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健康码”数据要删吗 温州代表的建议引来一场辩论

“健康码”数据要删吗 温州代表的建议引来一场辩论

温州网 2023-03-09 08:21:00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让公共数据安全走进了公众视野。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出建议,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健康码”已全面停用,应限时删除“健康码”搜集的相关数据,让老百姓放心。

  温州网讯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让公共数据安全走进了公众视野。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出建议,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健康码”已全面停用,应限时删除“健康码”搜集的相关数据,让老百姓放心。

  在温州,大家最熟悉的是“温州防疫码”。它相当于对“健康码”、行程卡进行了合并,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上线。相关报道显示,“温州防疫码”上线仅两个月用户规模便达到896万人,到2022年4月份,用户规模达到1439万人,每日亮码量达1800万以上。

  在疫情防控中,“健康码”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抗疫经验的一大亮点。当下,“健康码”背后海量的数据究竟该何去何从?

  正方 彻底删除

  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王贤明亮明他的观点:绝对支持,应彻底删除“健康码”数据。

  他认为,一方面,从数据保留的必要性来看,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没有理由再使用这些数据,因此也就没必要保留了。另一方面,数据保存是一定会存在安全风险的,虽然要看数据具体存在哪里?平台是否可靠?但这只能说明数据泄露的安全风险或大或小,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

  “个人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删除时要更加重视销毁过程中数据的安全,而且要确保数据被彻底销毁。”王贤明说。

  同样支持正方观点的,还有一名三年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专业人士。他认为,对流调溯源工作来说,在疫情防控中收集个人数据,就是为了在发生疫情时可以快速追溯感染者既往7天及14天的活动轨迹。这最大限度支撑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数据,基本可以判断感染者是在哪些地方感染的,并为后续的中高风险区域划定提供参考依据等。但是,该专业人士也指出,疫情进入新阶段后,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进行流调溯源,因此当前已不需要再依赖这些历史数据了。“毕竟,这是公众为了配合防疫大局作出的个人隐私的让渡。”

  普通市民怎么看?且看正方阵营中的支持者这样说——

  市民李涛:不用建议,马上删。“健康码”的使命已经完成,应彻底删除相关数据。

  市民乔乔:我是2018级本科生,大二开始直到毕业常常被封在学校里。封校期间,每天除了做核酸就是被检查“健康码”,现在一看到“健康码”就会想起那段痛苦的回忆,特别希望能彻底删除“健康码”和相关数据。

  反方 自然消亡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据工程师则认为,问题关键不是数据要不要保存,而是要怎么做能让数据更安全。

  对此,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徐刚也表示,特定专题海量大数据的产生不容易,在专业领域中价值高,海量大数据应长期保存,通过自然消亡的方式会更好。他解释,从理论上来说,每一类数据都有生命周期,分为采集—处理—传输—交换—销毁六个阶段。短期内通过人为销毁,就要考虑到销毁需要依据一定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不仅会有无法回溯的风险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开支。而如果通过自然消亡,比如过期批量销毁、存储设备报废、自然灾害破坏等各方面因素,有利于数据长期再利用,特别是疫情数据可以长期用于研究公民身体健康情况、疫情扩散理论、防疫措施的优化方法、疫情期间的不合规行为等,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反方阵营里也有很多市民的声音——

  网友“Wendy”:只要不泄露,数据能够被合理保管,不删除也没关系。万一以后有特殊情况,这些数据就可以作为历史情况用来分析,说不定能起到应急作用。

  市民陈希:记得行程卡下线的时候好多人在发朋友圈纪念,虽然疫情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健康码”的检查和核酸阴性证明的出示,但疫情期间还有很多温暖人心的瞬间,我希望留着“健康码”和里面的数据,也算是对这段特殊时期的一个纪念吧。

  “健康码”数据要不要删,你怎么看?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全国两会温州代表的建议引发了一场辩论?

  “健康码”数据要删吗

  正方:彻底删除 VS 反方:自然消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