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校徽印记:温州一条老校徽微信引7.7万次点击

校徽印记:温州一条老校徽微信引7.7万次点击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2014-10-25 08:44:18
网友微信朋友圈展示了几十枚温州各学校老校徽照片,勾起不少网友的回忆和感慨。到昨晚8时许,点击量达7.7万次。

  温州网讯 “没想到老校徽大伙儿这么喜欢。”70岁的王金荣,早些年收集了30来枚老校徽,看到温都微信推送的有关老校徽一文,他把这些“宝贝”翻出来,在孙辈们面前好好地“炫耀”了一把。

  10月23日,微信朋友圈发出的《温州55所学校老校徽一览,快来找找你母校》一文,展示了几十枚温州各学校老校徽照片,勾起不少网友的回忆和感慨。到昨晚8时许,点击量达7.7万次。

  于是,10月24日,媒体向广大市民发出老校徽“征集令”,数十位网友发来各自收集的老校徽照片和信息。家住市区的瑞安人王金荣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通过微信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收藏。

  目前,老校徽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我们相信,将会有青春记忆故事一一浮现。

  长方形、菱形、三角形……一枚枚形状各异、泛着怀旧味道的老校徽,围绕它们都曾发生过哪些青春故事?精致美观的校徽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如今的校徽跟以往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且让温都君为您扒一扒那些年我们戴过的校徽。

  网友

  一枚枚老校徽引发集体怀旧

  “景山中学滴。”“同景山。”“哈哈,你第几届的,我是10届的。”“09届。”“学长!”“你是10年入学还是10年毕业。”“10年毕业。”“学姐,我错了。”

  温都老校徽帖子被转载到微博上,有网友留下这段对话。一枚小小的校徽,引发了景山中学两位校友上面这段温情的对话。

  “没有建设小学不幸福”、“没有松台小学,差评”、“竟然没有我大二高”……由于温都微信推送的老校徽一文,并没有涵盖市区所有中小学的老校徽,那些认为母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义不容辞”为母校“打抱不平”。

  既有“忿忿不平”者,自然也少不了因母校大名在列而“豪情万丈”的网友。“这怎么可以少了我大一中的校徽,哈哈”、“墨池小学,赞赞赞”、“广场路的倒三角最经典了”……

  从网友的转发评论可以看出,不管点赞或吐槽,不变的是他们对母校的归属感和留恋之情,一枚小小的校徽勾起了各自青葱岁月的记忆。

  有网友说,在校时,校徽是一种身份的证明,很多时候没有佩戴连校门都进不去。毕业后,校徽的功能性被其象征意义所取代,更多成为校友们一种寄托情感的载体。

  一位网友看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沧河小学校徽后留言:“心都化了”。而不少人在评论里讲述着当年自己与母校之间的故事,写完还连跟好几个哭泣的表情。网友表示,那段美好的校园时光既然已经回不去,那就在回忆中继续。

  收藏者

  老校徽承载着回忆,不能用金钱衡量价值

  单先生是一位80后,鹿城区人,说起收藏老校徽,2012年他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当时他收拾旧物,发现早年收藏的一批60多枚老校徽,随手拍照发了微博,没想到一下子火了,网友纷纷给他留言,有的还向他讨要。

  这60多枚里,有20多枚重复,都是水心小学校徽,这是单先生的小学母校。问起收集这些校徽的初衷,单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代替回答。

  那时候他还在六中(现温州市实验中学)念初中,他梦想的高中是温州中学。出于对温中的向往,他向在温中上学的邻居大哥哥那里要到了一枚温中校徽,这枚校徽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考上温州中学。加上他自己那枚校徽,如今他收藏着两枚温中校徽。

  除此之外,这些老校徽都是单先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不断收集累积的成果,多是从朋友、同学那里搜罗来的。他表示,这些老校徽承载着自己年少的回忆,其价值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另一位收藏者王金荣老人,他是瑞安人,目前住在市区。他也收藏了30来枚老校徽,他说,育英小学是他爱人的母校,三中校徽是儿子的,小南门小学是他女儿上过的,校徽里装满的是他对于家庭成员的过往回忆。

  老校长

  校徽改变蕴含着教学改革理念

  建设小学早期校徽是一本书的形状,摊开的书面上写着“建设”两个中文字,其上方左右两边分别标着“wenzhou”“xiaoxue”这几个拼音,底色为绿色。

  谈及设计初衷,这枚校徽的设计者——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校长吴昭藩说:“一本书,寓意着知识以及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在学校好好学习。绿色寓意孩子们是树苗,象征未来的希望。”

  1984年吴昭藩开始担任建设小学校长,次年他设计了这枚校徽。他介绍,在设计这枚绿底校徽之前,学生们只有那种布质红底小标志。从红色小标志到绿底校徽,吴昭藩说,其实这里面还蕴含了他的教学改革理念。

  “我在任期间,推进用幻灯片教学,丰富课堂,减少作业量,建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吴昭藩说,他希望营造一种焕然一新的教改氛围,以实现他的教学改革梦想,于是就想重新设计校徽。

  “我画了设计草图,并征求了学校其他老师的意见。”吴昭藩设计的建设小学校徽从1985年开始使用,直到2000年改为校牌,而后来建设小学的校服上一直还印着他设计的校徽图案。

  从我们收集到的老校徽中看,设计成书本形状、设计图案中包含绿树的不在少数,或许不少校徽设计者与吴昭藩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教育部门

  校徽设计由学校自行决定

  简洁个性化将成趋势

  在网友心目中校徽是勾起怀旧情怀的纪念品,在收藏者心目中它们是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在设计者眼中是寄托教育理念的教学配备用品,在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眼中,又是如何看待校徽呢?

  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黄万统给出了他作为教育部门工作者的看法,他认为,校徽一方面是一所学校的标志,象征着一所学校的品质、声誉,另一方面也具备识别功用,可根据校徽辨识学生所在学校。

  黄万统说,对校徽的设计,教育部门没有统一规定,由学校自行设计、管理。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佩戴校徽才能进校,这些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自行确定。

  一直以来,校徽的形状、内容有何改变?今后变化趋势如何?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汪伯芝分析,过去的校徽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同一时期校徽的风格比较相似,主要用于区分学生归属哪个学校。近年来,在校徽上加入学生姓名、班级、照片等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不少城镇学校的选择。

  究其原因,他认为,这可能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有关。校徽上标明学生个人信息,有助于学校管理者、课任老师、安保人员等短时间内辨认学生,方便对学生的管理;一旦发生偶发事件,也便于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取得联系。

  汪伯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管理手段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小班制将成为未来学校的主流趋势。班级学生人数下降后,管理的弧度和难度将会相对减小。因此,校徽将来的趋势应该依然是简洁而富有个性,校徽的设计将更多地参考学生的意见,校徽的制作将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使广大学生喜爱配戴,乐于珍藏,成为怀旧和迫梦的珍品,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戴玮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