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指标最多跑一次十大重点领域改革营商环境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驱动都市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社会治理
主要经济指标奋力续写好温州这部创业创新史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财政总收入超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排放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
最多跑一次满意度评估居全省首位
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本项实现一次办结,其中80%以上开通网上办理,50%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10月底前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力争竣工验收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
十大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协同的集成改革亮丽风景
推动金融综合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市场取向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工程领域制度改革、全域统筹机制改革、住房市场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容错纠错制度改革等十大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效。
营商环境坚持刀刃向内,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
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严格实施“深化改革优环境11条”“执纪监督治怠政9条”,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其中50亿元以上2个,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
现代化经济体系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规划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个以上,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个,行业云应用服务平台2个以上,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0家,“上云”企业1.5万家。
新增机器人应用1200台,工业投资增长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
建成投用小微园300万平方米以上。
重点支持200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推动规模和效益“三年翻番”。
力争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股份公司100家。新增省“隐形冠军”企业3家、工业企业“小升规”500家、服务业企业“下转上”150家。
创新驱动倾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快建设浙南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
落实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
新增“浙江制造”品牌认证9家,培育“品字标”企业40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600件。
全市新增“千人计划”“万人计划”30人,培育引进领军型团队和项目30个。
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小散企业。
都市区建设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完成49个行政村、60个区块(旧片区)改造,签约4.5万户,实施中心城区"大建大美"项目552个、建成169个。新开工教育项目23个,确保秋季开学前投用小学、幼儿园29所。
确保交通投资增长15%以上。
创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3个,基本无违建乡镇(街道)覆盖面达到70%。
乡村振兴建设高颜值和美的新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特色农业强镇4个,建成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个。
完成3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美丽乡村样板村20个、A级景区村200个,建成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带11条,打造善治示范村200个、文化礼堂706个。
系统构建西部绿色产业体系,谋划落地173个产业项目。
创建美丽生态示范路11条,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860公里。
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5%以上。
生态文明提升“美丽温州”新形象
新建改造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00公里。
创建 “污水零直排区”11个。
抓好17个“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
全面完成1850家企业整治任务。
确保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2%以上,启动实施海洋生态建设三年行动。
民生福祉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08所
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85%
家庭责任医生规范签约率达35%,镇(街)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
市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2万套、625万平方米,竣工1.4万套、201万平方米。
天然气城区管网覆盖率达到80%
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万张,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决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四条红线。
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力争创成5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