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深耕区域创新 改革智慧成全国“样本”
核心提示:
中新网温州12月31日电(记者张茵见习记者王逸飞)家住温州马鞍池的王女士是一位理财达人,尝试过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投资的她,今年找到了新的投资渠道——“幸福股份”,这是温州为带动万元级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的以股权形式让市民参与的资金募集产品。
|
“把钱放在网上不安心,‘幸福股份’税后固定年收益率能达7%,又有政府背景更稳妥。”在“幸福股份”第三期发售时,王女士购买了10万元三年期,不但成为了温州市政大项目股东之一,也切实尝到了金改带来的“甜头”。
三期“幸福股份”的发行,是温州金改创新不断的缩影。今年,温州创新步伐继续加快:全国首单以地级市身份申报保障房私募债并顺利获批;出台全国第一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幸福股份”“蓝海股份”发行试点;一批创新亮点跃然呈现于温州。
按温州金改大致时间表,改革已行程过半。观其效果不难发现,这场改革在致力解决“民间资金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影响温州社会经济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温州经验”正被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
“积极探索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新路子,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在温州金改之初,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寄语温州。而现在,这一宏愿正变得愈发清晰。
“温州路径”缓解“两难”
葛先生经营着一家泵阀生产企业,近两年受生产模式和行业竞争的影响,阀门行业市场陷入低迷之态。而就在前不久,善于抓住机遇的葛先生签下了一笔800万元的大合同,这对于产值仅2000万的企业而言,着实算是一块大“蛋糕”。
兴奋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大订单的到来也让企业周转资金问题凸显了出来,生产难以进行。在接触几家银行之后,葛先生得知邮储银行专门开设了泵阀行业特色支行,并短时间内在此得到了相比于其他“流贷”利率更低的420万元贷款,订单进度得以保证。
“民间资金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温州市长陈金彪曾指出。2012年,温州将解决‘两难’问题列为了金改的核心问题。两年多的努力,正让越来越多和葛先生一样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金改以来,温州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鼓励银行改变信贷管理模式,在开设26家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同时,推出动产抵押、货物抵押、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74个创新产品。
“金融业务的细分让小微企业不再受排挤”、“以前银行是把我们往外推,现在是抢着往里拉。”在温州,许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感受正在改变。
在融资的另一端,为缓解企业还款压力,温州今年鼓励银行开展“增信式”、“分段式”、“年审制循环贷款”等还款方式创新,以解决贷款期限错配问题,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同时,继续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周转力度,目前已累计转贷70余亿元,支持小微企业15000余户。
此外,温州5家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也为140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8亿元的融资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持久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8月从央行空降温州担任副市长的王毅表示。故为改善企业融资局面,民间金融主打的侧面战线亦同步拉开。
金改以来,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地方金融机构目前已达近千家的规模。华峰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翁亦峰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些都在力图求解同一个老大难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两年九个月的努力和创新,温州小贷公司累计投放贷款1124亿元。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则累计引导36.4亿元投向近千个项目。
“对温州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和融资贵两个核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只能说有所缓解。”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震宇介绍:“为缓解融资难问题,明年温州将继续打出‘组合拳’。在银行层面将推进‘一次授信,三年有效’贷款模式向所有中小企业放开;在政府层面将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贷款、帮助银行推进中小企业融资量增加;在保险层面,温州将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让小微获得保险保障;从企业层面温州将推进部分企业重组整顿,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强逃废债打击力度。”
而相比于融资难题,温州在改革之初为解决投资难所设计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四种模式,今年已全部得到实践:
温州通过设立民营银行、温州银行增资扩股等途径,推动亿元级民间资本对接正规金融领域;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组织,推动千万元级民间资本创设民间金融发展平台;通过组建引导基金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平台,引导百万元级民间资本“浇灌”实体企业项目;成功推出幸福股份、蓝海股份,万元级民间资本已参与进政府基础设施建设。
“温州信用”阳光下重铸
