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男子熬夜工作突然心脏呼吸骤停 同事下意识的一个操作救了他

男子熬夜工作突然心脏呼吸骤停 同事下意识的一个操作救了他

温州网 2020-11-07 10:02:00
心搏骤停后昏迷了3天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护下,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

  温州网讯 呼吸急促、脸色发紫,随即瞳孔放大、没了心跳和呼吸……陈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熬夜工作差点丢了性命。昨天,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心搏骤停后昏迷了3天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护下,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

   加班心搏骤停 同事援手急救

  “短短五天,却是从死到生的时间,看到患者的笑容,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11月4日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玲珑在朋友圈感叹,如果不是患者同事的早期发现、早期报警、早期心肺复苏,患者就无法恢复如初。

  惊险一幕发生在10月31日清晨。

  “120吗?有人需要急救……”当天清晨6点多,瓯海梧田某公司职员小林向120求助。小林说,几分钟前同事陈先生还好好的,突然就瘫在椅子上,呼吸急促,随之没了反应。

  “最初我以为他被什么东西呛住导致呼吸不畅,后来发现他脸色越来越难看,脉搏都没有了。”林栌谦说,虽然他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在这紧急时刻,他只能凭借自己先前在电视和手机上了解到的心肺复苏术,下意识地就上手操作。

  从6点45分到6点58分,林栌谦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刻不停地给同事做心肺复苏。 随后,120急救医生带上急救设备赶到事发现场。

  “当时患者神志不清,颈动脉未触及,胸口无起伏,心脏呼吸骤停,已经没有心跳和呼吸。”面对此情形,急救医生陈加义立即接手救治,上除颤仪监测心律。

  心电图显示患者出现室颤,陈加义立即进行除颤,调焦、充电、放电……除颤成功后,立即再次进行心肺复苏。

  两分钟后,显示仪上显示患者出现自主心律,同时脉搏及呼吸恢复。陈加义松了一口气,赶紧将患者送往市人民医院。

  昏迷3天苏醒 预计下周出院

  时间就是生命,市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一路畅通,陈先生被火速送往急诊抢救,进行降颅压、保护脑功能等治疗。

  11月2日晚,昏迷了3天的陈先生终于苏醒过来。如今,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语言交流,预计下周就能康复出院。

  “患者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与公司同事的第一时间采取抢救措施密不可分。正是院前急救和入院后急救的无缝对接,才给后续抢救赢得了时间。”陈玲珑介绍,陈先生之所以能成功苏醒,跟抢救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医院绿色通道缩短了入院流程,不仅使抢救及时、有效,也使后期的救治工作能够及时地开展下去。

   及时心肺复苏 把握“黄金时间”

  采访中,几位医生一再强调病人入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陈玲珑介绍,他从医十几年,很多患者因为错过院前急救失去了生命或留下后遗症,像陈先生这样恢复如初的患者很少很少。

  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温州市区每年心搏骤停病例约500例,其中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例数不足1%。大部分群众在遇到身边有人心脏骤停时,都选择等待救护车到达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失去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据了解,人的心脏一旦骤停,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之内,心肺复苏(CPR)和及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心搏骤停患者心脏复苏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开始心脏按压和体外除颤的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不会出现脑损伤且成功率为60%,因此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能在这四分钟里及时抢救,那么患者获救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新闻+ 

  什么是AED?

  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需要使用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能够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它主要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它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各种场合的急救过程中,被称为“救命神器”。AED是个“傻瓜机”,会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使用起来也只有简单的四个步骤:开机—连接—放电—除颤。

  如何找到最近的AED

  如果发现有人心脏骤停,要怎么才能找到最近的AED?温州市急救中心介绍,市民可通过关注微信服务号“浙江省温州市急救中心”后点击“AED地图”,实现一键导航查找最近的AED,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为心脏骤停患者赢得更多的黄金抢救时间。

  提醒!

  心源性猝死如何急救?

  遇到“猝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说明情况和所处位置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但是,按压胸口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规范操作,并不简单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李杨慈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