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扇子之美”到“玩扇之乐” 一把扇子如何玩出温州元素

温州网 2021-06-05 09:50:32
夏天,扇子是很常见的纳凉工具,你知道最早出现的扇子是什么样子吗?

林晓东

孙云凤的“碧梧女史花卉团扇面”

席佩兰的“女史荷花、韵簧女史跋团扇面”

折扇

温州网讯  夏天,扇子是很常见的纳凉工具,你知道最早出现的扇子是什么样子吗?扇子在商代就已经有了雏形,“以苇曰扇”是目前关于扇子最早的文字记载。从最初的礼仪用具到纳凉工具再到工艺品,扇子出现了很多类别,其中也包括了扇文化。

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瑞安博物馆刚刚结束的“伊人如斯——古代女性主题展”,展出了馆藏的6件女性创作的扇面,其中两件是随园女弟子的创作。

本期《温州宝藏》栏目,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扇文化。

■前世传说

早期扇子并非用来纳凉

中国关于扇子的最早记载是舜帝制作“五明扇”。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也就是说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从秦至汉都在沿用,张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纳贤才的主张,但到了魏晋之时竟成为皇帝的专用。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

辞书之祖《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像是李峤的《扇》、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等。

自古以来,与扇有关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的仍有不少。传说诸葛亮轻摇羽扇指挥千军万马,唐伯虎巧画扇面智得秋香,更有趣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戢山脚下为以卖扇为生的老妪题扇的故事。

两件随园女弟子的扇面

“伊人如斯——古代女性主题展”,展出的两件随园女弟子的扇面,分别是孙云凤的“碧梧女史花卉团扇面”和席佩兰的“女史荷花、韵簧女史跋团扇面”。她们都是袁枚的得意弟子。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 ,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他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 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性情风雅,独辟蹊径教出了一大批女弟子,其中佼佼者十三人,个个都是名噪一时的才女。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结社蔚然成风,其中“随园女弟子”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女性诗人团体。随园位于南京五台山余脉小仓山一带,原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林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寓居于此,自号随园老人,在此写就《随园诗话》。袁枚晚年招收女弟子,乾嘉之际稍露头角的女诗人,莫不与袁枚相关。目前可考的随园女弟子人数达四五十人,袁枚专门为女弟子刻印了《随园女弟子诗选》,其中以席佩兰排第一,孙云凤排第二。

■今生故事 

从收藏折扇到开起扇庄

去年,一家以经营折扇为主的扇庄——东来堂在市区妙果寺古玩城二楼开业,店主是瑞安人林晓东。林晓东2003年进入收藏圈并从事古玩生意,折扇是他最钟爱的藏品类别。

林晓东说,他跟折扇的缘分始于2010年。那年,他在一位朋友介绍下认识了苏州制扇大师徐家东,便立刻被折扇文化吸引了。“我是徐家东老师的粉丝。”在林晓东看来,如果说谁能够代表当下中国折扇最高工艺水平,那便是现在的徐家东。著名扇庄“东云堂”堂主徐家东,是制扇泰斗徐义林之子,继承乃父衣钵,青出于蓝胜于蓝,徐义林曾欣慰称儿子的手艺比自己好。

2017年,他为12位折扇玩家邀请制扇名家徐家东精制了十二把扇子,由全国知名拓片人、书法家王映晖拓扇骨,由苏州竹刻名家李宗贤刻扇骨。拓下来的扇骨组成一张画,王映晖写了题跋。如今,这幅《红楼梦扇刻通景拓本》装裱后被挂在扇庄的墙上。“有趣的是十二把扇子最后成了十三把,是因为当时有一位朋友非要加进来,然后我们就加了一把,变成十三把扇子。这十三把扇子现在价值100多万元,相当于一把扇子10万元,而当年我们花了60来万元。”林晓东说。

后来,他还陆续为折扇玩家定制了《四大美人》《渔樵耕读》等系列。“像《渔樵耕读》系列,扇骨采用阴刻法,单单刻一把扇子就花费1万元,还不包括扇骨。”林晓东介绍道。

从收藏折扇到开起扇庄,林晓东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折扇文化,创造一个与折扇玩家的分享空间。

在折扇中加入温州元素

2021年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林晓东要了一个特装展位,以文人式的空间展示折扇、竹器、拓片书画,吸引了市民的关注。而2018年,他就参加过温州文博会。林晓东说,温州玩扇子的圈子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市场也越来越好,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与更多的人分享扇子的文化。

如今,林晓东除了收藏折扇、经营扇庄外,也开始研究复刻古扇的工艺。“去年,我在书上看到民国的一把扇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图样,自己尝试着复刻,最后做出了四把,每把售价3000元,一下子就卖光了。”林晓东说,小小一把折扇,大大小小七十多道繁琐工序,一毫一厘谬差都将破坏它的美。

“我原来是学平面设计的,也想依靠自己的专业做些创新。”林晓东说,他一直想在折扇的设计中加入温州元素,而今年计划用温州题材的拓片加文字的形式做成扇面。另外,他与温州篆刻名家方介堪之子是好友,从他那里借来了方介堪的印章,以印章为图样制作扇面。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