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伯父徐寄庼——他名列温州商界“大三杰”
上世纪四十年代徐寄庼(左)与友人在上海合影。
徐寄庼像。
徐寄庼手书联语。
温州网讯 今年是徐寄庼诞辰140周年。民国时期,温州商界有大小“三杰” 的说法。“小三杰”指的是许漱玉、吴百亨和翁来科,而“大三杰”是徐寄庼、黄溯初、周守良,却很少有人知道。究其原因,“大三杰”长期在外发展,“小三杰”则扎根温州为主。
从金融精英到商界领袖
活跃于近代上海的温州人不仅有知识群体,还有温州商人和金融家,其中,徐寄庼是在沪温州人的杰出代表。他是民国中国知名的金融家、上海商会的领导人、经济学家。业内认为他“凡所经营,均能于困难中有进展”,因此他得到了上海商界各方的推重,曾长时期担任上海市商会的领袖。1947年《工商新闻》第12期工商界人物志专栏就刊发了《金融领袖徐寄庼的生平》,他入选1948年6月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传》,他的传记载入中华书局2011年7月出版的《中华民国史》。
徐寄庼(1882-1956),原名徐陈冕,温州鹿城区人,家住信河街周宅祠巷。好多文章都介绍其父陈瀛士曾在县衙门任职,为人重情义,因挚友徐某无子,应允以长子寄庼出嗣,改为徐姓。但实际情况是我的曾祖父将四个儿子中的三个过继给别人,所以,我大爷爷姓徐,叫徐瀛士,二爷爷姓翁,三爷爷(我祖父)留本姓陈,小爷爷姓叶。因此,我家族中产生了四个姓,徐、翁、陈、叶。徐寄庼的几个兄弟都跟着父亲姓徐。
徐寄庼幼年入塾启蒙,继而就读于浙江杭州高等师范学堂,1898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初入东京弘文书院学日语,旋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专习金融,1905年秋学成归国。1914年出任兰溪中国银行支行经理,翌年转任九江中国银行支行经理。1917年入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开始了长达三十五年的服务,历任副经理、协理、常务董事、董事长。1922年以办事董事兼任总司库,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发行钞票准备金十足,一改其他银行以现金四成、证券六成做准备金的惯例,致社会信誉大增。历时十年,兴业银行存款额为全国商业银行之冠,进入建行以来的鼎盛时期。
1930年,他倡议举办西湖博览会,轰动全国。由于在金融界声誉卓著,1932年初他被任命为中央银行常务理事、副总裁兼代总裁。同年,被选为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筹备委员会五常董之一。1932年担任中央造币厂厂长。“八一三”事变后,历任上海市商会常务理事、公共租界华人纳税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地方协会理事、抗敌后援会委员、筹募救国公债委员会委员等职,团结工商界爱国人士抗日。1940年初发生了“高陶事件”(详见2005年8月6日温州日报风土版《温州知名人士黄溯初、徐寄庼相助策反——“高陶事件”轰动全国》),有人评价说,没有徐寄庼,就没有“高陶事件”,他为此被通令嘉奖。
1942年春,日军胁迫他出山主持上海银行公会和上海总商会工作。徐卧床称病不起,力拒伪职。1943年下半年,在中共地下党员梅达君联系下,参与抗日,代表浙江兴业银行承担部分基金,用于支持在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的旅费,后来被誉为“金融界之莲花”,身陷敌境出污泥而不染。
1945年抗战胜利,他以特派员身份接收伪上海市商会和银行公会。1946年,被选为上海商会理事长、上海银行公会常务理事、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上海第一届参议会副议长。他还兼任最高经济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苏浙皖处理敌伪产业审议委员会、逆产处理委员会、输出入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委员和“民国三十六年美金公债、库券募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银行监事及中国银行、上海市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等董事,中国农工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上海商报出版社常务董事,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上海信托公司董事长、泰山保险公司董事长。1949年,蒋介石鼓动他随往台湾。徐以年近七十身体行动不便为辞,加以拒绝。
办报著书收藏
与其他银行家相比较,徐寄庼是金融界的文化人。
徐寄庼早年拜国学大师章炳麟先生为师,深研章氏《文始》一书,对我国文字的发生发展及后世音读的演变也颇有心得。1930年,章太炎送给徐寄庼银杏木篆书“寄庼”书房匾,并有释文:“寄庼二十余年前尝从余讲学,转而服贾。顷岁,属以二字题其坐右。人生若寄本昔贤常语,然庄生云:仁义吾先王之遽庐,余愿寄庼寄身于仁义而已矣。民国十九年二月章炳麟识。”引用《庄子·天运》中的一段言语,把徐陈冕的字和他对于学生期望巧妙融合在一起。
