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庆祝建党百年图片展第三篇章:改革开放 敢为人先创伟业

温州网 2021-08-06 17:33:04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第三篇章

改革开放 敢为人先创伟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

东海之滨,潮涌瓯江。温州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私股份经济,开创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崛起独步天下的“温商群体”,锻造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温州人精神”,树起“民营经济看温州”的标杆,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取得风向标式的辉煌,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的历史性地位。

1976年10月22日,温州3万人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 孙毅 摄    

1977年8月,泰顺金狮水电站工地,党的十一大召开喜讯传到工地,工人争先传阅报道 萧若驹 摄    

1977年8月,泰顺县罗阳镇轴承厂工人在收听党的十一大公报 萧若驹 摄

一、农村改革 率先探路

中国改革自农村发轫,温州改革从农村起步。曾经的温州偏居一隅,农村改革却一直走在中国改革的前列。不论是1956年燎原社的“包产到户”,还是1982年普及的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温州农村承担起探路者的使命,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温州农村改革,不仅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聚动力、创造活力,也为温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全局奠定基础。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户”探索得到肯定,永嘉县率先实行分田单干,即为联产承包责任制,温州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1981年8月20日,永嘉“包产到户”得到中央肯定。图为永嘉县召开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动员会现场    

1998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杜润生为诞生了燎原社的永嘉县(今属瓯海区)题词:“包产到户第一县”    

1998年国家二轮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即承包地。承包者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潘祝平 摄    

农科员廖锡龙在科学选种

2、专业户、重点户

1982年12月16日至19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议,表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而作出贡献的农村各类能人。这次会议实质上是全国最早的一次个体私营经济代表大会,点燃了温州老百姓发展商品经济的激情。

1982年,省、市领导与温州市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先进代表合影    

1978年,乐清柳市最先出现“前店后厂”,许多农民“洗脚上岸”,从事家庭工业生产    

宜山区专业户召开记者招待会   

1982年底,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有1000多人参加的“全市农村专业户、重点户表彰大会”

3、农村改革试验区

1987年9月16日,温州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二、城市开放 走在前列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温州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对外开放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在党中央一系列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指引和推动下,温州顺势而为,温州人民充分发挥开放优势,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效形成了内外双向互动良好态势,把温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和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

1、列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5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在龙湾炮台山上为开发区选址  胡建芬 摄    

1984年10月23日,温州市和日本石卷市结为友好城市   

1984年5月2日,谷牧在参观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时欣然写下了“温州对外开放大有前途”。

1984年5月3日《浙南日报》(温州日报前身)报道,谷牧对温州开展的对外开放工作给予肯定。谷牧说,我国沿海大多城市都看过了,像温州这样的河口海港,全国也不多。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里的人民群众聪明能干,能工巧匠多。谷牧还肯定了温州市领导汇报的“中央为我们创造了振兴温州的条件,能否出线、起飞,要靠自己拼搏”。    

1984年5月4日,中央13号文件就到了,温州正式被列入沿海开放城市的行列。    

“民主”轮船往港务局码头靠岸。胡甫臣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  

1992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当时浙南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发展蓝图的创业历程    

1992年,开发区大厦奠基仪式

2、龙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1984年4月23日,苍南县龙港镇成立。该镇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发展个体私营三大改革,成功地走出了农民集资建设小城镇的新路子,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为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提供了样板。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镇改市”,也是我国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将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提供新方法。

1984年,苍南县龙港镇委书记陈定模和同事们研究龙港新城的建设 萧云集 摄    

20世纪80年代,苍南县龙港镇方岩内河码头。    

方岩下渡船码头 方键惠 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温州龙港全景   

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成立大会 杨冰杰 摄  

30年前,龙港仅仅是一片小渔村。作为温州模式的先发热土,龙港完成了从渔村到乡镇再到全国首屈一指的“镇级市”的跨越式发展。这大概是温州模式最写实的成绩单

3、交通巨变

中国第一个自筹资金建造的机场,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中国大陆第一条合资建造的地方铁路,中国最长跨海大堤……温州人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自力更生,在交通建设领域创下多个“中国第一”,彻底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

