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重庆工作组:主动服务 出谋划策助温商回归

重庆工作组:主动服务 出谋划策助温商回归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4-12-25 09:31:10
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经合办主任郑邦良为重庆温州商会团工委书记、青年才俊俱乐部主席吴圆圆授旗。
近日,驻渝招商组陪同重庆保元集团到龙湾空港新区考察。
11月份,在驻渝招商组积极对接下,瓯海区率队赴渝推介招商,与在渝温商签下4个项目10.5亿元合作意向。

  温州网讯 10月29日之前,王丹军的身份是温州市名城集团纪委书记,江宗益的身份是泰顺生态科技创业园管委会主任,林彬彬的身份是瓯海区郭溪街道党政办主任。而这天之后,他们三个人就只有一个身份:温州市政府派遣至重庆的招商专员。他们有着共同目标:让更多的在外温商了解家乡的政策和期盼,为他们的回归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一到重庆,身为组长的王丹军就把自己微信上的属地改成了“重庆渝中”,他说:“来到这里,首先要融入这里。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们服务。”

  三点一线招商忙

  王丹军笑言,来到重庆后,他们活动圈子就只有三个点:企业、商会和宿舍。

  一到重庆,他们就迅速“上岗”:抵渝的当天下午,他们就马不停蹄与重庆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以上商会领导班子会面,共叙乡情;第二天,又组织瑞安籍在渝温商回乡投资项目推介会……近两个月里,他们联系了商会里84家副会长单位,拜访了20多家在渝优秀温商企业,并积极联系、走访有意来温投资的重庆客商。哪里有商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两个月,几乎每天都在路上跑,连离宿舍十几分钟的洪崖洞都没空去。”江宗益“抱怨”道。

  创新机制保常态

  要与在外温商建立紧密联系,靠勤走访,更靠建立常态机制。

  为此,驻渝招商组积极探索,推动重庆市温州商会创新性地建立“温商回归”联络人制度,确定副会长以上级别的10名温商担任温州各县市区回乡投资联络人。这些联络人在商会中有较高知名度和号召力,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温籍在渝温商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汇总投资信息和资源,为回乡创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招商组也以“第一人称”身份融入商会,分摊商会事务性工作,全程参与筹办商会的二届庆典大会暨2014年年会以及全国新生代温商“接力温州”联谊重庆首发站等各项活动,切实做好各项服务。

  智力服务受欢迎

  从刚开始陌生、空白,到如今的渐入佳境,驻渝工作组渐渐摸出了招商的门道。

  在与有意来温投资的企业接洽时,招商专员们并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政策解读和项目的推荐上,而是根据对家乡情况的了解和个人经验,结合企业所需,主动参与到投资项目策划中去,脑力激荡,为企业提供具体思路和理念。

  “今时不同往日,不能再沿用以往‘摆摊式’宣传推介的形式,企业需要更多具有启发性的想法。因此招商专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出谋划策,为他们提供智力服务。”王丹军说。

  创业城市名片

  重庆

  目前有9万温州人在重庆生活工作,首批到重庆的温商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服装、皮鞋、眼镜、百货、家电、通讯、电器等零售贸易。上世纪90年代起,从个体户抱团组建集团公司,涉足制造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渐渐涉足房地产和金融业,如今,温州在重庆的企业已达数千家。

  重庆市温州商会于2009年10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现有会员单位近700家,在万州和璧山温州人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分会,并于日前成立了中共温州市在渝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此外,商会还成立了共青团温州市委驻重庆市工作委员会、温籍青年才俊俱乐部和太太俱乐部,组织公益活动向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金融专员>>>

  来自家乡银行的情谊

  金融专员李其勇

  重庆温商众多,很多人都是农行的老客户、大客户,长期以来农行瑞安支行一直都把重庆作为服务在外温商的重点城市,为他们经商办企业、投资融资牵线搭桥,主动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

  长期服务在渝温商的过程中,农行瑞安支行与重庆温州商会会长陈成宽及多名副会长、商会成员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得双方合作不断加深。如重庆温州商会副会长蒋学平在重庆打拼多年,在当地有一家生产汽摩配产品的企业,但他却依然将个人资金主要存放于瑞安农行的贵宾卡上,并通过网银办理汇款、理财等业务,“当年我们外出闯荡时,家乡的银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后来在重庆当地创业阶段,他们除了自己上门服务外还主动联系当地银行给予金融支持,这种情深义重的家乡情谊我们是牢记在心。”蒋副会长感慨地说道。

