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赛】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核心提示:在中国,我们也很早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小善和大善一样难得,一样值得肯定,因为它可能是出乎自然,出乎本心。
很显然,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有一种剽窃的感觉。但幸好,就某种事务而言,中国和美国也是一样的,在精神和行为方面彼此相通吻合,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懂得,如何才能把一种善意表达给公众,以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为了阐述地更为清楚,我觉得有必要简要复述一下这个故事,虽然于我写作的风格而言,这是比较令人尴尬的,因为又让我想起读书年代,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的“三原则”。但这个故事很好,好过我们身边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弘扬的“好人好事”,这个故事也很真,暖暖的,让人微微感动又不至于觉得太过高尚,而离得太远。
故事很简单,说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但是由于小女孩没有请柬,被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保安安东尼告诉小女孩,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都将捐出很多的钱来。
小女孩露西于是就说到:“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
故事的结局当然当然也按照惯常的形势发生,一位很牛叉的强有力人物出场了,一个叫巴菲特的老头带着小女孩露西进入了慈善晚宴会场。于是,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成为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而带他进来的老头巴菲特捐了300万美元,而另一个牛叉叫盖茨的人捐了800万美元,只是在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他们都只是一笔带过。
事实上,在中国,我们也很早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小善和大善一样难得,一样值得肯定,因为它可能是出乎自然,出乎本心。就像小女孩露西,她表达的是真正的一分爱心和善意,而对巴菲特或比尔盖茨来说,他们或许更多的是在履行社会赋予的一种职责和要求——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当然,这样的社会职责也是建立在一种非常坚定和博达的社会立场和道德层面上的,他们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易·系辞下》有言:“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走进某种误区:但凡做慈善,必定是高大上,必定是救人于水火之中,然后各种报道、各种讨论、各种表扬甚至各种褒奖接踪而来,于是慈善就和名利纠缠在一起了。与行善人而言,或许失了本意;与受善人而言,却不得一次次在人前感激涕零,把他们的困苦一次次展露在公众面前,似乎非不为此,就不足以让善行达到功能圆满。但似乎很少有人会在意,这样困苦展示背后是扫落一地的尊严和无奈。
用心去行善,而不是用钱去行善,至少,不是用钱的多少去界定善的大小,才是一种合乎实事的观点。就每一个人来说,明白这样的道理,就懂得了慈善其实有时候也不过是举手之劳:扶老奶奶的过马路;给小乞丐五毛钱;带小妹妹找妈妈;给山里孩子捐个书包,不包二奶包几个贫困学生悄悄养着,你能说,这样的小善不是善吗!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