吃的,即使生活再拮据,大姐也总会帮忙多留一份。后来,他娶了隔壁家的女儿,这棵桉树见证了他的青春、亲情与爱情。

  望着眼前的一片废墟,王时云已看不出老家房屋的原样,但之前却不敢与老屋合影留念,他说,怕看到照片心酸,所以什么都没拍,可与老屋满满的回忆,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过去,老房破旧,漏水严重,为了给孩子们重建新家,搭了个屋架,手头资金却所剩无几;后来,他开始办企业,经济好转后,陆续投入20多万元,建好了理想中的“豪宅”。如今,所有的辛酸苦辣,都成了隽永乡愁。

  老人的乡愁里,流露的不是悲情,而是饱含着对发展的渴望。“村集体土地早已分完,建设发展没余地。”王时云曾任该村村支书、村主任、会计等职务,村庄发展的困局一直让他感到着急。不破不立,拆迁是应潭村民改善生活的一个转机。因此,在征迁人员入驻应潭村的第13天,他便带头签约腾空。考虑村里周转房偏少,他带着老伴去茶山租房,把资源留给其他老人。他还担任起返聘征迁干部,这4个月来,每天早上7点,便开着电瓶车载着老伴回到村里,和攻坚组走家入户做工作。

  随着腾空截止日越来越近,昔日的邻里分散各地,可他们之间邻里乡情却没有因为距离而中断。王时云拿起一本通讯录,翻看着老邻居们的联系方式。前不久,租住在茶山、南白象、梧田,甚至瑞安的邻居,汇聚一堂,喝茶聊天,重温过去,畅想未来,“虽然我们搬出去了,但根还在这里,等三垟湿地公园建好了,我们相约朝桉树的方向,各自寻找自己老家的位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垟的清水沃土滋养着如王时云一般有情有义的淳朴百姓,他们不舍故土,却用包容与慷慨成全了城市建设。9个村、4300余户,历时6年,三垟百姓为三垟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让出空间,实现该片区建设征迁的“收官之战”。据悉,应潭村、圆底村、垟河村的拆迁户将安置在三郎桥新区A-11、12、13、14、15、16、26地块,目前工程已进场施工。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黄梦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