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中河道淤泥如何科学处置?
核心提示:而这些淤泥在地里,经过日晒和雨水冲刷,还会再次污染周边的水环境,这样治水就失去了意义。
编者按:2015年温州市“两会”,温州网《代表在线》与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一起针对群众关心的环境、教育、交通等民生问题进行跟踪,看一看这些问题作为议案、提案上交之后,是否得到实质性地推进,聚焦民生热点,今天推出第三期《代表问民生:“五水共治”中河道淤泥如何科学处置?》。
温州网2月12日讯(记者 戴玮)“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近两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该项工作上十分彻底,全市整治黑臭河、垃圾河的步伐一往无前。然而,在黑臭河整治过程中,河底有毒淤泥的处理却成了难题。一方面,黑臭河、垃圾河整治需要清淤,另一方面,清淤过程中挖出来的黑臭淤泥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草率处理很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新一轮的污染。如何处理治水中的淤泥,也成了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现状:治水大推进,淤泥难处理
今年年初,《代表在线》栏目记者就在苍南县钱库镇发现当地承包“五水共治”的企业,将河道整治中挖出来的有毒淤泥倾倒在当地农户的农耕地中,恶臭、污水横流引来了当地农民的愤怒。更加不幸的是,淤泥坑里的污水流淌还到周边大片农田。【详情】
愤怒的农户们将田里的淤泥采样,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发现淤泥中多种重金属严重超标。而这些淤泥在地里,经过日晒和雨水冲刷,还会再次污染周边的水环境,这样治水就失去了意义。
治水过程中淤泥这样的处理方式,苍南县治水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当地处理得太欠考虑,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熟虑。”【详情】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温州全市都在进行着垃圾河、黑臭河的整治,若每个地方的淤泥若都按照这样不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温州市“两会”,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政协委员李星涛,针对上述问题带来了他的思考。李星涛在2月9日下午政协分组讨论中提到,目前浙江省河道淤积总量已经达到22亿立方米,而每年平均淤积量大1亿立方米。如何科学、环保地处理河道淤泥成了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代表建议:推广河道污泥资源化利用
李委员告诉记者,即便在欧洲发达国家,对河底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也存在分歧,一些国家鼓励污泥农用,反对焚烧,而另一些国家则反之。而在日本、韩国等地,淤积大多被焚烧作为建材综合利用。他认为,温州比较容易借鉴的方法是,我国重庆多年研究取得的成果,把污泥资源化利用在绿植营养土改良土和肥料上,以此实现河道污泥处置科学化与可只需发展。
李星涛建议,推广河道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要落实河道治理责任主体,加强河道污泥处置执法,发展河道污泥处置产业,落实河道污泥处理经费保障“推广好河道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也能有效助力两美浙江建设。”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