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去墨池坊,看看那些沉淀着烟火味的温州院子,“五一”这里展览云集

去墨池坊,看看那些沉淀着烟火味的温州院子,“五一”这里展览云集

温州三十六坊 2023-04-28 09:42:34

墨池坊之美,不仅在于先贤之风雅,更在于千百年来,沉淀于坊巷之间的烟火味。

墨池坊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古宅院落群,民居特色各异,现存的建筑院落以清朝及民国后期为主。特别是近代温州开埠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碰撞,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了大批中西合璧的建筑。此次改造提升工程中,指挥部重点对六个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了人文雅居“一坊六院”文化场景。

4月28日开始,墨池坊民居将举办系列“瓯文化”市民体验活动,如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东瓯古城文化展、“去彼留此·时务非遗”生活美学特展等,颇值一看。如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将展出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吴湖帆、吴昌硕、吴良、傅抱石、丰子恺、陆俨少、潘天寿、于右任、马一浮、弘一法师等近现代名家作品,值得去现场欣赏。

△墨池坊一带民居

上期,三十六坊君介绍了墨池公园“一园六景”文化景观,本期,我们一起去探访人文雅居“一坊六院”

01

翰墨轩(墨池坊20号)

翰墨轩为民国时期建筑。取名翰墨轩,是为了纪念温州篆刻大师方介堪。

此处民居院落正屋五间二层,进深六柱十檩,中间明堂,侧面两边厢房。观音兜式山墙融入了西方涡卷等元素;外立面虽为西式,里面的门台仍然保留中式的屋檐瓦当,院落内的建筑基本延续了温州老民居的传统布局。此次改造提升过程中沿用了传统建筑手法,房屋整体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没有用到一颗钢钉。

△翰墨轩

方介堪(1901—1987),杰出篆刻家,工书,能画,尤长于篆刻。他曾任西冷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顾问,曾被评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三个篆刻大师之一”,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

△方介堪与张大千合影

民国时期,方介堪的父亲方冠英曾在五马街开设“翰墨轩”字画店,方介堪少时也在此设摊刻字,初露头角。方介堪后师从温州篆刻名家谢磊明、上海金石学泰斗赵叔孺等,与黄宾虹、马衡、经亭颐、王福厂、潘天寿、徐悲鸿等名人交谊深厚。特别是与国画大家张大千的友谊最为深厚,“张画方印”相映生辉,成为艺坛佳话。

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一角

近期将举办《墨池飞出北溟鱼》——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本次展览汇集了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于右任、弘一、马一浮、吴湖帆、徐悲鸿、溥儒、丰子恺、张大千、林风眠、关良、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周昌谷、刘且宅等二十位书画家的作品五十余件。这些书画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大师名家,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佳作精品,其中不乏温州元素。

本次展品的提供者均为温州本地收藏者,他们热心文化事业,联合拿出藏品展览,形成文化上的抱团,也展示了温州人的新形象。展出时间为:4月28日-5月28日。

02

景同馆(墨池坊16号)

景同馆为民国时期建筑,此处原为浙江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旧址。

此处民居院落坐北朝南,由门台、院墙、正屋、厢房组成,北侧设天井。正屋三间二层,进深五柱。东西山墙上设西式窗套,门台、院墙设西式装饰艺术风格灰塑。

1942年,浙江省政府选址鹿城区墨池坊16号,创建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下辖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黄岩、温岭等县卫生院及永嘉之公立传染病院。创始人为张景飞和钱启同。

△景同馆

这所卫生院的建立,与当时日军对浙江开展细菌战有关。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的细菌武器攻击主要有三次,即1940年对衢州、宁波、金华的攻击;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对衢州地区、金华地区、丽水地区的攻击;1944年、1945年龙衢战役、丽温战役期间对衢州地区、温州地区的攻击。

首任院长张景飞,后为省立第一传染病院、瓯海医院(今温医大附一院)院长,是温州公共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也是防疫、检疫事业的先驱。他还先后创办医事职业学校、温州市首份医药卫生刊物《瓯海医刊》等,有“天医星”的美誉。

钱启同,瑞安人,是温州第一个拥有化验室的西医师,用土法自制奎宁粉拯救了无数传染病人。

1943年6月,浙江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迁址于城区油车巷,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传染病院,是温州的第一所传染病医院。后几经轮转、星火相传,迁至绍兴,为今绍兴市人民医院前身。2022年,绍兴市人民医院为纪念建院80周年,还特地派人到此处寻踪。

03

闻香书院(墨池坊23号)

闻香书院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这里曾为温州富家“十三万”(“十三万”银元)的书院,后由沈薰亭购置,作为家居庭院,旁边厢房则开设酒坊。

