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挑战赛】新旧常态转换如何避免“硬着陆”

【挑战赛】新旧常态转换如何避免“硬着陆”

温州网 2014-10-08 13:51:33
如何解读近期变差的宏观经济数据?改革和刺激的矛盾能否调和?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过渡之间,7.5%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完成,将来是否需要调整?

  2014年9月13日,周六,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宏观经济数据,重要的工业增加值跌至近6年以来的最低点,发电量、信贷等其它指标也都在走低。悲观情绪开始弥漫,股市在9月16日走出了上证综合指数半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不过,9月10日-12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李克强反驳了近期数据异动造成的经济失速担忧,重申只要就业不出问题,经济就处于合理区间。

  当下,中国宏观经济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十字路口。如何解读近期变差的宏观经济数据?改革和刺激的矛盾能否调和?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过渡之间,7.5%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完成,将来是否需要调整?

  对于8月份多项宏观经济数据不理想的情况,可以这么说,中国经济的短期动力机制正在转换,由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市场需求引导的经济,这导致了目前短期宏观经济的表现。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经济都是投资驱动:加入WTO后,民间大规模投资出口产业。2008年后出口遇到困难,民间投资乏力,政府接棒大举投资。

  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政府要退出经济活动,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投资活动受到限制。于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下降很快,1-8月只有16.5%左右,往年都是20%以上的增长。

  这已经是个新常态问题,新常态要与旧常态联系起来看。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旧常态的增长因素已经发生变化。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人口老龄化等。这些因素与过去35年相比都是增长条件的重大变化,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反映在经济增长上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换言之,GDP增速告别两位数,下了一个台阶。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经济政策都在发生变化。首先,过去我们讨论中国经济,都是从供给角度讨论,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的产能是面向全世界的产能。但当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中国的产能过剩就变成一个持续性的问题。

  我们一度用投资来消化产能。这只能缓解,但无法解套,因为投资是个中间需求,投资完了还会产生新的产能,那是否还需要更大的投资来消化呢?换言之,要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一味地增加供给是不行的。必须转换为以消费为主导,政策的立足点应是提高居民收入,发展市场,扩大内需。

  如果扩大内需并由内需主导,只有制造业不行,必须重点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部门,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表现现在基本要靠消费拉动,但与此同时,服务业目前仅略高于制造业,还不能成为支柱性部门;另一方面,尽管消费在增长,但还不足以弥补出口的下降。

  这就是现状,转型已经开始,新的希望已经出现,但还不足以代替旧的部门。中国经济的旧常态依然占了很大比重,新常态有萌芽,但还不够。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必须去产能、降消耗、去杠杆,这是必然选择和必要代价,经济降速下行压力加大就是其表现。

  所以结论是,中国经济今年保持7.5%,明年7%,没什么问题,但今年的7.5%是“打着点滴的7.5%”,否则经济一定会下行。控制下行是因为看到了新的曙光,创造一个环境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让“嫩芽”快快长大,这样才能摘掉“点滴”,摆脱经济对宏观调控的依赖,自主而持续地增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