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汛这根弦 市政协委员为安全度汛建言献策

温州网 2020-07-24 08:10:47

  温州网讯 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现破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南方多个省市发生严重汛情,共有433条河流发生洪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浙江的防汛工作同样“压力山大”。7月16日,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尤其指出杭嘉湖地区严峻的防汛形势。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近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意见。

  防汛工作是否到位,考验基层广大干部实战能力,更事关决胜全面小康的成败。当前,温州的防汛形势如何?全市防汛工作该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期《委员观察》栏目邀请多位市政协委员,为我市打赢防汛防台硬仗建言。

  我市出实招“50条”

  规范水库山塘安全管理

  提升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

  前不久,新安江水库首次九孔泄洪的消息,引发市民对于温州水库水位情况的关注。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21日上午8时,全市大中型水库平均蓄水率为66%,水库水位均处于汛限水位以下;江河控制站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当前我市汛情总体平稳,尚未接到灾情报告。

  水库山塘,是温州防汛抗台的有力武器之一。全市现有水库323座、山塘2657座,数量多、分布广,在防洪抗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库山塘作用如此关键,但此前法律法规对其运行管理责任人的具体责任没有做明确规定。为此,我市率全省之先出台政府层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温州市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办法》,并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职责,强化安全管理要求,明晰责任追究范围和方式。

  该管理办法明确了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在每年汛期前,要公布水库山塘安全管理责任人,并在人员配备、资金筹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确保了水库山塘管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求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须配备卫星通信设备,实现全天候实时监管,促进智慧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7月15日起,我省进入主汛期。根据市防汛办的统计信息,上半年全市累计面平均降水量733.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7.5%。5月29日入梅至7月9日,全市平均面降雨量247.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0.8%。

  然而,全市防汛压力并非数据显示的那样轻松。市防指副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叶军毕分析,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台风登陆温州的概率增多,强度正常略偏强,安全度汛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城乡防洪排涝、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点防治、城乡危旧房等领域仍然是我市防汛防台的薄弱环节;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建设成果有待检验;恰逢村级换届选举后,村两委成员、基层网格责任人发生变动,熟悉防汛工作需要时间,基层基础有待加强。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叶军毕所说的“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是当前我市强化防汛防台机制体系建设的总抓手。截至7月10日,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亿余元,全年度需要完成任务53项,已完成47项。其中7月15日前须完成47项,已全部完成。同时,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已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并加快推进“智慧应急一张图”省级试点,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风险信息资源,汇聚了13类6.22万处安全风险源信息。全市防汛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274处隐患已于7月9日前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做好人员转移,历来是防汛防台工作的基础。今年,我市在全市各类风险大排查、再评估的基础上,绘制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病险水库、屋顶山塘等风险地图,划定人员转移红线,确定人员转移阈值;1594幢城镇危房和2345处在建工地数据库的建立,为实施动态管理提供可能。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全力推进“人员转移安全码”排查和赋码工作。截至7月9日,已基本完成排查、录入、审核和赋码等工作,审核录入转移人员基础信息7.8万条。通过“人员转移安全码”的应用管理,实现人员转移的精准智控。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红健:

  强化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尽可能避免重大灾害

  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强、突发性强、来势迅猛和破坏性强等特点,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的致灾成因。温州市域内小流域众多,山洪灾害频发。仅2019年,我市就受到“6.21” “7.05”强降雨和“利奇马”台风等影响,曾多次发生山洪灾害。

  目前,我市小流域山洪防御主要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式。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建设河道堤防工程,通过提高小流域两岸的设防标准,减少小流域山洪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去几年,我市部分小流域陆续建设了堤防工程,但数量仍然较少,工程防御能力仍然较低。

  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在小流域重要断面建设雨量和水位监测站,根据降雨和水位监测信息,及时发布小流域山洪预警信息,发挥“村自为战”“镇自为战”优势,及时组织山洪危险区群众转移。2007年以来,鹿城、瓯海、龙湾、乐清、永嘉、瑞安、平阳、文成、泰顺和苍南等10个县(市、区)先后纳入全国小流域山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陆续开展了2至3期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了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站网、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和基层防汛组织体系。

