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品牌化之路势在必行!进入旺季的蓝莓如何打开市场
温州网讯 眼下,随着温州各地新鲜蓝莓上市,新一轮蓝莓消费热潮开启。记者近日走访温州市区,发现不少高端水果店里都摆上了蓝莓,而淘宝、京东以及国内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上,销售蓝莓的店家更是不计其数。
“我做了多年水果批发工作,感觉今年消费者对蓝莓的需求特别大。很多熟人朋友为了保护孩子视力,都整箱整箱地购买蓝莓给孩子吃。”5月25日,温州菜篮子水果批发市场经理林小辉和记者谈到他眼中的蓝莓市场时,用“特别火”来描述。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火热,但另一方面,在永嘉、文成等蓝莓种植基地,却也时不时听到“销售难”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
消费升级时代品牌化之路势在必行
“目前,温州本地蓝莓业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超亿元,但本地蓝莓主要是走休闲旅游采摘路线,真正进入市场(比如超市和水果店)‘真刀真枪’地和来自北方、云南的蓝莓竞争的不多。”谈到目前温州本地蓝莓业存在的“销售难”情况,温州市特产站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事实上,林小辉今年的销售经历,也印证了这一分析。
林小辉发现,自今年2月底3月初云南蓝莓进入菜篮子水果批发市场后,其销量和消费者认可度可谓“碾压”全场。比如产自云南蒙自的云南“怡颗莓(Driscoll’s)”蓝莓品牌,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很多人点名要买这个品牌,因为个头大,甜度高而且不酸,品质稳定。今年最贵时,这种牌子的蓝莓批发价每斤卖近百元,还是供不应求。目前蓝莓进入旺季,这一品牌的蓝莓‘限量版’价格仍然不低,批发价达到70多元一斤。”林小辉谈到,蓝莓乍一看差不多,但实际上受产地、管理等影响,口感不一,这直接导致价格不一。
“消费升级的核心变化,是消费者能买到想买的,吃上好吃又健康的。”自2002年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蓝莓创新团队,就致力于推动蓝莓产业在温州的发展壮大,经过该团队近年对蓝莓新品种的推广,温州本地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提高,2019年,全市蓝莓示范基地内平均亩产量、产值较往年有进一步增加,许多山区农民通过种蓝莓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的梦想,温州地区也成为浙南最大的蓝莓产区。
谈到未来温州蓝莓的发展空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蓝莓创新团队现任负责人余宏傲很有信心,“温州本地蓝莓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但如果不走品牌化道路,可能面临销量上不去、利润不可观的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规模种植和精品路线
既然“品牌化”是必然之路,那如何走品牌化道路?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种植户来说,品牌化道路顺畅吗?
5月24日,记者走进乐清岭底和大荆,近距离了解了本土蓝莓的“品牌化”运作情况。
由民间资本投入的温州雁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和乐清市蓝菲蓝莓专业合作社蓝莓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记者看到,40多名工人正在这两片超大规模的蓝莓基地忙碌着,该公司生产出品的“雁山蓝精灵”、“云出”等品牌蓝莓鲜果产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便供不应求。有着40余年农业从业经验的公司负责人曾小华告诉记者,来买蓝莓的基本是回头客,而且都是大主顾,常大批量购买。采访当天,曾小华就接了个几十万元的蓝莓大单,他说:“由于品质保障,知名度高,基地的蓝莓在市场上每斤最高可卖到160元。”
在余宏傲看来,这里的蓝莓基地采取了比较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建大基地、树大品牌、占大市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同时,基地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等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保证该公司的基地,生产出专属南方的高品质蓝莓。
余宏傲介绍,蓝莓种植毛利润能达到70%,但前期投入大,需要精细管理加精耕细作。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前三年几乎全是投入没有产出。
门槛不低,那么,温州的蓝莓市场今后对小规模种植户来说,是不是就没有更多机会了?相关专家建议,小规模的蓝莓种植户,今后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性基础上,开展针对该品种的精细管理,走“精品”路线,提高土地回报和出产率。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农家乐、民宿等旅游元素形成特色,这样的散户种植,不仅能继续丰富温州本地的果品市场,还能带动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李艺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