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借贷俱乐部今日美国上市 成为美股第一家P2P金融企业

借贷俱乐部今日美国上市 成为美股第一家P2P金融企业

央广网财经 2014-12-11 19:34:21

  【导读】借贷俱乐部今天将在美国上市,成为美股第一家P2P金融企业,创始人在中国重新复制相同模式。《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加强风控体系监管探索,让国内P2P行业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11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美股市场上将有一家叫借贷俱乐部的公司开始交易,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这家公司的股票是由大名鼎鼎摩根大通来承销的,投资者中包括谷歌、凯鹏华盈等投资领域的大颚。公司董事会包括美国前财长萨默斯以及有互联网女皇知名华尔街分析师玛丽·米克尔。这样一说你就会明白,这家有点陌生的公司它到底有多牛了。

  这家借贷俱乐部的名字听起来是比较有趣的,实际上就像公司的名称所提示的那样,这家公司从事的是P2P贷款业务。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金融界听到P2P就感觉风声鹤唳,而在大洋彼岸类似的业务却风声水起呢?

  先来研究一下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借贷俱乐部是以债券形式交易的证券,有别于股票、企业债、可转债等常见的金融产品。用其主承销商摩根大通的话,借贷俱乐部上市是一个新的资产类型,利用网络技术打造交易平台,直接连接了个人投资者和个人借贷者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从小银行购买资产,然后借款人直接申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来确定利率。借款人信用等级越高,那么利率就越低,以贷款为基础的资产发行平台凭证,投资者在网上购买凭证,没有到期的凭证可以在借贷俱乐部的合作平台上进行交易。

  有分析师认为,之所以借贷俱乐部能够成为行业的翘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家公司提早确定了业务中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必须在监管框架下开展业务。而且公司还为此停业了好几个月,专门和美国证监会沟通监管的具体事宜,这样一来,借贷俱乐部不仅及早适应了监管,甚至对行业的游戏规则都产生了影响。

  同样是P2P借贷俱乐部和国内的小贷公司有什么不同?大洋彼岸的成功经验我们能不能来借鉴?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前面我们说到了借贷俱乐部这样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就是P2P金融业务,但是和国内常见的P2P贷款公司还是有所差别的。这家公司的业务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您认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借贷俱乐部能够一步一步走向上市呢?

  向松祚:Lending Club这家公司它在美国成长也是从一个缓慢成长到比较快速的成长。其实它成长创办之初前几年业务增长速度是非常慢,它从2007年初创办,在三年以后它的业务量刚刚跨过1亿美元。那么也就是说,它也经过了一个很艰辛的,很缓慢的探索的过程。P2P这个平台简单来讲就是互联网它作为撮合投资者和借贷者双方一个技术的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借款者和投资者完全是根据它们自己的判断,就是你愿意不愿意把钱借给需要借钱的人。那么Lending Club最大的特点,和国内目前的P2P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提供任何资金的保障和风险的保障。也就是说你从它们那个平台上投资投这个借款人,借款人如果没有办法还本付息,它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所以它的模式地位叫纯平台的模式,或者叫零风险的模式。也就是说它不提供任何风险的保障,如果一家借款人它所借的钱无法还的话,它不会为投资人提供任何的保障。那么它的收入来自哪里?它的收入完全来自于平台的服务费,所以这个里面它也是经过一定的探索的。其实在前期初期阶段,它也有一些其他的业务,当时这些业务也是不太规范的。后来经过反复的研究。通过和美国的箭杆部门沟通以后,它转化为一个纯平台的模式,对此它的上市,对市场最大的启示也是最大的刺激来讲,也就是这种纯平台的模式,至少在美国取得初步了成功。

  经济之声:还有一个问题,这次借贷俱乐部今年开始进军线下了,斥资1.4亿美元收购一家在教育和医疗贷款非常成熟的贷款服务商,那么P2P金融企业在线上和线下布局整个产业链,您觉得在未来整个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是一个必然之举还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之一?