  针对目前我市在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一是加强气象预报分析和预警工作,特别小范围、高精度的降水预报工作,同时优化灾害预警模型,集成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实现水文、气象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实现科学预警。

  二是完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要明确乡、村防御主体责任人的职责内容,加强预警人员力量配备,完善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三是做好地质灾害点防御工作。加强对山村下游一定距离内河边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和治理工作,严防堰塞湖的快速形成、快速溃决,尽可能避免发生重大灾害。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建设处处长叶辑松:

  打造农村“安澜工程”,建立堤防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堤防工程是我市城乡最常见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减灾、供水、灌溉等功能,也是被洪水冲毁(简称“水毁”)的“重灾户”,在去年“利奇马”台风中,堤防损坏了45.61公里,损失1.93亿元,约占全市水利工程总损失的45.4%。农村堤防、堰坝工程直接保护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堤防的水毁修复加固,以及新建(改建)堤防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于防汛工作十分重要。为此建议:

  把堤防工程打造成农村“安澜工程”,把好规划设计质量关。在城乡规划中就要着重考虑防洪,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参与;勘察、设计人员要现场考察,选择适宜的堤防、堰坝布置和结构型式;堤防建设和生态河道的建设要首先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审慎设置过水断面内的绿化、景观小品、堰坝等涉水建筑物,切实保障上下游防洪安全。

  在堤防工程的运行管理上,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全市较为重要的农村、山区堤防,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理经费,实行堤防定期安全鉴定,全面落实堤防管理、巡查、维护制度。

  当汛期水毁发生后,县级政府部门要第一时间成立水毁工程应急修复领导机构,调查水毁情况并提出修复方案,可将各乡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承担水毁工程修复职责。同时加强资金保障,水毁工程招标方式要更加灵活、高效。

  水毁工程应急修复应坚持“质量终身制”原则,即各重要施工环节特别是基础处理等隐蔽工程,要进行现场数字化影像记录,结合质量检测抽查,形成易监管、可追溯的质量档案;加强行业监管,乡镇可作为业主单位,水利部门则以质量监督站结合所在流域的水利管理所力量,确保每项工程都有行业监督和指导。

  市政协委员、鹿城区政协副主席蒋晖:

  建议在有需要的文化礼堂常态化配置防汛抗台应急物资

  温州常受台风影响,每年夏秋季节都要面临严峻的防汛防台形势。而台风产生的大风大雨,极易在乡村发生山体滑坡和洪水暴涨,由于其影响范围广及不可精准预测性,防不胜防,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2019年末,我市已累计建成文化礼堂2515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文化礼堂在成为村民精神家园的同时,还应当在灾害发生时充分发挥其临时指挥部和村民临时安置点的功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但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偏远山村文化礼堂在防汛减灾硬件配置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

  为此,首先建议,根据需要,在村文化礼堂配置应急发电机和专用不间断电源,并在楼顶配置大功率照明设备,发生停电时可提供应急照明,方便村民及时开展自救;作为避灾安置的临时就餐和休息点,文化礼堂可配备防汛储备物资,提供基本的饮水和食品保障。

  其次,针对村里老年人占比较大的特点,应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及时向老年群体传递最新防汛政策措施、农业生产布置工作情况及实时汛情等信息。

  再次,各地应组建村一级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日常防护工作中的作用。围绕农村生产生活中易出现的意外伤害、常见急症等,开展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知识技能讲授和逃生演练等应急培训。

  市政协委员、浙江卡韦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亮:

  做好宣传,让防汛工作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预防是防汛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因此建议,我市各新闻媒体应加大新闻报道力度,针对防汛工作的不同阶段聚焦重点、细化方案,为众志成城防汛抗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利用好新媒体的平台优势,做好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同时,要密切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及时准确全面发布预警信息。

  新闻单位还应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及时发布雨情汛情及防汛抗灾知识,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防汛抗灾工作动态、防汛物资和应急队伍准备,以及在防汛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基层群众自发抢险救灾的好典型、好故事。

  最有效的宣传来自基层。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入户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开展图片展览、防汛防台知识问答的形式,更加生动直观讲解应对防汛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居民的防汛意识,提高其自防自救能力。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朱斌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