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趣”而起 因“梦”不息 80后油画家寄乡情于笔墨之间

2018-09-09 10:14:47
“夏理斌始终沉静、专注、孜孜以求,悉心地钻研,辛勤的投入,换来的是扎实的基础能力的积累,在画面的处理上也更加自信和自如。”

人物名片

  夏理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特聘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风景》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展北京展;油画作品《大地》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北京展。

  整洁的书桌上搁着一个毛笔架子,粗细各异的毛笔错落期间,书桌中央的毛笔布毡上渗透着点点墨色,显然已有些年月了。夏理斌正操着专业的手法,在撒着金片的红纸上写下端正的“福”字,为亲朋好友送上新春祝福。这便是记者与夏理斌的初面。

  北上求学师从名门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特聘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例如此类,夏理斌“傍身”的头衔还有不少。夏理斌是土生土长的“温州娒”,1980年生于浙江温州,一口流利的温州话更不在话下。因缘接触到绘画这门艺术后,夏理斌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温州少美校完成小学教育后,他便孤身北上求学。他透露,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招生名额仅10人,尽管美院的住宿条件条件异常艰苦,夏天如火炉,冬天似冰窖,靠着一腔对学画的热情,他竟然也撑了下来。

  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0年至200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2006年至200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完成硕士学业。先后师从靳尚谊教授、孙为民教授、杨飞云教授、朝戈教授、胡建成教授、张元教授。十余载的“嫡系”培养,使他的作品具备了学院派的扎实功底和严谨的艺术风格。

  中央美院原副院长孙为民教授曾这样评价夏理斌:“夏理斌始终沉静、专注、孜孜以求,悉心地钻研,辛勤的投入,换来的是扎实的基础能力的积累,在画面的处理上也更加自信和自如。”孙为民的夸赞并非空穴来风。大学期间,夏理斌步入了专业水平稳步提升的“成熟期”。2009年参加“青阳入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邀请展”;2008年参加“拓展与融合——中国油画现代性研究展”;2007年参加“07艺术中国”全国画展;2004年参加“全国十届美展北京展”……作品《山垠》《大地》《山脉》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战士》被中国美术馆青岛分馆收藏,《天使》系列之一、之三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潜心作画以笔诉情

  在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社会阶段,夏理斌也以“工匠精神”克己,摒弃浮躁潜心作画,力求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出于好奇,记者向夏理斌询问用时最长的作品是哪幅。“2014年北京要召开APEC峰会,需要画作装点现场,从审稿到上墙前后大概花了2年的时间。”夏理斌为峰会创造的作品《秋月云壑印象》、《夏日高山印象》现在仍旧悬挂在北京雁栖湖APEC会议接见大厅。

  近年来,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口号在鹿城日渐深入,城市也在悄然间发生改变。夏理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情况后,便计划利用寒暑假回温的时间,走遍温州的大街小巷山间田野,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温州的点点滴滴。夏理斌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城市大变革的背景下,破旧立新是必由之路,在这之间更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把老温州的水乡印象、宜居的人文情怀留住。这便是他创作出一系列家乡画作的初衷。“陆陆续续已经有二三十幅家乡题材的作品成型了,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比如《涨桥头》《人民路》《八字桥》等。”夏理斌说,尽管通过镜头记录城市的也很多,但通过画笔和艺术家的手,能够对作品有一个再度创作的过程,呈现的效果更加立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字箴言,精准概括了夏理斌的求艺之路。“在美院附中上学期间,我拜访了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蔡景楷老师,作为老乡,他一直叮嘱我要珍惜和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为其他名利所动。”夏理斌感慨,很多半途而废选择转业的同学,最终还是回到了老本行,还好我坚持下来了。在旧时重商、重实用主义的环境下,像夏理斌一类的“艺术人”受到的社会包容度并不高。目睹着艺术环境逐渐转好,夏理斌深感欣慰,并在心里埋下一个愿望,希望退休后有机会也能反哺家乡,将更多的创作时间和空间留在家乡,为家乡艺术教育贡献力量。

  来源:鹿城新闻网记者卓如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徐彬彬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