瓯江大桥通车时的情景    

1982年的飞霞桥,推车行走的人们占满了桥面 孙守庄 摄    

1988年,温州街上过往的菲亚特排起长蛇阵 朱保钢 摄   

1990年6月17日,温州机场试飞成功    

1990年6月17日,温州机场试航庆祝现场 郑高华 摄    

1990年7月4日,温州永强机场举办上海至温州首航典礼,中顾委常委张劲夫为首航剪彩 郑高华 摄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内地与香港合资建设和经营的地方铁路,从此结束了浙西南无铁路的历史 郑高华 摄

1998年5月26日,温州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当时我国最长的公路桥 邵羡冰 摄

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温州从此从“瓯江时代”迈入“东海时代”   

2007年12月1日,瓯海大道通车仪式 项绍雄 摄   

仰义高速互通 郑高华 摄    

2009年9月,甬台温铁路正式开通动车组 杨冰杰 摄    

2019年1月23日,温州轨道交通S1线正式试运营,温州迈入轨道交通时代,图为市域动车组从惠民路站驶出    

市域铁路S2线第一墩揭牌仪式在永丰东路滨海大道交叉口施工现场举行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体育场馆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水利设施、港口码头等重大设施建设力度空前,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化”按下快进键。

教育设施

三元券 陈建源提供    

1984年,原温州大学创办时的校门   

1992年,知名旅法华侨周世义先生捐赠建设的温州二中(海坛校区)科学馆落成    

1994年12月28日,温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举行奠基典礼    

2001年10月16日,温州大学新校区    

2006年,温州大学去筹揭牌    

2005年9月14日,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一期奠基,时任市长刘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项剑萍、副市长钱成良、教育局局长林卫平等领导出席奠基仪式

2012年3月21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共同为温州肯恩大学揭牌    

2002年,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落成

文化体育场馆

2009年12月26日,温州大剧院正式建成投用   

2005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温州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郑高华 摄    

2003年10月24日,温州科技馆建成试开馆 郑高华 摄   

2003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温州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郑高华 摄   

温州市体育中心三大场馆

卫生医疗

2012年10月1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重点民生工程,亚洲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建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院正式开始试运行    

上世纪90年代的瑞安市人民医院    

1996年9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大楼奠基    

2005年4月,温州市疾控中心大楼正式启用    

201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落成

水利设施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被国家计委列入第三批基本建设新开工大中型项目计划。1997年11月1日,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2000年,工程提前竣工,这是温州市历史上投资最大,受益最广的水利工程,控制着温州地区将近80%的水资源,是温州人民的“大水缸”。

港口码头

温州港乐清湾港区    

温州港状元岙港区    

1986年,被列入“七五计划”的龙湾港建港第一期工程开工,设计年通过能力为70万吨,1988年投入使用,这是温州第一个万吨级泊位码头    

温州港金洋港区

城市新貌

1992年的人民路 孙守庄 摄   

温州新貌    

1988年,以人民路改建为标志的温州旧城改造拉开    

人民路新貌 杨冰杰 摄

能源设施

1998年8月,温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动工兴建,这是省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

三、温州模式 响彻全国

沐着改革开放春风,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消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这是关于“温州模式”的首次公开报道。此后,诸多专家学者陆续来温调研,费孝通先生三次温州行并撰写了《小商品大市场》《家底实创新业》《筑码头闯天下》三篇文章,以极大理论勇气为温州改革发展呐喊,外地干部考察团纷至沓来,“温州模式”开始响彻全国。

1986年初春,为了探求“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不同之处,费孝通走访了温州四县五镇,并参观了市区的两个街办厂    

