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体质不同备孕也不同 三种体质女性要调理

体质不同备孕也不同 三种体质女性要调理

妈妈网 2015-01-19 09:57:14
体质,即机体素质,祖国医学认为,滋阴平和是正常体质,但正常体质之人不是很多,因为人们总要受到外来诸多因素侵袭或干扰,即可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气血运行的障碍,从而形成各种不良体质。

  世界各国有成千的动物实验证明,受孕以前父母的健康是决定宝宝强弱和幸福的重要因素。古人有言:“肚子里一天胜过肚外一个月。”在重视传宗接代的中国传统医学中,早就建立很好的孕前养生观。

  母亲身体健康才有可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备孕女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应及早做好孕前调理、子宫保健,这样才能提高受孕机会,同时迎接完美宝宝的到来。而月经过长或过短多半与内分泌相关,这部分与中医的‘肾’与‘冲任’相关,因为肾主掌生殖与内分泌,月经周期不规则多半透过调理冲任与肾气来治疗。

  孕前调理的作用与好处

  专家指出,胎儿的成长皆仰赖母体,若妈妈在受孕前就事先把肠胃功能调理好,加强储备与吸收怀孕所需的精微物质,也就是现代营养学中的叶酸与矿物质、维生素等,也才能把营养提供给胎儿,这也能减少怀孕期期间不舒适的症状,如预防孕吐与早期流产,舒缓妊娠水肿等疾病。

  特别需要调理的体质

  专家提到,有些体质的女性因为先天条件的关系,在受孕上会增加困难度,在准备怀孕前必须先调养好身体,在最佳的健康状况下怀孕对妈妈与胎儿都好,他指出,例如:长期减肥或有贫血症状、习惯性流产者;包含以下几种常见情形,都要特别注意孕前的体质调理。

  肾虚-月经周期不规则

  女性周期不定,排卵期不知道如何算起,受孕困难度相对提高。专家说,女性经期过长、过短都不好,正常周期为25-35天,经期超过35天以上就算长,低于24天以下就太短。最好的周期是28天,也就是滤泡期与黄体期各占14天,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样容易掌握排卵期,受孕的机会自然多。而月经过长或过短多半与内分泌相关,这部分与中医的‘肾’与‘冲任’相关,因为肾主掌生殖与内分泌,月经周期不规则多半透过调理冲任与肾气来治疗。

  肝郁有热-内分泌失调

  现代女性工作或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下视丘脑下垂体等内分泌的功能,这类因情绪压力过大者,多半与中医所称的肝功能相关,肝脏体阴而用阳,藏肝血与肝阴、主疏泄调达的功能。“肝郁不舒”甚至产生‘肝火上炎’等证,亦可能产生内分泌异常,现代女性经常有的经前症候群与经前矬疮、便秘的情况,均与此相关。

  肝郁气滞型症状:经前两乳胀痛、情绪不稳、小腹胀痛、舌红苔白、脉弦。

  生活饮食注意事项:注意情绪疏导,减轻压力,多去户外走走散散心。

  适合肝郁气滞型者的茶饮方:佛手姜茶。材料:佛手10克、生姜6克、白糖适量。做法:将佛手10克、生姜6克同煮,去渣,加入白糖另溶。不拘时服用。功效:生姜可健胃止呕、温中和胃,可加强佛手疏肝解郁作用,服用可使气郁不舒而胸膈胀闷的症状明显改善。玫瑰花茶。材料:干玫瑰花6-10克。做法:将上品放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30分钟后,代茶饮用。不拘时温服。功效:玫瑰花甘微苦,可行气解忧舒肝,是一味平缓的茶疗方,尤其情绪不稳而胸闷者可多加喝用。

  脾虚-脾胃功能不佳

  专家指出,此类体质的人,肠胃通常不好,容易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因为中医认为任主胞胎,任脉的养分来自于脾胃所吸收的精微物质。若母体养分不足、身体虚弱,怀孕时胎儿也连带养不大。只有肠胃健康,食物养分才能充分吸收,毕竟妈妈身为胎儿补给站,养分充盈让两人分享,宝宝就健康。

  助孕或调理体质的方式

  专家认为,身体的体质偏颇产生了疾病,如前述月经周期不规则或是有器质性病变者,诸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或是多囊性卵巢者,就需要药物治疗。目前除了中药,也能藉由针灸、艾草等方式来调理体质,提高受孕机率。针刺与艾灸可以在穴位上做刺激,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因为这类的另类医疗在国外很受欢迎,许多国外的学者也做这类相关的研究证实针灸可调节自律神经系统、调整内分泌与子宫卵巢附近的循环,有些不孕症的治疗还会在精卵植入前,先予以针灸,以放松输卵管,避免痉挛,中药或是针灸都是目前中医常见助孕的方式。若是妇女了解自己身体状况者,也可以透过食疗来帮助自己体质的调整。

  中医调理孕前健康

  以中医的观点来看,孕前调理分为"身"、"心"两方面,而且父母同样重要,因为生孩子不单只是妈妈的事。中医所强调的是"致中和",五脏六腑要协调阴阳平衡,不可过与不及,气血须充足。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各主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指有形的脏器之器质性疾病,及无形的功能性疾病。中医更提到父母的心理现象也影响受孕及孕男、孕女的差异(紧张、工作疲劳易怀女儿,反之为男)。受孕后也会因"外象内感"而影响胎儿心理发育。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