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易腐垃圾变废为肥垃圾 分类“码”上来办
温州网讯 苍南钱库镇项东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一个特制的二维码门牌,令人不无好奇。原来,这是一款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的“法宝”。环卫工人扫描二维码,可以录入该户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村民扫一扫二维码,可以知道自己家垃圾分类的积分和排名信息。
记者日前在项东村看到,垃圾收运人员上门收集垃圾时,会根据村民家中分类桶内的分类情况,使用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门牌,并将该户垃圾投放情况录入。同时,根据垃圾量、分类准确率、投放的垃圾种类等标准,为每户评分,并拍照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家庭垃圾,易腐占一半,不仅易腐败发臭,而且容易造成清运和处置过程中的各种环境问题。为此,今年3月,苍南县创新方式,在钱库镇项东村、后谢村等4个村1535户家庭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智慧监管模式,建立“一户一码”垃圾分类数据平台,要求每户村民按照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并由垃圾收运员使用微信小程序扫码记录每户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情况。
“根据系统信息,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对村民的垃圾分类‘成绩’进行汇总排名,然后设置优秀榜和曝光榜公布排名信息,并通过奖罚并举的方式引导村民规范垃圾分类行为。”钱库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圣生说,试运行5个月以来,群众的垃圾分类积极性得到激发,垃圾分类准确率和回收利用效率也明显提升。
如果说二维码举措从源头上促进易腐垃圾分类,那么终端处置的强化,则让易腐垃圾变废为宝。杨圣生告诉记者,去年6月起,钱库先后新建5个易腐垃圾处置终端用于易腐垃圾回收利用,基本实现易腐垃圾处置终端城区和乡村范围全覆盖,促进该镇易腐垃圾实现就近资源化处理。记者了解到,易腐垃圾抵达处置终端后,将经过人工分拣、油水分离、固体烘干、生物发酵、肥料搅拌、人工收捡等处置环节,最终“变身”成为一包包有机化肥。“这些肥料大多用于植物盆栽种植,用过的居民都反馈说植物因此更加肥壮了。”
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垃圾分类“一分到底”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后,钱库镇生活垃圾减量成效明显。原先,钱库镇平均日产垃圾150吨,如今则日产垃圾130吨,垃圾减量约13.3%,并且日产有机肥料400千克,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林思思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