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利:台前幕后一样精彩

温州网 2019-09-15 08:59:00
如何规划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准退休一族”不妨来看看黄光利的经历,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他的生活都一样精彩。

  温州网讯 与昆曲打了近40年交道的永嘉昆曲传习所(昆剧团)笛师黄光利,给记者的印象不是想象中的内敛含蓄,而是豪爽开朗的。

  他风风火火奔走数十年,为拯救濒临消亡艺术接力呐喊;而水袖柔婉、昆腔曼妙的昆曲,也让他在今后逐渐慢下来的中老年生活中,洗去周遭的浮躁和喧闹,回归淡然与从容。

  如何规划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准退休一族”不妨来看看黄光利的经历,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他的生活都一样精彩。

  梅葆玖为他主持拜师仪式

  1978年,高中毕业的黄光利考进平阳昆剧学馆,师从有“浙南第一笛”之称的徐剑鸣;2年后,他又考取了永嘉京昆剧团,由此也开始了他的文艺之路,也与永嘉昆剧(简称永昆)结下了不解之缘。

  “好的笛师应该要托好演员的唱腔,伴奏起来才能丝丝入扣。”在永嘉昆曲传习所(昆剧团),黄光利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1986年,在全国南北昆剧汇演上,全场只有黄光利独自用一根竹笛为永嘉昆曲传习所(昆剧团)伴奏,而其他昆剧团伴奏的则是一整个乐队。他的技法细腻、婉转、高亢,吹出了永昆的特色,他也由此给京昆表演艺术大师俞振飞的笛师——顾兆琪先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2002年,他正式成为顾兆琪先生的首席弟子,顾兆琪先生还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拜师仪式,主持人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和叶少兰先生。

   “救活”濒于消亡的永昆

  2000年,永嘉昆剧传习所《张协状元》在全国首届昆剧艺术节上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永昆,可谓是“一个戏救活一个剧团”。2006年,永嘉昆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为永昆奔走了数十年的当事人之一,正是黄光利策划、组织和促成《张协状元》的演出。

  1999年6月,中国昆剧指导委员会决定在2000年4月举办首届中国昆剧节。当时担任永嘉昆曲传习所副所长的黄光利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们这个只有几个人的传习所必须要在昆剧节上献演大戏,以展现永昆的价值,同时也改变剧团和永昆现有的生存状态。

  他找到温州剧作家张烈,请他在最短时间内把《张协状元》剧本改编出来;他跑到四川,请到了川剧著名导演谢平安;演员不够,全国各地到处借;他自己担任作曲及首席笛师。最让他头疼的是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他四处奔走,好嗓子也就在那时坏了……

  2000年4月,作为参加全国首届昆剧艺术节上唯一的县级剧团,永嘉昆剧传习所《张协状元》惊艳亮相,成为当时艺术节上的一匹黑马。文化部原艺术局局长曲润海观看了《张协状元》有感题诗:“烟埋流落八百年,起死回生又见天;楠溪江水流不竭,前浪消平后浪掀”。名不见经传的永嘉昆剧由此名声大振,成为知名度较高的剧种,戏曲评论家郭汉城题字“永昆珠玉”。

  昆曲和绿茶是“养生秘诀”

  “我以前脾气很急躁的,现在平和多了。”黄光利说,是昆曲让他更沉静,学会“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说昆曲如诗如画,华美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论是用心聆听还是无意间入耳,都会被优美的曲调吸引和沉醉。

  在他看来,与昆曲最配的就是绿茶。他光是喝茶的茶杯就有三四十个。每天早上一起床,他就泡一杯浓淡皆宜的绿茶,一边看着手中的绿茶一片片在水中舒展开来,一边听着那舒缓轻悠的曲调,心绪渐渐会变得宁静,自然起到静养生息、修身养性的功效。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从行腔清丽秀美的昆曲里走出来,黄光利一头扎进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可谓是切换自如。他觉得这样的生活状态更适合他这样年龄的中老年人:当走到不再为事业冲刺的时候,何不放慢脚步,给自己一种古典情怀,一份从容的心境。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胡海珍/文张啸龙/摄韩驰/制图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