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莫让乡愁成乡衰

瑞安市 蒋来 2018-10-30 15:08:2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理想乡”。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乡村多是名家隐士眼里的乌托邦,乡愁多是迁客骚人笔下的抒情文。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曾经的乡村已不再美好,诚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的描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和贫困村等比比皆是的现象,已成为当下广大农村不争的客观事实,乡村留给人们的不再是乡愁而是实实在在的“乡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也为新时代的温州在“三农”工作中定下了主基调。作为曾经闯出“温州模式”的改革先行区,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就更加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以实干为笔,重绘一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图。

  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兴旺为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下的乡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成为了乡村重焕活力的关键所在。在笔者的家乡瑞安,就把盘活闲置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立足于本地实际,主动探索创新,以唤醒“沉睡”的农民财产性权利,对接“饥渴”的城市工商资本为主攻方向,全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像首个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的呈店村,该村是自然条件优越的美丽侨村,有将近2/3的村民在国外经商,存有大量的宅基地闲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以使用权租赁的形式,首期把14间闲置宅基地流转过来,并利用流转证书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结合周边的闲置柴间、闲置地、池塘进行整体改造,打造高端精品民宿。改革的红利不仅为村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益,促进村集体年均增收数十万,还全方位地带动了当地的人气提升、环境改善、村民就业、旅游开发。像开展多村抱团发展的芳庄乡,就探索“民间资本+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以全乡31个村入股共同建设经营“奇云大漂流”,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盘活闲置资源,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乡村才有振兴的支撑保障。

  乡村振兴要以聚留人才为源。古人慨叹:“材乎,其难哉。”说是人才难得,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才都是发展的关键。对此,应创造条件,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完善配套政策,引导有志投身乡村振兴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在“聚得齐”的同时还要注意“留得住”,弘扬“新乡贤”的时代理念,开门迎才、广纳贤士,把服务保障工作做到前头,使得更多“燕还巢”的乡土人才能感受到“衣锦还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要以文化复兴为魂。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文化根脉是一个乡村传承的灵魂,也是一个承载乡村涵养的重要载体。文化复兴在“浙里”不断探寻,文化礼堂在吴越大地上应运而生。将课堂搬到古村落,看民间艺人编草鞋,在祠堂里听历史故事,在文化礼堂里学木版年画……在瑞安的亦垟村,当地通过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常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晒村歌”、“办村晚”,把文化“种”进人心。村民自发行动,邀请专家指导,传承民俗文化,丰富非遗业态,厚植文化优势,为游客打造一套全方位感知、互动式体验的中华文化大课堂,催生出文化旅游、艺术创作的新业态,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复兴要以乡村文化礼堂为阵地,健全保护传承体系,从而避免乡村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唯有如此,我们的“乡愁”才能留得住,在外游子们才能心有所依、老有所归。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