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尾鱼的情结

一尾鱼的情结

温州宣传 2022-12-01 09:17:02

  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海岸线漫长,有洞头、南麂、北麂等三大渔场,素有浙南鱼仓之称。

  早在明代,温州就有一大批海味成为贡品,据永乐《乐清县志》载:永乐二年(1404),岁进海味,水母线(海蜇)、石首鱼(黄鱼)、鳘鱼、鳗鱼……其中,黄鱼位居鱼类的榜首,成为温州特色物产一道独特风景。

  黄鱼又名黄花鱼,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故又名石首鱼。黄鱼唯有东海的独美,曾有“琐碎金鳞软玉膏”之美誉。

  自古以来,在温州民间,以这条鱼为食材的各种小吃、传统名菜独具一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饮食文化。而人们对黄鱼的特殊情结,从日常生活到谈婚论嫁、逢年过节、经商往来等,承载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街头的一碗“敲鱼汤”,远在异国他乡的“黄鱼冻”,游出大产业的“温州大黄鱼”,伴随着闯荡天下的温州人,承载着对家乡的记忆,传播着最具民间气息的鲜活味道。

  (一)

  敲鱼之乡,敲鱼无处不在。

  一碗热腾腾的敲鱼汤,配以“三丝”,红、黄、绿相间,用小勺轻轻一推,敲鱼丝翻滚间飘溢阵阵鲜香。

  如果你来温州,在饭摊、面馆、大酒店里,敲鱼汤犹如一首保留“曲目”,它不算热门,但代表了本土风味。

  如果你去菜市场,于人声鼎沸中,只要循着那动听的“笃笃”声,就能找到一家阿婆或大婶主理的敲鱼摊儿。

  一块去皮鲜鱼肉,放在砧板上,撒上干淀粉,在小木槌不断锤打下,鱼肉变薄如纸,而伴随着有节奏感的“鼓点”,让人赏心悦目不说,还平添了不少乐趣。

  流传至今的三丝敲鱼,已有百余年历史。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温州一位老方丈出海传播佛法,遇风浪身亡,众弟子遍寻师傅不得,发现海面上浮起了许多鳞光闪闪的黄鱼,想起师傅那件黄色袈裟,料想定是被鱼所食,于是捕鱼取肉用木鱼敲击泄愤,而船上老翁偶尔取鱼片切丝熬汤,发现味道异常鲜美,消息不胫而走。随后,加入鸡丝、火腿丝、笋丝制成“三丝敲鱼”,渐成百姓家常美食。

  “白如玉,薄似纸”,敲鱼作为温州民间传统佳肴,其“敲”的技艺在中国烹饪中独树一帜。要讲究手上的力道拿捏,敲太重易破,过轻则鱼肉粘槌。

  源于这“敲”的独创功夫,敲鱼、敲虾、敲墨鱼在温州民间不断演绎深化,在一九七七年出版的《中国菜谱》中,就有温州传统名菜“三丝敲鱼”。此后,马铃黄鱼、带扎鱼筒、炸溜黄鱼……纷纷入列中国名菜,名扬四海。

  这些名菜都以黄鱼入馔,以鲜为主,色、味、香、形俱全,正如三丝敲鱼作为首批浙菜非遗美食一样,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乐趣和家乡的印记。

  (二)

  小雪过后,温润之州,渐有寒意。

  一道“黄鱼冻”在百姓家中崭露头角,在昼夜温差的催化之下,黄鱼的鲜美在一夜间仿佛被凝固,成为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

  如果说敲鱼讲究“敲”的功夫,温州民间还独创了“冻”的艺术,让黄鱼的味道在“一动一静”中得以传承发扬。

  黄鱼冻用来自东海的黄鱼家烧,由于鱼本身胶质丰富,待冷却后冻结而成,具有味鲜滑爽、入口即化的特点。

  关于黄鱼冻的传说,民间有许多版本,都离不开与温州人的“勤俭”有关。正因为在节俭持家的厨娘无心插柳之下,冬日里的一道“隔夜菜”,竟成了一道地方名菜。

  如今,远在海外的温州人开设的酒楼里,依然将黄鱼冻视为人间美味,有温州籍厨师特意将“鱼冻”塑造成“鱼形”,充满艺术范,惹得老外惊呼“OMG”,更勾起了无数游子的思乡情。

  冬月里,黄鱼冻之后,还有一种传统特色小吃“胶冻”粉墨登场了,活跃于温州各大筵席。

  胶冻,其食材是鱼鳔,以“黄鱼胶”为最佳,加水煮成薄浆状,自然冷却而成。

  晶莹剔透,切细条状,和以美醋,其味鲜美。在老温州眼中,此物味美,又有滋补功效。然而,胶冻是怎样跻身于食谱之列,据古书记载,颇为有趣。

  《岐海璅谭》有载:“胶冻一味,吾温素未有制,曩有人治病取石首胶煮化充剂。因过稀薄不堪用,又不忍弃置,遂条解和以辣醋反成佳味。凡冬月供盘飧备筵宴靡不需之者,惟吾地独有,他处不见。”

  可见,胶冻最早是作为滋补之物出现的。只因劳动人民在创新尝试过程中,意外成就了温州独有的佳味。《岐海璅谭》大约成书于明末,照此推算,胶冻风行温州起码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至今,每岁冬月,家家户户都要尝尝胶冻,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俗,也由于胶冻透明如玉的高颜值,常常作为分岁酒上一道传统凉菜,寓意做人要清白、清爽。

  敢于创新的温州人,创造的与黄鱼有关的名小吃就有敲鱼、胶冻、鱼圆、鱼饼、鱼松等等,它们是温州地域文化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伴随着300多万在外温州人走向了世界各地。

  (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城市对黄鱼有着特别的情结。

  这种情结,化为温州郎的爱情信物。男方上门提亲,“六样”彩礼中必有一样是黄鱼,讲究“彩头”;结婚喜宴,黄鱼上桌,新人向长辈好友一一敬酒,预示喜宴高潮。

  这种情结,赋予富贵吉祥的寓意。逢年过节,没有黄鱼,不成宴席;礼尚往来、馈赠好友,黄鱼是“最高礼节”。

  这种情结,也伴随天下温商传播四海。以前,为远方的好友捎上自家晒制的黄鱼鲞。如今,鲜黄鱼直抵全国各城。还有温商在上海滩开起了“黄鱼馆”,为保证品质,店主人在温州东海海域拥有自己的生态养殖场,每日活鱼直抵食桌,客迎四方。

  把镜头拉到距温州市区50海里外的东海——南麂岛,这里号称贝藻王国、蓝色牧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九月,全省首届“南麂大黄鱼杯”烹饪大赛在岛上火热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大厨齐聚一堂,围绕大黄鱼大拼厨艺。

  因为大黄鱼,美丽的小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这里养殖的大黄鱼成为全国首例经认证的海水养殖鱼类有机食品;作为国宴食材,“游”上了G20峰会餐桌。目前,南麂大黄鱼年产量超2200余吨,年产值达2.8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生态渔业和海岛振兴的“金名片”。

  近年来,温州全域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量、产值均列全省第一。去年,“温州大黄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味着这一区域公共品牌喜获“国字号”,温州大黄鱼有了游得更远的底气。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

  在这里,世世代代就有以“渔港”谋生存,以“商港”求发展的漫长历史。广阔的海域养育着沿海人民。而今,我们把合理开发利用与海产养殖结合起来,为使温州海湾更加美丽富饶,为了这条大黄鱼游向更广阔的海洋。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一尾鱼的情结

  记者:昭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