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踩踏事件中救人护士回忆:一股强烈的无力感
核心提示:当时的场景她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忘怀,因为一股无力感强烈地包围了她:“听着旁边的哭喊声我无能为力,那一刻,真的觉得生命好脆弱。”
潘盈盈向记者叙述当时救人情况,但低调的她不愿摘下口罩。
潘盈盈做了无数次心肺按压后,手背都有些肿胀。徐晓春摄
温州网讯 2014年12月31日晚11时35分许,上海市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截至记者发稿,事故已致36人死亡,40余人受伤。而在事故发生后的伤者救援中,两名来自温州的护士参与到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来,用自己的专业为伤者争取到了更多生存的机会。昨天,参与救援的其中一名护士,来自温州市中心医院肿瘤放疗科的潘盈盈已经回温上岗工作。面对采访,这个1989年出生的平阳姑娘显得非常低调,全程不肯摘下口罩。她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只是当时的场景她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忘怀,因为一股无力感强烈地包围了她:“听着旁边的哭喊声我无能为力,那一刻,真的觉得生命好脆弱。”
对话
记者:你是第一时间知道发生踩踏事故吗?
潘:不是。当时我和小小(另一名参与救援的护士、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感染科吴小小)在离踩踏事故发生处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一起等待新年倒计时,后来听到有警察在喊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
记者:听到求助,就立马到达事故现场了?
潘:没有那么容易。那天人真的很多,听到呼救后,我跟小小立马决定去帮忙,但是人群很密集,要到达事故现场要挤过很长一段距离,我们在人群缝隙中穿插,尽力拨开人群,才终于到达了现场。
记者:当时看到了什么?
潘:地上躺了好多人,遍地都是,感觉有好几十人,就这样横七竖八地躺着,有些好像已经没有了意识。
记者:当下什么反应?
潘:愣了,吓到了。虽然听到呼救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那场景太震撼,让人措手不及,反应不过来。不过,我们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开始参与救援。
记者:怎么救援?
潘:为伤者做胸外压和人工呼吸,等到救护车到了,就帮忙把伤者抬上车,然后再继续为其他伤者做同样的救治,周而复始。
记者:这么多伤者,怎么选择救援对象?
潘:这很残忍,也很无奈。人太多了,我们只能挑选还有意识,离我们近的伤者开始救援。有些伤者,就在我的眼前,可我还在抢救另外一名伤者,只能看着他们的家属朋友在他们旁边撕心裂肺地哭喊,无能为力,那种感觉很难受。
记者:你参与救援的过程持续了多久?
潘:具体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知道,根本没心思在意,只知道结束的时候,小小好像看了下时间,说是12点40多了。
记者:那等于你们双手不停地做了40余分钟,一点都没感到累吗?
潘:当时什么感觉都没了,整个人绷紧了,就只知道要帮忙救人。这种抢救跟平常在医院里的抢救不一样,以前有其他同事、有齐全的医疗设备,但那时只能徒手救援,只恨自己没那么多手,来不及帮忙,眼看着一些人就这样失去了意识。
记者:事故现场救援结束后,你们去了哪里?
潘:回酒店。没有车,只能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不觉得累,但很机械地走着。
记者:回酒店后立马倒头睡了?
潘:睡不着。我和小小都不敢相信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和另外两个在外滩走散的同行同学说起来,她们也觉得难以置信。最后大家躺在床上,还是不停地回忆,不停地诉说,脑海里不停地重播那个令人难忘的场景,直到凌晨4点左右,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第二天醒来,发现手微微有点肿了。
记者:我看你跟小小都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大家有什么回应?
潘:小小写得比较详细,元旦那天早上,就不停有人给她打电话了。我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我有在现场,刚开始没什么人回复,有回复的也只说了类似“原来你也在”的话,等到下午新闻出来后,大家就开始频频询问,等我晚上回到温州后,发现已经收到了很多人的留言。
记者:这么快就上班,不需要调整状态?
潘:其实回家之后,睡觉之前还是会想起来事故现场救援的场景,但是我跟自己说第二天要上班,还是得尽快恢复状态,就逼着自己赶紧闭眼休息了。今天上班,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是同事之间简单询问了几句,没有太多议论。
记者: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你觉得对你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潘: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其实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并不想受到太多的关注,尤其是我爸妈,他们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不想让他们担心。至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我想最起码那个场景我永生难忘,生命真的很脆弱,我需要再不断地学习,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当然,我也希望,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急救方法,那么就有更多双手参与到救援中来,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