  今年10月份,瑞安农行又专程派出金融服务团队,为远隔千里的在渝温商带去了家乡银行最新推出的汇贷通卡等一系列贴心金融业务,当天出席推介会的60多名温商都申请办理了一项或多项业务。

  这几年,瑞安农行除了大力支持温商走出去发展,也在积极努力将外出闯荡的温商引回家乡投资发展。

  商会会长说

  温商回归,利在当今,功在未来

  离家在外打拼二十余载的陈成宽,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一直致力于通过重庆温州商会这个平台,为在渝温商提供服务,在重庆积极宣传、推介温州,让重庆人更好地认识温州。

  记者:对派驻招商组到重庆这个做法,您是怎么看呢?

  陈成宽:我很支持温州市政府这个做法。在外经商的温州人和家乡之间,不能仅凭这情感维系。打好“感情牌”的同时,用好的招商政策把这批四五十岁、事业有成的人吸引回去,让他们的第二事业在家乡扎根,这样的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也才更紧密。

  记者:您觉得重庆温商回归意愿如何呢?

  陈成宽:目前在重庆事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温州人,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来这里的。我们这一代,对家乡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感情随着年纪越大就越深,大家其实都很想回家。在外面闯荡了那么久,事业都在外面,全部放开回家乡养老也不太可能。所以如果能在家乡找到合适的项目投资,在家乡建立自己的事业,很多重庆温商回去的意愿还是很高的。

  记者:招商组在重庆近两个多月,您怎么评价他们这两个月的工作?

  陈成宽:重庆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过去交通一直不是很方便,航班也是最近几年才通的,现在每天也才三班。和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温商确实对家乡一些政策了解得少一点。招商组来了之后,他们做了充分的工作,积极走访温商企业,宣传家乡各项政策和项目。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的变化就是,现在大家碰面,最常聊的话题,就是回家投资。

  记者:您先是组建了重庆温籍青年才俊俱乐部,后来又支持商会承办全国新生代温商“接力温州”在重庆首发站活动。您好像对加强新生代温商之间相互联系很上心,为什么呢?

  陈成宽:我们这代人生长在温州,对家乡感情很深。而他们这代大多长期在外,对“温州人”这个概念已经渐渐模糊。但他们才是今后发展温州的强大力量,是温州商业的希望。抓住他们,温州发展才后续有力,抓住他们,就是抓住了温州的未来。

  记者:在渝温商回归,对家乡有哪些期许和希望?

  陈成宽:我们希望政府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便利,各个职能部门能提高办事效率,不要拖拉、扯皮、打太极,让回归项目能切实落地、落户的问题。

  招商组长说

  做好智力服务,力促温商回归

  记者:请介绍一下在渝温商回乡投资的情况。

  王丹军:在重庆的温商经济模式多以商贸类、实体经济为主,之前回乡投资的较少。而且重庆作为西南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是政策上高地,投资洼地,来这里招商引资,有点像“虎口夺食”,我们压力也比较大。经过这段时间走访联系,目前我们也梳理出了11个意向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正在密切对接。

  记者:您对在渝温商这个群体有怎么样的认识?

  王丹军:在渝温商对温州、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项目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回来投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做好服务。

  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支持。特别是重庆市温州商会,为我们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在商会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特地为我们3个人腾挪了2间办公室,我用的电脑都是从陈会长办公室搬过来的。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他们对家乡政府派驻专人的欢迎。

  记者:关于如何才能做好联系和招商工作,工作组是否有些经验总结?

  王丹军:这两个月工作下来,我也有一些感悟,总的来说,就是要转换思路,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招商专员要对推介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对土地、税收、审批等各项政策都要了若指掌。这样才能为企业答疑解惑,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建议。这对招商专员来说是个挑战,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产业规划、投资融资等专业知识,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对接阶段,我们也希望各项目承接单位,能有创新思维和担当精神,有更高的专业素养,积极配合和促进项目落地。

  记者:接下来招商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什么?

  王丹军:主要继续挖掘投资潜力,抓牢两个重点项目,开展点对点对接,做好服务力促签约落地。同时继续推进在渝温商组团回乡投资考察事宜,力争明年年初成行。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