此处民居庭院宽敞,道坦与两边的厢房之间用花墙隔开,东西两侧各有两排图案不同的漏空花墙,两方花墙之间又有莲、梅、菊、牡丹等花卉砖雕相间,极富温州民居特色。

闻香书院

上世纪40年代,沈薰亭之子沈缉侯曾赴日留学回来后,又在老屋边建造一座三层洋房。

04

墨池居(墨池坊8号院)

墨池坊8号院建于晚清时期,取名“墨池居”,是为纪念晚清民国时期篆刻与收藏大家谢磊明。

谢磊明(1884-1963),名谢光,字烈珊,一字磊明,以字行,号玄三、磊庐,温州市区人,金石篆刻家。谢磊明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温州文管会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谢磊明出身于盐商之家,家境殷实,因此他曾自嘲“卖盐客”。谢磊明学养广博,精篆书,善治印,一生临池,刀耕不辍。他是篆刻大师方介堪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女婿方去疾也是印学界领衔人物,后来成为西泠印社副社长。 

谢磊明一生对保存文物,保护文化有重要贡献。除善治篆隶金石之外,他爱好收藏,有“温州收藏文物珍品之冠”的美誉。其藏品中最著名的《顾氏集古印谱》,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为海内孤本。上世纪30年代和1948年,他的住宅曾因两次邻居火灾,损失惨重。特别是1948年,住宅遭火,藏品尽毁,被称为上个世纪温州文化界的一场灾厄。新中国成立后,谢磊明将劫余文物中的精品——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及曾衍东小说《小豆棚》手稿,均捐献给温州市图书馆和文管会。

△墨池居

谢磊明家住杨柳巷的“春草庐”,这里当年是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又因家住墨池坊,额其居曰墨池居。

墨池居坐北朝南,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十三檩,前廊设船篷轩,后金柱后加设椽子,呈双层屋顶样式。硬山顶,砖砌屋脊,卷草脊饰。明间后金柱间设屏门,将明间隔成鸳鸯厅式格局。门台为砖砌仿木构,抹筒瓦,带勾头滴水。院墙上部有“回”字型花墙。后院内有一水井,井栏圆形,由整块青石凿成。

本次修复提升后,将引入书画、非遗等文化业态。五一期间,墨池居举办“去彼留此·时务非遗”生活美学特展,展示温州本土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以及瓯塑、瓯绣、瓯窑、木雕等非遗展品,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温州“百工之乡”的文化内涵。特展时间为:4月28日-5月27日。

05

沈宅(墨池坊2号院)

沈宅建于民国时期,为民国知名商人沈壮飞旧居。此处民居坐北朝南,正屋三间三层,墙体及方柱为清水砖砌。南院内有一口六角井,井栏由青砖砌成。

△沈宅

“九· 一八”事变后,为抵制日货,1934年,中国银行温州分行经理陈庭生按上级指示,发起组织中国国货公司。永嘉县工商界人士翁来科(钱业公会主席)、黄苗夫、沈壮飞等与上海国货联合办事处接洽,募得资金三万元,在五马街开设温州国货公司,经营国产绸布、百货、新药、食品、家具等。抗日战争中温州三次沦陷,除第一次沦陷休业12天外,其余两次沦陷中,国货公司辗转迁避,继续营业,为销售国货事而不辍。1939年,沈壮飞出任温州棉织业规模最大的富华染织公司襄理兼厂长。

4月28日起,沈宅将举办“温州好,别是一乾坤”——东瓯古城文化展。

06

启文楼(墨池坊15号院)

启文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一座民国风格的四层楼海派建筑,为温州富商黄启文所建。

1922年,黄启文父子墨池坊创办绮文女工社,主要制作挑花布。挑花,俗称“十字花”,是温州民间传统手工艺,早在明代已在鹿城一带流行。明末,温州乡间妇女在羽纱布上用十字针法挑绣出图案花纹,称之为十字花边;清代盛行并传到国外。

△启文楼

绮文女工社雇女工500多人,年产5万多套,后增至1500余人,制作的挑花布产品以台布、被面、窗帘、床巾为主,一度销往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巴西等国。1926年,绮文女工社又与外商艾黎波合作,在温州开办“挑花局”,并在上海设立总局,专营十字花绣出口。大量十字花绣通过上海洋行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出口新项目。

4月27日-6月26日,启文楼举办“白鹿古城遗韵—温州建制2215年纪念展”。纪念展以图片和老照片的形式,展示4000年前曹湾山、2215年前东瓯王、1700年前郭璞建城、1000年前宋代商港、100年前清末民国至现代鹿城城区景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