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版方案”与病魔赛跑 我省新冠肺炎患者整体治愈比例逐步上升
2月15日,一位89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杭州市西溪医院出院。
这些天,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向明趋稳。
截至2月14日24时,我省已累计出院409例,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35.20%。2月15日晚,刚刚结束病房会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带来一个好消息:下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将至少有10名患者可以出院。
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保驾护航的,是我省医务人员在形势复杂严峻的战“疫”一线,与病毒多次较量,方才艰辛探索而成、几经迭代的新冠肺炎“浙版方案”。如今,“浙版方案”正从病魔手中抢回越来越多的生命,并惠及越来越多的人。
“浙版方案”三次迭代
尽管已有32名病人顺利出院,但浙大一院新冠肺炎医疗团队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救治31岁的杭州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黄先生。
1月19日接诊后,浙大一院医护人员立即按照1月11日讨论形成的新冠肺炎初版“浙版方案”投入“战斗”。黄先生两肺实变严重,且以占肺部面积最大的两下肺为主,形似乌云,属于重症病人。
医疗团队先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克力芝、阿比多尔和干扰素喷剂,三管齐下。为避免免疫因子风暴爆发,团队还尽快使用了免疫抑制剂,同时让黄先生高流量吸氧。
“早治疗、用对药、控制炎症风暴,是方案中最关键的三点。”盛吉芳说,此外,他们还将一人一方案进行其他脏器功能的治疗、通过调节微生态预防继发感染、解除病人心理恐惧等也做好预案,写进方案。
但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过程险象环生。黄先生入院后,持续一周39摄氏度以上高热、胸闷憋气,非常痛苦。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调整治疗方案。“当时有不少专家认为激素治疗对于新冠肺炎是无效的,但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顶住压力,使用了适量激素。”盛吉芳说,激素对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月12日,恢复良好的黄先生顺利出院。
实战才能出经验。在一次次的战“疫”中,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浙版方案”持续补充完善,已经历3次迭代。
“小汤圆”的妈妈在孕35周时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被转院至浙大一院,成为该院迄今为止救治的3名孕妇之一。“我们的初版方案里,尚未考虑孕妇。收治病人后,赶紧查文献,并结合流感、禽流感时对孕妇的救治经验,设计预案。”盛吉芳告诉记者。最终,“小汤圆”顺利出生,且核酸检测呈阴性。“小汤圆”妈妈在剖腹产后,治疗顺利,肺部病灶吸收良好,产后恢复也较好。这一次的救治经验也被补充进“浙版方案”,为此后全省各地救治新冠肺炎孕妇提供了珍贵参考。
高龄患者闯关有“秘籍”
目前,我省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62例。其中,高龄患者为数不少。浙大一院目前正在救治的50多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就有33例。
因为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自身抵抗力差,救治难度尤其大。“浙版方案”也成为医护人员守护高龄患者的“闯关秘籍”。
我省最高龄新冠肺炎患者、96岁高龄的陆奶奶经过“浙版方案”治疗,已在2月13日治愈出院。而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的重症监护室里,还有多位高龄患者正在逐步战胜病毒。
10多天前的凌晨4时,74岁的陈大伯(化名)从当地医院紧急转院至浙大一院。“陈大伯当时的情况很凶险,两肺白肺、氧饱和度低、乳酸高、呼吸衰竭,而且本身基础疾病多。根据‘浙版方案’,我们立即为他气管插管并加以各种脏器支持、插鼻空肠管灌营养。”盛吉芳回忆,最大的难关要数拔管前的自身肺功能恢复,为此,医护人员几乎寸步不离地通过调整呼吸机各种参数等方式,让陈大伯先锻炼了两三天。3天前,陈大伯顺利拔管,如今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已能进食。
记者了解到,陈大伯一次次顺利闯关,更加坚定了大家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如今,我省已有8例危重症患者顺利拔管。
“浙版方案”正惠及更多人
有一个数据让盛吉芳尤为高兴:疫情刚暴发时,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一度一天最多要转入10例危重症、重症病人。而近日,这个数字已经下降为每天1例。
“我每天都会给全省的危重症、重症病人进行远程会诊,答疑‘浙版方案’中的问题。”盛吉芳说,需要转院到浙大一院的病人减少了,说明各地对“浙版方案”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就地治疗,不仅能避免转运时的高风险,也让当地医疗资源利用更充分。
前阵子,台州一例危重症患者需要插管治疗。插管当天,浙大一院派去3位医生进行现场指导,此后又在病人插管、拔管前后进行了5次远程会诊。“病人在插管中出现继发感染,拔管后出现精神问题。好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浙版方案’中都提供了对应治疗方案。”盛吉芳说,除了省内各地,贵州、江西等地的医院也参与到了远程会诊中,并已通过“浙版方案”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