《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温州模式”首次见诸报端    

1986年2月,费孝通在永嘉桥头钮扣市场题字

1、小商品 大市场

1983年2月,随着永嘉县桥头钮扣市场的正式营业,温州市形成十大商品产销基地和专业市场: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虹桥综合农贸市场、永嘉县桥头纽扣市场、苍南宜山再生晴纶纺织品产销基地、金乡微章标牌产销基地、钱库综合商品市场、平阳水头兔毛市场、萧江塑编市场、瑞安仙降塑革产销基地、塘下莘塍塑料编织袋松紧带市场等,为形成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1993年,桥头钮扣节盛况 叶新仁 摄    

1996年,桥头钮扣交易大楼改建成现今的桥头钮扣城。“钮扣城”由镇政府与工商所联办,占地31亩,内设摊位711个,店面57间,其中70%为钮扣店摊,其他为拉链等服装辅料产品摊位 潘祝平 摄    

1984年3月,永嘉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地处市场中心的桥头镇中心小学校舍和操场改建为小商品市场,同年8月正式投入试用   

1992年,乐清柳市的电器市场。这个时期柳市的电器业规模已成气候,但产品质量低劣,名声很坏。后通过质量立市、优胜劣汰、做大做强,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家民营电器企业的“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萧云集 摄    

1992年,苍南县金乡镇前店后厂的标牌生产基地 萧云集 摄    

1993年,苍南县金乡镇的标牌门市部,小小的标牌生产和营销方式最能诠释“小商品、大市场”这一经营模式 萧云集 摄    

1985年,苍南县钱库镇的商品市场。善于经商的钱库人,在商业经营上发挥自己的特长。钱库仅一平方公里的两条老街,就有各类商户近800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还形成了水果、农贸、粮油、小商品等七个专业市场,每天集散顾客5万多人,成为温州重要的十大商品基地之一 萧云集 摄   

1988年,苍南宜山再生晴纶纺织品产销基地(地摊市场) 郑高华 摄

2、家底实 创业新

敢为人先创第一

温州人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突破禁区,敢闯敢试,创出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如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中国第一个农民跨国农业公司等,正因了这“敢闯的力量”,温州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1年8月,在温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驻美使馆的支持下,经国家经贸部批准,叶康松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美国洛杉矶创办,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民跨国农业公司   

1989年1月,苍南桥墩啤酒厂制定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该章程成为我国制份合作制企业章程范式的蓝本   

1991年7月28日,浙江省温州龙港25岁的青年农民王均瑶向湖南民航局承包飞机开通长沙至温州航线,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条由私人出资开辟的国内空中航线正式开通。王均瑶(中)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的总裁    

1985年,18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第一家外向型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1988年,苍南桥墩啤酒厂制定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图为苍南桥墩啤酒厂职工手册    

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执照    

报喜鸟工业4.0智能化生产成为全省典型

产业集群星罗棋布

温州是中国地方性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典型的地区。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创品牌,形成了鞋革业、服装业、眼镜业、低压电器业、泵阀业、汽摩配产业等颇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获得了44个国家级特色工业基地称号。

鞋革是温州的传统工业,历史悠久。温州鞋革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进一步发展,曾获取过众多的全国第一    

“中国泵阀之乡”永嘉县泵阀行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泵阀产业    

瓯海区着力打造的百亿级眼镜小镇,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商、采购商正洽谈业务 苏巧将 摄    

2001年1月28日,首届中国电器文化节在乐清市体育馆开幕 乐清市档案局供图    

2001年9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温州为“中国鞋都”    

1999年6月,北京“浙江村”里正在数钱的温州商人。大约1985年,离北京天安门广场仅5公里的地方崛起了“浙江村”,“浙江村”里近10万的外来人口大多是温州人 萧云集 摄    

1984年苍南县城灵溪车站售票处。交通不发达,县级车站售票处是这样的简陋和拥挤不堪,线路和车次也很少,但是这样仍挡不住渴望外出经商人们的脚步 萧云集 摄   

全国温州商会分布图。从1995年8月成立第一家异地温州商会至今,温州商会的组织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80%的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建立了268家温州商会。温州商会已成为专属温州、影响全国的民间组织力量和人文品牌

