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艺术名家“回娘家” 丁小蛙唱出了温州人的拼劲

温州网 2021-02-01 08:08:00
作为从温州走出去的越剧名家,今天,丁小蛙的舞台非常广阔,她不仅稳稳地站在了上海滩的舞台中央,也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丁小蛙

丁小蛙(右二)在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70 周年”纪念活动中

温州网讯  对于上海戏迷来说,2020年年末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70周年纪念专场”的演出。来自江浙沪地区的戚雅仙、毕春芳两位大师的弟子及各剧种名家的表演精彩纷呈,给戏迷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一年也是戚雅仙、毕春芳两位大师艺术合作70周年,从2020年年末起,各地戚毕传人及越剧爱好者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同时戚毕流派演唱会还带着两位大师的经典剧目在宁波、吴江、启东、嵊州等地巡演,最终回到上海。

作为纪念专场和演唱会的核心人物:毕派传人丁小蛙无疑是焦点人物。作为从温州走出去的越剧名家,今天,丁小蛙的舞台非常广阔,她不仅稳稳地站在了上海滩的舞台中央,也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接过毕春芳大师的衣钵,成为大世界“常客”

大世界素有“上海戏码头”之美誉,百余年来,一批又一批近现代中国艺术史赫赫有名的大家先后登上大世界的舞台,并从这里出发,名扬全国、世界。历史上,大世界不仅是上海的“演艺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演艺中心”,为全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戏剧人才。2017年,上海“大世界”在迎来它的百年“诞辰”之际,开启了“艺术名家回娘家”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2020年底的“回娘家”则以“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70周年”为主题。

1950年,同为23岁的戚雅仙与毕春芳携手创建合作越剧团。而“戚毕组合”,在越剧界也被称为“解放牌”。因为,她们的“合作”几乎是紧跟着新中国成立的脚步诞生的,“戚毕”艺术的崭露头角、成熟发展、名扬四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的舞台艺术发展的历程。“戚毕”的代表剧目很多,《龙凤花烛》《血手印》《卖油郎》《相思树》《玉蜻蜓》等都是经典。当年,戚雅仙、毕春芳在大世界唱响她们的流派,唱响那一出出经典剧目时,只在资料记录里了解恩师演出盛况的丁小蛙,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接过毕春芳大师的衣钵,成为大世界的“常客”。“我们曾在这里‘驻场演出’好几个月,演出《血手印》等戚毕经典,这里是我的艺术起步之地。”丁小蛙深情回忆。

温州的农村舞台,给了她最初的历练

在成为上海滩名角之前,丁小蛙是我市乐清越剧团的尹派小生。1972年,丁小蛙出生于乐清北白象。儿时的她,经常跟着母亲去村口看戏,乐清农村的社戏,给了丁小蛙最初的艺术滋养,她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越剧,《红楼梦》里经典唱段,她模仿得惟妙惟肖。12岁那年,丁小蛙还跟着乐清白象文化站随团下乡演出,在乡村舞台上得到了历练。1986年,乐清越剧团在浙江省内招生,选拔要求非常高,除了嗓子条件好以外,对身高也有严格的要求。初试3000人报名,最后只留下30人,丁小蛙和后来成为流行歌星的白雪都名列其中。

剧团送丁小蛙到嵊州艺校学习,两年后,丁小蛙成为乐清越剧团的尹派小生。温州农村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给了地方剧团良好的发展土壤,也让丁小蛙等一批戏曲新人在乡村舞台上不断地打磨。“当时下乡演出机会非常多,除了夏季一两个月休息,平时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场演出。”丁小蛙说,下乡演出,晚上就睡村民家或祠堂里铺上稻草的地铺,房顶还有很多蜘蛛网。但丁小蛙从没有喊苦说累,正是那些年艰苦条件下的锻炼,让丁小蛙的舞台技艺日益成熟,逐渐散发出光芒。

成为上海滩名角之前,她坐了两年冷板凳

2020年,丁小蛙回到家乡乐清,举办了一场“温州蛙迷会周年庆典”,媒体用“热闹得像办结婚酒”来形容“蛙迷会”温馨、热闹和感动的情形。谁又曾想,今天“星光灿烂”的丁小蛙曾经坐了许久的冷板凳呢!

那一年,上海静安越剧团正缺一名毕派小生,圈内看过丁小蛙演出的老师觉得她的音色与毕派相似,就推荐了她。丁小蛙成为静安越剧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从外地引进的演员。从越剧流派的艺术角度来说,隔派如隔山,丁小蛙的音色虽然像毕派,但真正要唱好毕派,绝非易事。何况,上海戏迷“耳刁”,想要站在上海的舞台上唱戏,那必须得有“真功夫”。丁小蛙顶着巨大的压力接排第一出戏:《花为媒》。那几个月,丁小蛙废寝忘食,勤学苦练,每日汗流浃背。那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丁小蛙不知反复了多少回。正式公演,她一开腔,一亮相,满堂喝彩。

有一天,丁小蛙碰到了越剧徐派名家钱惠丽,钱惠丽就邀请她到上海越剧院试试。上海越剧院无疑是中国越剧最好的平台,丁小蛙自然梦寐以求。可是,在名家荟萃的上海越剧团,要轮到丁小蛙演戏,似乎有点可笑。整整两年,丁小蛙只能坐冷板凳、跑龙套,巨大的反差让丁小蛙不知所措,甚至令她一度想放弃演艺生涯。

2001年年底,上海越剧院新排《蝴蝶梦》,准备2002年到北京演出,可演小生的演员临时要出国。越剧院让小蛙顶上来,一人两角,分饰主角庄周与楚王孙,而且只有20多天排练时间。这个戏是为原来的小生量身定做的,唱腔并不适合丁小蛙,也没有一个人看好丁小蛙。可是机会就是在等一个时刻准备好了的人。20天后,《蝴蝶梦》彩排,导演惊艳了。“你成功了!”当导演对丁小蛙说这句话时,殊不知,丁小蛙累得正发着高烧。

温州人特有的拼劲,令她得到大师和观众认可

凭借温州人特有的拼劲儿,丁小蛙在上海的舞台上稳稳地扎了下来,也得到了毕派创始人毕春芳的认可。在毕春芳的亲授下,丁小蛙全面传承了毕派代表作《王老虎抢亲》《三笑》《卖油郎》等一系列作品。2015年在上海海上文化中心公益献演《玉堂春》,并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了该剧的DVD;同年,在毕春芳的见证下,丁小蛙创立了公益性的越剧传承组织——徐家汇汉越儿童越剧团,并联合专业演员和名家们致力于培养“小越人”。2016年,丁小蛙主演《玉蜻蜓》获中国电影电视学会主办的金鹿奖戏曲类一等奖、《梁祝》获二等奖;同年7月,她策划组织了由上海广电公益媒体群、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七彩戏剧频道等主办的“春华秋实满庭芳”越剧毕派艺术演唱会。2016年,毕春芳大师在辞世前,特别推荐丁小蛙成为越剧毕派非遗传承人。

传扬毕派艺术,她责无旁贷挑重担

作为毕春芳大师的嫡传弟子,近年,丁小蛙不仅将毕派艺术唱到了全国各大舞台,还唱到了英国曼联体育场,唱到了美国纽约的法拉盛印度宫。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还挑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年年有小演员经过她的悉心调教,送上舞台和荧屏各大综艺节目,还捧回了不少奖项。“接下来,家乡乐清也将有个越剧非遗传承基地成立。我期待有更多的家乡孩子了解越剧,喜欢越剧。”丁小蛙说。

来源:温州晚报

□江泓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