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上传来“委员好声音”

温州网 2021-02-04 11:10:51

温州网讯  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中,共有17位委员上台发言。另有9位委员成功抢到话筒,在即席发言环节建言发声。以下是温都记者对部分委员发言所作的摘录。

市政协常委,市交通发展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南品仁:

大力培育会展经济,增强温州双循环动力

我市会展业存在办展影响力不大、专业水平不高、展览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短板。然而温州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有着全球“温州人”、交通、港口、地域、消费和经济等六大优势。

建议:一是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做好会展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以对接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推动会展效应持续放大;三是以新会展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会展场馆提质扩容;四是以权威组织认证为抓手,推动温州会展品牌提升影响力;五是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龙头,推动会议展览协同发展。

市政协常委、民盟温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黎然:

打造特色未来社区,共治共享品质生活

目前温州共有2批8个社区入选省级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二,已完成投资104亿元,进度全省领先。但从我市未来社区建设推进实践来看,还存在落地建设、持续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建议:在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 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探索,体现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坚持前期建设和后期管理相结合,一方面,加快产业联盟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周边产业分析和引进人才数的测算;坚持加强领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政府+市场+公益”的治理机制。

市政协常委、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都市农业中心主任苏孝永:

挖掘“数学家之乡”资源优势,助力温州“五个高地”建设

温州在数学领域底蕴丰厚,但后发之力却显不足,数学人才的存量和增量均在减少。温州应发挥好数学人才领域的独特优势,把“数学家之乡”的基础优势转化为“五个高地”建设的动力优势。

建议:要摸清家底、着眼创新,将“数学家之乡”研究列入市里重大课题;要内联外拓、扩大影响,筹建温籍数学科学家联谊会,加强与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对接联系;要夯实基础、培育人才,在温高校要特别重视并加大数学学科建设;要建设平台、填补空白,温州大学要联合省内其他高校力量,启动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申报与建设工作;要服务当下、擦亮招牌,开展数学理论、方法、技术与产业升级、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应用之间的创新攻关。

市政协委员、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蒋樨:

深入挖掘江心屿诗岛文化内涵,带动瓯江山水诗路高质量建设

温州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有着良好的优势条件,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如缺乏核心的诗意主题、载体分散、辨识度不高,诸多山水诗人、山水诗作的文化资源远远没得到挖掘,如何与相邻城市开展山水文化互动还缺乏明确思路等。

建议:通过科学架构、系统规划、加大投入,以提升江心屿诗岛文化为抓手,以“将江心屿作为中国山水文学馆所在地”和“争取‘中国山水诗歌晚会’永久会址落户温州”为两大突破点,把温州标志性景观、“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与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建设融汇整合,彰显具有温州特质的山水诗路文化,以点带面促进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高质量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

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仍存在资源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同城待遇缺位、教育治理不强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市义务教育均衡目标应转向“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教育高地。

建议: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并建立约谈问责机制;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依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三是加强教师交流;四是推进城乡共建;五是着力化解痛点,加快部分县市特教学校建设,改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条件。

市政协委员、万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木晓东:

精准降低要素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全市“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要素成本下降”满意度为75.7分,总体相对仍较低,其中“用地和用工获得与保障”满意度最低。

建议:一是加大建设用地合理供给,优先保障“5+5”产业领域的项目用地;二是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落实“亩均论英雄”等政策,将土地资源向成长型、科技型的优质企业倾斜;三是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四是加大引才留才政策力度,设立技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就业政策。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副院长郑晓群: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然而与国家要求以及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产值与企业规模有待提升、医药创新研发实力有待增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有待完善等短板。

为抓住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将生命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二是加快标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三是促进医疗资源与产业链的有效协同;四是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依托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等多个生物医药科创平台,打造生命健康产业赋能中心。

市政协委员、市信访局副局长孔繁新:

加快内畅外通大交通建设,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首位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实施“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外高速网络系统不完善,对外交通枢纽功能急需强化等。

“十四五”期间,温州要全力以赴提升交通首位度。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温州交通枢纽定位。完善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加快推进东部交通枢纽建设。

二是进一步补充和优化温州大通道布局项目。增设铁路支线和轨道交通线;优化温州都市区环线路径、增加洞头联络线;争取温州高速公路近期建设项目;争取规划增设“瓯江港下岸作业区(集装箱、散货)”,服务范围为温州西部及丽水,形成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和班子,推动东部交通枢纽建设。

市政协常委、原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星涛:

探索乡村公园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城乡深度融合,全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推进“两带一园”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乡村公园”。

就如何高标准谋划建设“乡村公园”,建议:一是注重空间融合,坚持“乡村公园化、公园全域化”建设理念,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二是注重业态融合,着眼建设现代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向全价值链转型;三是注重功能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注重文化融合,做好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打造“乡村+公园”的第三种生活方式。

市政协委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信息文献中心主任杨加付:

打通我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堵点”

目前,养老机构两证(土地证和不动产权证)不全的问题成了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堵点”。

建议:一是借鉴“北京做法”,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调整规划及其土地使用性质,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或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二是借鉴瑞安“两院一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的成功经验,乡镇敬老院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承接运营,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承接或申办养老服务;三是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气候,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康养小镇”,并带动护理、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温医大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叶建:

加强市域层面筹划与指导,助推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研究能级提升

长期以来,因为市域层面统筹规划缺失,名人资源或多头挖掘,或无人问津,或学术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文化品牌效应不高。

建议:一是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牵头,成立高级别的协调委员会,做好统筹指导。制定计划,定期完成若干名人研究项目,形成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系列研究成果资源库。二是以温州文史研究馆为平台,整合市内外高校等科研力量,通过重点项目委托等形式,实现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的协同创新研究。三是以市图书馆为基础,整合全市范围内历史文化名人基本文献等资源,实现大数据的全社会共享。四是以温州融媒体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名人传播品牌。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朱斌/整理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