12月25日,为惩戒逃废债行为,温州首次公开曝光“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失信人对象名单,涉及对象30个。重塑温州信用环境,目前已成为温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工作之一。
在很多人眼中,温州是最早经历市场经济规则洗礼的城市,“讲信用”是温州人做生意赖以生存的根本。而随着三年前借贷危机爆发,“温州信用”顷刻间倒塌。
浙江省长李强指出:“温州金改关键不在于增加多少个金融机构,而是打通通道,建好信用体系。”
信用,倒于民间借贷,重建,再起于民间借贷。对于温州而言,改革之初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是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进程的标志事件。这一机构形式的出现改变了民间借贷深藏地下的命运,温州人的信用再次被摆到了台前。
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创大额民间借贷强制备案制度,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借款余额1000万元以上及向30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三种情况,要强制在民间借贷中心登记备案。建规立章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在今年迈上正轨。
制度的不断强化,也让温州人的借贷观念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通过中心“撮合”而为一家阀门企业提供资金出借的麻先生表示,备案签约的借贷模式对借入方的信用行为有明显制约,比之私下交易更安全。
目前,温州全市民间借贷备案登记数量从3月初的2600多笔上升到8000多笔,备案资金由条例实施前的23.5亿元增至90余亿元。有业内评价,该条例的出台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民间借贷的契约化、理性化、规范化、阳光化。
在重拾信用“金字招牌”过程中,信息平台建设成为温州近两年的另一突进方向。继全国覆盖面最广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国首个地市级人行征信中心相继搭建后,今年3月份全省首家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温州中新力合征信服务公司)正式成立。温州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温州市政府曾明确表示:2014年要着力打破信用信息条块分割和部门间的信息垄断,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目前,为归集和共享信用信息,建立一次完成查询、信用信息全覆盖的“一站式”征信服务模式,温州正策马加鞭。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温州的信用构建努力,并不仅限金融领域。金改以来,温州公检法部门亦纷纷行动,加入到“攻坚战”中。如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初步形成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格局;建立金融监管和金融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银、公、法”联动应对,促进了司法与金改形成联动机制。
“温州经验”走出温州
“要把深化金融综合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龙头,在顶层设计上积极争取、在底层创新上敢于作为,真正使温州持续引领全国改革之先,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兵。”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调研金改推进情况时表示。
改革绝非只为温州,为其他地区金融综合改革提供可借鉴经验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一贯目标。两年多来,让关注者欣喜的是:温州正在不断将“温州经验”向外输出。
如今在浙江,温州金改的种子正在向各市各地传播。
去年10月9日,在总结了温州试点经验基础上,浙江在全省11个县、市、区开展首批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为深化试点,今年9月份浙江下发《关于做好民间融资创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进展,试点地区学习借鉴温州经验,相继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此推动民间融资的规范。
如今在全国,温州金改的探索已被许多省市先后效仿。
2012年,山东省率先仿照温州经验开展民间融资试点后全省铺开;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运营模式,至今在广东、江苏、福建、四川、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地区进行推广;温州编创的“温州指数”(民间融资综合利率)已形成“温州版”和“全国版”,与全国34个地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2月上旬,湖北出台《关于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温州经验不久后将复制于楚鄂大地。
据了解,随着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私募融资、“幸福股份”发行试点等改革试点项目的完善,以及温州民商银行在民营银行方面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温州智慧将向全国输出。
在浙江大学教授汪炜看来,温州经验的传播是金改成绩的重要体现。他公开表示:“温州金改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地方的力量,以地方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全局性改革探路。对温州来说,它肩负着探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一千个日夜的探索尝试,温州金改改变了温州,走出了温州,也给人带来了更多期待。对于温州金改的未来,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告诉记者:“2014年是温州金改的深化年,是承上启下一年,明年金改将向纵深发展,金改的有意探索将对温州未来的赶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也必将促进温州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发展。”(完)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