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温州影像资料中 那位笑起来有点害羞的女老师叫陈棣芬
在谢福芸的“抖音”里出现的陈棣芬。视频截图
陈棣芬(前排中)与家人合影。资料图片
温州网讯 8月23日晚,《寻找·苏慧廉》一书主编、温籍学者沈迦带着一段记录有1936年时期温州影像的6分钟短片,在温参加一场读书分享会。镜头中,一位东方面孔、微笑腼腆的女教师令人印象深刻。她,究竟是谁?
“那个笑起来有点害羞的女老师找到了。”昨天,沈迦经多方渠道证实,这位女教师名叫陈棣芬,曾居住在市区安澜小区,于2013年辞世,享年100岁。
片中女教师原是“老熟人”
对沈迦而言,陈棣芬并非陌生人。实际上,他母亲当年曾是陈棣芬的教友,且他手中也收藏有一张陈棣芬在1938年与西方传教士的合影。沈迦称,这段由苏慧廉之女谢福芸在1936年访问温州时所拍摄的纪录片,目前保存在英国电影协会的档案库里。最初在剪辑这段影片时,他就曾怀疑片中的女教师就是陈棣芬,但未能确定。
直到视频传播开来之后,从事浙江基督教历史研究的陈丰盛,以及温州名医郑求是的长子郑可麟等人就先后确认了沈迦的猜测。前天晚上,陈棣芬的孙子陈耀辉经过其大姑妈一家的确认后,才最终告知沈迦,片中女教师即陈棣芬。
“棣芬婆”是沈迦对陈棣芬的尊称。在他记忆里,棣芬婆经常来他们家,是个受过新学教育、还懂英文的文化人。
2007年,沈迦在撰写《寻找·苏慧廉》一书时,还曾采访过棣芬婆。当时93岁的陈棣芬虽轻度偏瘫,生活、说话都有困难,但还是翻出了不少老照片,回忆城西教堂和艺文小学的往事。
孙子图文记录奶奶百年人生
为何在这段记录于80多年前的影像中,会有陈棣芬的身影?她的百年人生都经历了什么?昨天,陈耀辉接受温都记者专访,回忆她眼中的奶奶。
最近正在苏州拍戏的陈耀辉,就是做纪录片的行家。奶奶陈棣芬去世后,陈耀辉曾以《一百年的跌宕人生》为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尽记录了奶奶的一生。
“奶奶从小到大的照片,都保存在我这里。唯独缺少她年轻时的影像资料,很遗憾。”当看到这段短片时,陈耀辉第一反应就是在其中寻找家人的身影,“当时就觉得这位女教师的眼神像极了奶奶。”
8月24日当晚,温州资深媒体人方韶毅打来电话向陈耀辉求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吻合。”陈耀辉说,最终有了姑妈、叔叔等长辈们的确认,大家才确信片中的正是22岁时的奶奶。
这段短片的确认,让陈耀辉“一宿没睡”。“虽然短片中出现奶奶的身影只有短短几秒钟,却是珍贵的动态影像资料,加上原本已掌握的关于奶奶的静态照片,这部记录奶奶百年人生的照片集就完美了。”他说,“谢谢沈迦先生。”
她英语很好,曾给外国人当翻译
晚年的陈棣芬与儿孙同住在市区安澜小区。听奶奶讲讲老故事,成了陈耀辉最大的爱好。他还为奶奶整理了近万字的访谈录。
陈棣芬的父亲是缝纫师,很早就过世了。母亲厉文谐在教会办的艺文小学执教,后任校长。陈棣芬也毕业于这所学校,且成绩很好。当时,在英国牧师谢道培的支持下,12岁的陈棣芬就被选送到宁波甬江女子中学,希望她学成后能继任艺文小学校长一职。
遗憾的是,原本初、高中各3年的学习时间,刚读到第四年,陈棣芬就因患肺结核回温并接受治疗。等到好转后,她便先后在教会和艺文小学担任教师。陈耀辉说:“姑妈看了短片后,觉得片中奶奶的气色不是很好,应当是大病初愈的样子。”
因为在教会和教会学校工作,陈棣芬接触到的外国人自然不少,英语也很好。有时,受到外国人的邀请吃西餐,在餐间充当翻译,对于陈棣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
1937年,传教士宋尚节来温讲道,就是由陈棣芬担任翻译。宋尚节在教堂的大堂讲,她即时在小堂内同声翻译。陈耀辉说,奶奶曾对他讲,宋尚节本人脾气有点大,翻译一有差错,便会发火,甚至将翻译人员哄走。庆幸的是,陈棣芬没有遭遇到这种尴尬。
她曾就读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在宁波甬江女子中学的经历,是奶奶和陈耀辉说得最多的一个片段。那是一所美国教会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甬江女子中学的课程很多,除了国文和数学,还有外语、美术,是典型的西式教育学校。所有功课中,陈棣芬的英文最好,音乐课是她最喜欢的,而语文课上老师讲过的鲁迅的《阿Q正传》让她印象最深。
当时有很多新事物和新规矩,让陈棣芬觉得很新鲜:每餐的吃饭时间只有20分钟,严格执行;每幢楼的楼顶都有一套雨水收集装置,收集来的雨水供学校日常用水。
最让陈棣芬开心的要数每年的圣诞节了,因为只有那一天,学校的大门是敞开的,可以随意进出。那一天,师生们带着糖果,挨家挨户地发给城中的市民。
1930年,国内抗日情绪浓重,甬江女子中学还组织师生们进行抗日宣传游行。当时,身着蓝色短袖上衣、黑色裙子的陈棣芬和同学们一起上街高喊口号。
她不屈的人生经历激励子孙后辈
1938年,陈棣芬与当时在民国政府部门任职的陈光宪结婚,二人共育有二子一女。“上世纪50年代末,陈家的家境急转直下。从小生活条件不错的陈棣芬,当时一个月工资仅有十几块,根本养不活三个孩子。
于是,陈棣芬收购板刷,然后用买来的猪毛穿好,再卖了换钱补贴家用,坚持供孩子上学,而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有时深夜里做工太认真了,挨着火炉取暖的脚也会不小心被烫伤。
“这种情况,直到大姑妈开始工作后,奶奶的担子才有所减轻。”陈耀辉说,爷爷去世早,如果奶奶把一两个孩子送去别人家,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她并没有这样做。
为家庭牺牲自己,是陈棣芬给子女做出的榜样。陈耀辉说,子女们也坚持照顾年迈的奶奶。2007年,因心血管疾病,陈棣芬生活不能自理,腿脚也不方便了,子女们依然坚持亲自照顾。陈耀辉的妻子还经常帮助婆婆,给奶奶洗澡更衣。陈棣芬生日,或是过重阳节时,儿孙们还会欢聚一堂,给老人庆祝。
“这就是奶奶给全家人留下的财富吧。”陈耀辉说。2013年5月18日下午2时30分,陈棣芬安然离世。或许她并不知道,自己的青春芳华早已被外国友人记录在这段珍贵的无声纪录片中。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朱斌/文 郑鹏/图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