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畅议“十四五” 聚焦这些民生热点话题

温州网 2020-12-25 08:19:15

  温州网讯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12月16日,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连日来,市委全会精神在我市人大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如何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温州文旅产业?如何打造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本期《代表在线》栏目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畅谈对于温州“十四五”的期待与建议。

  此次市委全会召开前,市人大常委会就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相关的审议调研工作。围绕“十四五”期间我市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广泛征求各级人大、政府部门、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温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调研纳入今年重点工作,在市发改委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之初提前介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专项审议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制定了调研方案,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分赴各县(市、区)开展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重点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如提升城市能级、建设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等多方面的内容。调研期间收集到的建议包括大都市区建设、产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

  本轮调研工作分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征集各县(市、区)人大、政府关于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第二个层面是召开部门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关于规划纲要编制情况汇报,并通过交流座谈了解当前规划编制的内容构成、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三个层面是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主题活动近千人次,通过走进代表联络站、一线视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参与调研,经初步统计,收集到“十四五”规划相关建议200余条。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基础和依据,围绕12月份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审议和明年市人代会审查批准规划纲要,认真审议,依法履职,确保市委的主张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同时,对接“十四五”规划谋划明年人大工作思路。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过程中,将同步研究制定明年立法、监督、重大事项讨论决定等工作计划。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 王小芬

  着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融资问题

  我是在民营企业上班的财务人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少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引进新的数控机床,希望进一步提升“造血”能力,但最后发现,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不足。因为不管任何途径或措施,最终需要资金的投入。

  尽管各级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然而因为综合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缺乏足够抵押物等因素,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有些企业甚至因为对外担保出现风险或破产。

  为此,我建议:一、有关部门加强政银企对接服务,对有资格、够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指导;二、强化间接融资力度,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不应再要求企业法人代表、股东及其亲属等提供保证担保;三、进一步完善应急转贷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需求。

  市人大代表 李苗

  依托大项目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随着全域旅游列入国家战略,我市旅游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必须抓牢机遇,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产业等资源,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

  旅游资源转换为旅游产品,项目是基础。旅游项目落地往往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因此要把大项目向各县市区倾斜,在项目建设总体上要回归旅游的本来属性。

  在促进文旅发展方面,我提议:一、引入文旅企业资本,精心谋划设立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旅大项目,通过品牌融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二、引进文创企业创意,通过将文化创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把沉寂的历史文化变为鲜活的文创产品;三、引导民间资本进军旅游产业,出台相关奖励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入市;四、加大营销宣传力度,考虑到各县(市、区)的经济条件,可实行各地旅游项目品牌联合宣传推广;五、提升软服务,注重细节,打造温州特色的服务品牌形象。

  市人大代表 谢炳超

  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温州特色粮食加工体系

  温州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大宗物资战略储备,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作为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我很高兴的看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被摆到重要位置。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百姓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了解,我市粮食总需求量超127万吨(相当于190万吨稻谷),但其中近八成的粮食是从市外调入,人多地少所呈现的粮食安全矛盾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市还存在仓储加工能力不足、设备老旧、多数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既达不到六个月的国际储备标准,更低于一年的全国储备指标。今年疫情期间共向外调粮食达2.21万吨,对此产生的运费补贴就要400多万元。

  针对现有问题,我认为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尽快恢复稻米生产能力,以整改传统的稻米加工企业与新建稻米加工企业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稻米加工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加强常规储备与应急储备相结合,鼓励粮食企业经营与政府储备相融合,推进动态轮换增量扩面;围绕“健康中国行动”,建立溯源与深加工体系,做到粮食安全供给和粮食经营企业两手抓,切实提升社会和企业效益。

  市人大代表 冯定献

  打好政策、服务以及感情三张人才招引“牌”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几年,我市先后出台实施“人才新政40条”“510计划”等政策,无不表现温州人才招引的力度和决心。但从实践来看,我市高端人才的保有量不及上海、杭州等地,这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环境所限。

  讲一个切身的案例,温州某企业开具的岗位薪酬明显高于上海一企业,但相关人才还是倾向于在上海工作。无奈之下,温州企业想了变通之法,在上海专门设立门市部,以便其生活,随后将研究成果带到温州转化落地。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除了剖析问题,我认为,温州应该打好政策、服务以及感情三张“牌”,抓住制约人才招引工作最为突出的环节,搭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特别是要着力政务服务全介入、人才服务全伴随、商务服务全跟踪的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体育、养老等高端公共服务供给,将温州打造成各类顶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高地”。

  市人大代表 程志文

  将中医药纳入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市民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有了进一步认识。一定程度上,这对接下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引用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医药的评价,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实早在1985年春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1986年夏的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等防治工作中,已有较好表现。但遗憾的是,许多地区中医药还未纳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有关组织。

  鉴于此,我希望我市能创新地将中医药纳入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以建设:一、建立健全我市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智库,聘任中医专家共同入库;二、选聘各有关单位中医药专家兼职担任应急组织的中医药专家组成员,同时采用老、中、青结合,实行任期制。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陈恩欣 吕进科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