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长谈国家公祭日:时刻保持警醒 赢未来战争

这一天,牵动我们的心——对南京市推动国家公祭日活动有序开展的调查
核心提示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再过几日,我们就将迎来第一个公祭日。作为当年大屠杀的发生地,南京市积极行动,组织有关史学专家编写印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组织南京中小学校学生学习阅读,重温历史,不忘国耻,立志报国。
古城南京,是一座屹立在长江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它长达2500多年的建城史和450多年的建都史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兴与亡的更迭,深刻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脉络。
2014年对于南京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即将在南京拉开帷幕。在公祭日前夕,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在南京这座镌刻着荣光与血泪的城市,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民众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而这一切都与南京市不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密不可分。
先从学生娃娃抓起
11月14日上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倒计时30天之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首发仪式。这本名为《历史真相》的读本出版发行以来,就成为南京各中小学校师生争先阅读的书籍,持续荣登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书目榜首。
记者翻开该书发现,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别从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6个方面还原了历史真相。首发式现场,许多师生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阅读起来,思绪也仿佛回到那战火烽飞、血雨腥风的现场,记者发现,广大中学生稚嫩的脸顿时严肃了起来。
“经历了苦难的民族,会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有责任去学好《公祭读本》,铭记历史、报效祖国。”虽然只是初见《公祭读本》,任沁菲同学颇有感慨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她对读本的第一印象。
参与编写此书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级部主任余维告诉记者,《历史真相》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主题,以全面展现史实、增进历史认知为目的,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记者走访了几个中小学校,发现《公祭读本》已经全面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国家的苦难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展现给了中小学生。对此,国家公祭读本计划发起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让青少年了解南京的抗争历程,我们责无旁贷。”

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近日,围绕首个国家公祭日,古城南京广泛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广大市民尤其是各大高校学生更是踊跃参与。
11月21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学生,自发来到汉中门大桥东侧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敬献上花圈和亲手折的紫荆草。11月23日,南京河海大学的同学,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清凉山从葬地纪念碑举行仪式,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胸别“紫荆草”徽章,表示悼念。
由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和新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国家公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虚拟捐砖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百万人积极参与。青少年学生纷纷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为既有南京城市特征,又是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虚拟捐砖。
“一点开捐砖页面,我就被凝重的页面所震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一学生臧乃辉告诉记者,班里的40多个同学在捐砖后还进行了交流,“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把自己一直以来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南京公祭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永不忘却的记忆。”
从12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在遇难者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拉开帷幕。12月5日,关于公布南京大屠杀“市民呈文”档案史料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南京档案馆从浩如烟海的大屠杀档案中选取出100份“市民呈文”,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微博等渠道同步公布……
“如果忘记历史,会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在谈及国家公祭日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就是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赢得未来战争!”
金陵涌动国防热潮
“不断挖掘、保护国防教育资源,创新发展教育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提高教育成效。”南京警备区政委潘秀成在谈到全民国防教育时这样要求。
近年来,南京市不断加强对国防教育资源的挖掘保护工作。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上,密布着为数不少的抗日碉堡遗址,在已经退休的军校教授费仲兴的不懈努力下,多达74处遗址被逐一发现,整理编印出《紫金山的碉堡》一书,成为还原南京保卫战的重要平台。
二维码上“扫一扫”,人物信息全知道。今年清明节期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就创新开发出一款“云智游”手机软件,不仅可以实时实地进行智能讲解,更可以让游客通过“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名人的生平简介。南京警备区司令员曹新民告诉记者,南京紧跟国防热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已经进入常态模式。
2013年4月,《钓鱼岛——中国历史与主权》在南京国防园隆重展出,引得参观人潮如涌。在“辽宁号”航母模型展前,许多观众流连忘返,低声交流。活动发起人、南京国防园主任秦小兵高兴告诉记者:“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在观展中接受国防教育,在交流互动中激发爱国热情。”
不仅如此,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国防教育场馆已经在金陵大地遍地开花。
2013年,南京市率先建成全国第一家社区海洋国防教育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全景展示中华民族抗战史的抗战胜利纪念馆、多维度展现渡江战役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侵华日军投降签字的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旧址、集中展示30多位老将军事迹的颐和路将军馆等一批国防教育馆,也在金陵大地闪耀着熠熠光彩。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以6家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1家省级基地、130多家市县级基地为基础的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