  向松祚:其实前不久我在香港碰到过Lending Club里面的高级经理,他们谈到过Lending Club是否要上市,其实在业界包括它们公司内部也是有一些争议。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家公司上市以后,它就面临着业务和利润扩张的这个压力。但是客观上来讲,P2P在线上这个交易,即使在美国它的现在量还是非常有限。比如它现在的收入还没有达到一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还是几千万美元这样一个规模,那么这样它上市以后它就要寻找一个利润和收入扩张的新的渠道。现在我相信它的上市融资以后,它融资的钱干什么呢,除了它改善它的技术平台,除了它可能改进它的风险管理或者其他一些技术支持以外,可能主要用于收购一些线下小额金融公司。因为P2P本身它是一个小额的金融,所以投资方和借款方都是非常小额的,可能它未来可能会要去进军这些市场里面,在美国它们有一个估算,美国现在每年的按照我们中国的市场说法叫做小微金融市场规模,大体上在1万1千亿美元规模,现在实际上现在Lending Club它目前线上交易也刚刚达到50亿美元,那么这个量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我想它这个收购应该是上市一个的选择。或者上市以后面临一个压力,因为上市以后要追求利润和收入的增长,它必须要通过线下来补充线上的业务。

  经济之声:必须进行资本扩张,那么在这家公司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后,律师出身的创始人拉普兰赫主动找到了美国的证监会SEC进行了业务的申报,而且在2008年关闭了部分的业务,专门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和监管部门沟通,P2P金融监管的方式,那么反观国内P2P金融公司,或多或少都是希望能够钻政策的漏洞,一个是主动配合监管,一个是寻找漏洞,那么这种态度和意识的差别,是不是也是中美两国P2P行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向松祚: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其实也并非是他主动,因为当时它们最早业务,按照国内的说法有这种资金池的业务,也有第三方的担保的业务。这个时候相关的监管部门给发出的警告,说你们这个业务可能违规了,这个时候它被迫关掉了部分的业务。我知道的情况并不是说它主动的说找尽管部门去,在美国我相信也不会有,如果监管部门不叫停你的话,如果一般它有钱可挣,为什么会主动找监管部门呢。我知道的情况也是监管部门警告它说不行,违规所以它主动关掉,而且关掉的时间差不多持续了一年。确实后来通过监管部门以后,美国SEC也主动出台了没有证券监管部门主动出台了一些办法。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任何一个金融全球的资本都是一样的。必须有一个监管的规范,这个监管的规范肯定不是出自于某一方,可能是出资于业界和监管部门双方的一个讨论和协作的结果。

  经济之声:至少要一有积极配合的态度,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俱乐部已经它的影响力进入到中国,借贷俱乐部创始人之一,苏海德2012年在国内创建了点融网,在点融网页面上介绍说,点融网特点之一就是根据的风险定价的原则,由第三方进行公允的定价,这种原则对于国内P2P贷款行业走出困境,是不是一剂良药,那么国内的P2P公司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借贷俱乐部这个成功经验上学到一些经验?

  向松祚:我相信Lending Club上市,确实对国内P2P业务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或者也系一个很兴奋的一件事情。从它的成功里面可以看出四个关键词,那四个关键词首先是“技术”、第二个是“监管”,第三个是“业务模式”,第四个就是“风险的评估”,这四个关键词,技术方面国内应该不缺这方面的技术,监管现在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里。我本人的观点认为,国内可以让P2P的业务发展一段时间,不要盲目出台一些的严厉的监管措施,马上把这些新兴的几种业态把它打死。我相信未来中国P2P业务模式,可能和美国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知道第四个关键词就是风险评估,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很良好特别是个人信用的征信体系,美国这个方面比较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征信体系,在网上风险这种道德风险也是非常高的。但是中国现在中央银行也在牵头,中国银行业在牵头,在完善征信体系,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特别是P2P的模式也会得到逐步的完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