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安全仍是主基调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安全仍是主基调

中华工商时报 2015-02-05 14:06:56

  日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正式公布。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其中粮食安全年年都有涉及,今年针对粮食安全,一号文件提出“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

  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粮食安全年年提

  粮食问题年年提,但是,今年提法有点儿不太一样,文件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的要求,包括永久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及投融资等等。但同时也提出,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

  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粮食产量能够实现基本自给,而这主要依靠三个手段:一是耕地不减少,为此需要严格保护耕地;二是耕地的使用率不降低,为此需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创新农业的经营方式,让地流转到更愿意种地、更能把地种好的主体手中;三是提高单产,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概括而言,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在地、人、科技三方面着力。

  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我国落实“米袋子”的有效探索,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立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突出地方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

  要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对于这样一个提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就是按照不同的农产品在城乡居民消费当中所占的比重、重要性以及在遇到极端情况下的不可替代性,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多重因素之后来确定合理的水平。过去单纯说粮食的自给力,甚至有的时候,扩大所有农产品的自给力,那是一种封闭禁锢城乡的思维,没有看到农产品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保障,盲目地追求农产品的自给力,导致我们的资源过度消耗。

  价格倒挂要改善

  主要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农业受到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同时,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亮起“红灯”,农业发展面临的空间越发狭窄。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国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用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中央农村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发展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李国祥坦言,要加大农产品价格补贴,因为过去的那种特殊收购,一个方面缺市场,另一个方面也不太符合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他对于优质优价的这种发展也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是怎么样来探索更好的价格支持,甚至将来跟金融其他的支持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将来未来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看来,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理顺了市场关系,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但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最直接,农民也更敏感,所以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从政策目标上来讲,一号文件提出来要保持农产品的合理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价格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问题,恐怕这都是考虑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大背景,价格形成机制恐怕是需要在试点当中进行探索的。

  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注重提高竞争力,意味着农业发展也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讲求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向紧缺品种、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整,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除此之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另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这些措施都在说明一件事,安全要从生产源头掌控,既包括了基层农业生产的监督也包括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环境安全。 <<链接

  中央一号文件9年6提转基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9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等专家认为,9年6次提转基因技术传递的正是中央持续鼓励转基因科研,探索其商业化道路的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他表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是我们一贯的政策,支持科学家抢占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

  韩俊说,中国在转基因领域起步较早,虽总体上跟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有明显差距,但在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等领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强,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不能够落伍,这一点是明确的。

  韩俊表示,我国现在已经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同时,批准进口了一些国外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棉花和玉米。去年我国进口的大豆超过7100万吨,大部分是转基因的大豆。

  近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其中有6年提到了“转基因”。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2012年则强调进一步实施重大专项,提出了“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

  陈锡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6次提到转基因,足以说明作为前沿技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应该在这方面落后,国家应该继续支持科学技术界继续研究。事实上,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被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超越。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前所长、研究员黄大昉介绍,1997年至2001年,我国大力推广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四,在之后的2003年、2006年,我国转基因作物面积先后被巴西和印度超越。截至2014年,我国转基因作物仍限于棉花和少量番木瓜,总面积约390万公顷,与南美巴拉圭种植面积相当,并列世界第六。近日,农业部下发通知,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