徐寄庼留日回国后,积极办学创刊,更体现出他的文化情结。1911年,他与留日同学黄溯初将《时事报》与《舆论日报》合并改组,创办《时事新报》。1918年,联络张嘉璈、钱新之等人共同创上海银行公会,并创办和主持了银行公会机关报《银行周报》《银行年鉴》,对全国金融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发展起了较大促进作用。1923年,他编写《日本语典》,署“永嘉松台山人”,由上海《银行周报》社、商务印书馆代售发行。
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问题,是他早年研究的一个重点。1919年,徐寄庼在《银行周报》上发表一系列文章,主张废除繁杂的旧银币,建议统一货币,倡议在上海添设造币分厂,以弥补南京造币分厂生产能力的不足。这一倡议得到了上海银行公会的响应,该会呈请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银本位币制,获同意在上海设立中央造币厂。徐寄庼还发表了《废两改元当先自废汇划银始》,主张在废两(银两)改元(银元)之前,先废除上海汇划银的票据结算方式。这些主张的提出和实现,都符合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和世界金融制度的发展潮流。1928年夏,先后通过废两改元案,财政部积极筹备上海造币厂,并正名为中央造币厂。1932年,徐为中央造币厂厂长。1933年,他协同金融界同人创立票据交换所,银行同业间票据不再需要互相派人递交。
徐寄庼编辑并增改的《最近上海金融史》对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研究我国近代特别是民国货币金融史的必读书籍。台北学海出版社于1970年10月影印出版,1978年香港存萃学社编集该书入“中国社会经济史资料丛编”,在出版说明中认为该书“为研究本时期中国金融状况最称完备之参考资料”。90年代初,该书被上海书店出版社收入《民国丛书》第四编。2009年又被大象出版社收入《民国史料丛刊》。
自1914年在银行工作开始,徐寄庼即注意搜集收藏各种金银铜币,坚持了20年。1934年2月,徐寄庼自印刊行了《近代泉币拓本》,将所藏近代泉币200余种拓印成册,分上下两卷。1936年5月,他又依前例为本书补遗一册,拓印泉币增至近300种。该书为研究货币沿革史提供重要参考,“虽所藏不富,而精者固已略备矣”。
家国情怀深厚
徐寄庼热心公益事业,兼任上海市政府仲裁委员、全国红十字会理事、上海地方协会和其他慈善救济等机构的理事,又特别关注家乡建设。
1905年秋,他学成归国返温后,即随同温州著名经学家孙诒让等一起,向温处道童兆蓉建议成立温州学务总处,孙诒让任总理,徐寄庼为管理部副主任并任日文译员。1908年初,又协同孙诒让筹建温州师范学堂,孙诒让任校长,徐寄庼任监学。
1918年1月,来往温沪两地的著名的普济轮失事,温州籍乘客死伤惨重。徐寄庼作为温州旅沪同乡会副会长,积极奔走,是被推举向招商局交涉的几位主要温州人之一。同年,他积极参与筹划基金,在上海建设温州会馆。1930年,曾参与主持同乡会会务,设办事处。
1919年7月,永嘉新学会成立,徐寄庼是其中的捐助人。1935年,建造钱塘江大桥,徐寄庼支持浙江兴业银行投资100万元。1946年12月,浙江旅沪同乡会成立,徐寄庼等十人为常务理事。1947年6月,徐寄庼与马公愚等人发起在崇农中学举办筹募基金名人书画展。
1919年徐寄庼还参与发起创办家乡温州第一家商业银行的瓯海银行。1923年,徐寄庼和黄溯初等人一起主持筹备瓯海实业银行,并担任董事长。1935年7月,温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徐寄庼也是发起人之一,并任董事长。
1920年,瓯海医院创办一年后,由于就诊的病患倍增,需要扩建院舍,徐寄庼等人慷慨捐赠,瓯海医院董事长吴璧华特立碑文致谢。1934年,浙江省政府批准雁荡山为名胜风景区,雁荡山成立了名胜建设委员会,徐寄庼等四十余人发起建立雁社,加大宣传雁荡山力度和雁荡山开发建设力度。
1941年4月,温州发生严重的米荒,饿死者日多。温州旅沪同乡会组织成立永嘉米荒救济委员会,推举徐寄庼担任主席,开展各项救济活动,至5月26日,历次汇温救济米荒经费达20万元。直到1949年,徐寄庼还担任温州旅沪同乡会的名誉理事长。
徐寄庼好学不倦,勤于思考,平素余暇除读书之外,别无偏好,生活也一向简朴,不重视个人资产的积蓄,平日以“勤俭忠诚”四字律己。病危之际,还不忘叮嘱家属注意节俭,一生光明磊落,胸襟坦荡,恰好诠释了太炎先生所谓:“仁义吾先王之遽庐,余愿寄庼寄身于仁义而已矣”的期许!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他名列温州商界“大三杰”——我的大伯父徐寄庼
作者: 陈旭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鹿城区一例初筛阳性已确诊为阳性感染者 紧急寻找密接者和次密接者
社会03-11
-
温州:医护人员接力上阵 各方力量紧急来援
社会03-11
-
温州落实管控措施保障物资供应 全力以赴和时间风险赛跑
社会03-11
-
瓯海迅速集结连夜“开战” 逾9万人完成核酸检测
社会03-11
-
封控区内服务周到暖心 检测现场“一米线”亮眼
社会03-11
-
进口物品“人物同防” 商场企业积极开展排查消杀行动
社会03-11
-
温医大附二院鹿城院区南浦部暂停门急诊医疗服务
社会03-11
-
数说温州志愿者这一年
社会03-04
-
9年服务173万人次 温州“流动书巴”绘出全民阅读好风景
社会03-11
-
2022温州第一股来了!万控智造挂牌上交所 上市首日市值54.4亿元
经济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