3、筑码头 闯天下

勤劳勇敢的温州人,白手起家闯天下。如今,6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他们共同编织出一张纵横交错的世界温州人网络,缔造了令人称奇的“中国温州”“世界温州”。

温州人生意做到世界各国,他们不仅成为所在国家联系中国的桥梁,还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的经贸桥梁。图为1998年7月,温州人在国外开办的首个市场——巴西圣保罗中华商城开业   

新加坡温州同乡会是温州人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温州籍侨团,成立于1923年,至今已有98年历史   

2003年10月,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召开 赵用 摄    

从2003年至今,世界温州人大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成功打造了世界温州人联谊互动的品牌。图为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召开    

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世界温州人家园正式启用 赵用 摄    

2018年11月9日,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来温的众多国内外温籍专家学者一起,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建言献策 赵用 摄    

2018年11月9日,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举行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重点围绕掌上微仲裁如何更好服务世界温商展开讨论 刘伟 摄

四、金融改革 温州经验

温州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1980年,平阳县金乡(今属苍南县)信用社首破利率改革禁区,率全国之先试行利率浮动。1987年,《温州市利率改革试行方案》实施,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 12月31日,温州被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温州“新12条”出炉。

瓯越大地上,那些风雨曲折、石破天惊的金融改革故事,伴着瓯江潮声永远地留在历史长河中。这是温州为中国金融改革作出的先行探索,激跃出的时代回响。

1986年5月,国务委员兼人行行长陈慕华视察永嘉县沙头信用社    

1980年10月1日,平阳县金乡(今属苍南县)镇信用社试行利率浮动,成为全国第一家改革利率的农村信用社    

2012年3月,温州设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   

我国最早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发行的股票   

1987年3月10日,苍南农民企业家叶文贵发行中国最早的私营企业股票    

2008年10月13日,我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苍南县灵溪镇举行开业典礼    

2012年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业,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全国首个金融改革试验区——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8年10月18日,永嘉瑞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营业。该公司是温州首批小额贷款公司之一,由奥康集团发起,联合其他9家企业共同组建,注册资本为1亿元

五、非公党建 实质作用

在“民营之都”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从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首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始,温州率全国之先不断探索非公企业党建之路,围绕“发挥实质作用”主题,为非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红色动力。

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动担当、奋力作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基赋能、保驾护航,让党的旗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高高飘扬。

1、党建赋能 发展强劲

1998年12月16日,中共正泰集团委员会成立,这是温州市第一个、浙江省第二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委    

2011年1月18日,温州市成立全国地级市首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    

2010年5月19日,温州市25家非公企业由市委组织部搭台,首次集体面向全国招选“红色CEO”——企业党组织书记。图为新招选书记人选培训班仪式    

奥康党委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到革命圣地开展红色之旅    

1987年9月5日,温州举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大旗,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中共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域先行探索    

红蜻蜓集团党建工作展示厅   

2、特色作法 全国叫响

温州探索企业社区党建模式,推动小微企业共建共治共享。图为省委领导调研龙湾永兴南园企业社区党建工作

温州设立“双强红领”认证体系,推动书记队伍专业化培育、职业化发展。图为温州市评出首批10名一级“双强红领”

温州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联盟建设,推动链上企业全链联动、产销协同。图为苍南县专业市场党建联盟举行“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签约活动

温州建立“拓展型”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图为龙湾区为“拓展型”党组织授牌

温州开展“两单一评”工作,有效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图为平阳县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两张清单”履行情况考评

2021年5月21日,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研讨会在温州召开

2021年2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助力企业发展》为题,点赞温州做法

2021年5月21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双强”指数在温州发布

温州实施“双传承”计划,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图为市委组织部开展新生代企业家“红色接力”活动

温州实施“帮扶八法”,推动村企结对实现共富。图为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与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党支部结对共建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