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协委员关注养老:构建三位一体养老模式

温州网讯 明天,我们将在哪里慢慢老去?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每个人都会面临,绕不过也躲不开。
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就摆在当下。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抢到话筒的政协委员何金彩就将目光聚焦在失智老人如何养老的问题上,她在现场叩问:“谁来照顾将来变老了的我们?”
【提案摘要】
我市大约有5-6万失智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寿命延长,老年性痴呆发病率越来越高,失智老人群体还会增加,随着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越来越多失智老人会处于无人照看境地,或者独生子女因照看失智家长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残酷的社会问题是谁来照顾变老了的我们?
【委员说提案】
构建三位一体
养老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失智了,该怎么办?”何金彩说,如今国家快速发展,改革的红利也应该让普通百姓共同享有,解决养老问题就是为民办实事,刻不容缓。
何金彩建议,市里应尽快构建起三位一体养老护理模式,建立以生活护理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融康复、精神护理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另外,对失智患者要进行病情等级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等级,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和经济补助,并选定综合业务能力强、规模比较大的社区医院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直接对失智老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并可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理念,引进失智特护团队针对每名失智老人个人的身世背景、特殊需求和状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代表委员议政】
医养结合亟须破除壁垒
市人大代表连庆泉说,老年患者长期滞留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一方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综合性医院对其他迫切需求患者的救治;而养老院、家政照料服务机构多以生活照料为主,专业医疗护理处于空缺状态。
2014年以来,我市有4家民办医养融合机构承接省厅试点,通过医院转型、养老机构引进医疗等方式探索“医养结合”。连庆泉说,我市医养结合事业目前仍处于初步试验阶段,大部分养老机构与医院仍隔岸相观,“医在卫生局、养在民政局”,没有破除行政壁垒前,未能达到真正融合。
连庆泉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和服务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创建途径,调动民间社会力量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培养更多“医养结合”机构,丰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市政协委员沈岩明在一份关于完善居家养家服务体系的建议中指出,近年来,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沈岩明说,这份建议来自民革瓯海总支在瓯海和龙湾等地的一份长期调研。主要调研人季克钰告诉记者,他们发现,我市的社区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人切实需求,导致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沈岩明认为,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他建议,可通过温州本地高校和职业高中开设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自行培养和引入社会工作和老年护理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根据需要照料的老人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专业人员,为他们保障应有的职业尊严。特别要加强对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服务,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应将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定期举办失能老人护理技能的免费培训,以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背景调查】
温州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呈快速发展态势,养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的社会课题。其中,那些因年老、疾病或残疾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面临着更多的实际困难。根据市老龄办的统计分析,我市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老人约有5万至6万人,加上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半失能老人,总数在18万人左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