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瓯越小康上大道 温州交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

瓯越小康上大道 温州交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

温州网 2020-04-27 07:53:00
在实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中,探索出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泰顺畲族风情园三期楼房沐浴在晨光之下,在山间显得格外显眼。苏巧将摄

  温州网讯 “小康”是中国梦,也是瓯越梦,今天,我们一起朝梦想前行!

  930万温州人奔向小康之路,任重道远。“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改革开放前,是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年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高达255万人,占当时全市总人口的近40%。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2015年,温州与全省同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2016年开始,全市扶贫工作进人减缓相对贫困的新阶段;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0973元,增速分别位列全省第2位和第4位。

  多年来,我市坚持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统筹推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中,探索出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精准扶贫帮扶体系日益健全

  300亩荒地开垦建成高山蔬菜基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稳步推进,通村公路加宽改造……对于近年来村庄的巨大变化,瑞安市高楼镇民族村村民们感受深切,让乡亲们念念不忘的,是“编外”村民雷本科。

  雷本科曾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兼农村指导员,精准扶贫中,民族村曾是当地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借力扶贫政策,2017年,从事教育事业24年的雷本科主动请缨回村,和村干部一起,借力民族扶贫政策,发挥畲侨文化优势,拓展社会帮扶渠道,“组合”扶贫盘活小村,带动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雷本科回乡,是我市扶贫政策落地的一个缩影,小康路上,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帮扶体系进一步健全。

  政策保障在先,我市相继出台了《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办法(2013年-2017年)》《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的实施意见》《温州市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18年-2022年)》等,每年出台“三农”1号文件,对精准扶贫进行专项部署。

  近年来,我市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村”行动,建立健全挂钩帮扶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市级有关部门,一对一“帮户扶村联乡镇”,每年落实帮扶资金2500万元以上。

  异地搬迁走出扶贫富民路

  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19幢崭新的房子沿溪而建。周边溪水淙淙,房子装修一新,这里的住户是当地山上迁居下来的“移民”。因为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许多人家开起了民宿。近年来,泰顺把下山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还探索出一项特色的扶贫模式——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

  泰顺拿出县城最好地块,用建筑名企代建,收成本价认购,给予多方补助,全力打造无区域生态移民区、15个抗震安居小区、18个乡镇异地避灾移民小区等“三个1.5万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引导4.5万名“搬迁清单”对象迁移到安全区域集中安居。泰顺县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试点,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异地搬迁是解决偏远山村增收致富难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下山搬迁方针精神,我市有效结合“大拆大整”、生态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点搬迁、抗震安居、危旧房改造等工作,发挥政策叠加作用,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货币安置等多种方式,重点推进高山远山、库区海岛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异地搬迁,鼓励异地搬迁农户向县城、中心镇集聚,从2016年至2019年,全市新增异地搬迁完成数7.7万人。

  折股量化低收入农户“享分红”

  平阳县从2016年以来,安排354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帮助80个村发展集中式光伏,70%收益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30%收益归村集体使用。

  苍南县莒溪镇溪东村利用16间荒废民居改造成民宿,租期20年,投入折股量化扶贫资金150万元,撬动旅投公司投入500万元,年固定受益23万人,按5:4:1比例用于支持低收入农户、村集体、房东……

  近3年来,我市实施折股量化扶贫试点141个,投入资金2.7亿元,共涵盖光伏、旅游民宿、农家乐、小微园厂房、物流仓储综合体、农贸市场、农产品展销中心、渔村码头仓储、养老院、肉联场、食品加工园等方面帮扶项目,共带动全市2万余户低收入农户受益、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2017年,我市率全省之先出台《温州市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不改变支农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以支农资金投入项目所形成的股权量化给低收入农户,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扶贫试点工作。

  经过3年多时间的实践,形成了“村集体+低收入农户+企业”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和精准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扶贫长效机制。据了解,我市各县(市、区)实施的折股量化扶贫项目的年收益率为8%左右,其中70%的收益分配给低收入农户,30%的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全面增强了村级组织参与折股量化项目管理动力,并增强村级组织实力。

  公共服务保障性扶贫日益牢靠

  小康路上,为了让低收入农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近年来,我市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等保障日益牢靠。强化政策兜底,我市于2019年10月将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每人804元,实现全市低保标准一体化。

  在义务教育上,我市深入开展农村教育扶贫。全面核查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困难生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举办“爱心温州·结对助学”活动。“雨露计划”支持低收入农户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瑞安市等地对低收入农户子女教育实现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

  在医疗保障上,低收入农户全面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个人缴费保险金全部由财政补助。积极推行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进一步减轻低收入农户医疗负担。

  全市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保费,由2018年的10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0%。全市构建了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在住房安全上,有效整合项目政策,从异地搬迁治根和住房安全救助两手发力。如重点推进高山远山、库区海岛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异地搬迁,鼓励异地搬迁农户向县城、中心镇集聚。2020年4月份开展农村困难家庭无房危房排查,要求分类施策,通过异地搬迁、农村建房、危房拆建或修缮、养老院集中供养、租房补助等方式,年内实现农村困难家庭无房户危房户“清零”。

  多方联动合力助推扶贫济困

  科技特派员叶明儿带领永嘉界坑农户发展茭白产业;农村指导员金世来助推平阳县水口村打造国家3A级景区;省纪委长期结对帮扶泰顺,有效带动山区村民脱贫致富。

  我市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帮扶活动。

  2012年开始,我市推行“领导+单位+企业+乡镇”的组团式挂钩帮扶模式,2018年,深化市级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帮户、扶村、联乡镇”和派驻工作组新机制。

  我市引导鼓励企业商会参与扶贫,如泰顺在每个乡镇都设立教育基金会,其中,雅阳镇教育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至今基金达1400余万元,累计发放帮扶资金超过1200万元;乐清市下山头村乡贤回归创建铁皮石斛综合体,把全村打造成现代化铁皮石斛种植、加工、养生度假区,村民以土地入股,带动增收。

  社会力量也在参与扶贫,温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就有义工队伍116支,义工队员2.7万多人,坚持深入山区、老区、海岛、社区、乡村,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助老、助学、助医、抢险救灾、生态环保等义工服务活动。“爱心温州·善行天下”项目,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成为温州扶贫济困的一个品牌。

  项目为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在我市,平阳、泰顺等地的光伏扶贫项目初见成效。

  项目为王,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法宝”。市县乡村四级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政治任务,坚持一村一项目、抱团抓项目,2017年至2019年,全市共举办集中开竣工17场,集中开工项目3450个,竣工项目2806个,每年创收近8.5亿元。县级领导挂牌抱团发展项目50多个,每年创收近3000多万元。全市共投资16.4亿元,落实44个飞地抱团项目,其中4个跨省项目、6个跨县项目、34个跨镇(街)项目,覆盖923个村,每年创收近1.5亿元。

  为努力交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分答卷,今年,我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现象全面消除;全市完成异地搬迁1万人以上,帮扶低收入农户造血式增收2万户。同时,大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编制实施解决相对贫困“十四五”规划,把解决相对贫困和“瓯越鲜风”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设结合,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好地惠及低收入农户。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金朝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姜蕾蕾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