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探讨民间公益的成长烦恼 建议财政公开透明
核心提示:“伪公益少年事件”给民间公益带来信任冲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该如何避免?3月15日,一场主题为“民间公益的成长烦恼”沙龙活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
温州网3月15日讯(记者 张湉) 温州“17公益少年骗捐事件”给民间公益组织带来信任冲击,也在圈内引起热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该如何避免?还要注意哪些问题?3月15日,一场主题为“民间公益的成长烦恼”沙龙活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
微信微博上的募捐大多“违规”
在微信朋友圈中,经常能看见有人发起爱心募捐活动。但温州市民政局民登中心主任、温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蔡建旺却表示,这种现象是“违规”的,个人及大多民间公益组织并没有向社会公募的权利。他补充,目前温州市区仅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及个别公募类基金会具备公募资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媒体会选择和慈善总会建立专项基金来开展爱心募捐。
但在蔡建旺看来,除了“合法”外,“合情”也是能够接受的。比如红日亭接受捐赠,理论上属违规,但道义上又是值得提倡的。
如何识别发起的组织是否规范?蔡建旺称,前些年对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比较高,但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公益事业方面的扶持,让很多社会团体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大家可以通过该组织是否已在民政局登记备案这一条件来判断。“市民一旦发现某个公益组织没有登记,可以打电话向我们反映,我们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追踪处理。如果涉及犯罪,公安部门会处理。”
开通全新网络公益捐助平台
从登记管理和扶持培育的角度来看,民间公益组织应由民政部门来监管,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到“自觉”。
“温州市慈善总会最主要是按章程办事,其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决策、管理的机制,并且在做所有项目前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不能想当然。每一笔的来源去向会定期通过网络和媒体公示,对捐资者提供反馈。”温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芳现场交流经验。
从“17公益少年骗捐事件”可以看出,民间公益组织内的管理存在漏洞,自律方面做得不够,导致这份爱心被滥用。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财务公开。
“公益也是需要成本的。民间公益应该建立财务公开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并以此事件为警钟加强自律和自省。”温州爱心屋网络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王科认为,只要问心无愧地把财务公之于众,还大众知情权,就能够得到信任,可持续地做下去。
王科透露,为了实现信息共享,让财务明细更加透明,温州网爱心屋将联合温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乐善365网”(温州网络公益捐助平台),并于近期开通。该平台将向温州地区的公益机构免费开放,除分享慈善总会的公募权外,公益机构可以实现网络筹款、项目发布、志愿计时、志愿者管理等功能。通过网上公开,爱心善款的去向将不再是一个谜。
做公益不代表不赚一分钱
“要想民间公益变得更加规范,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温州市志工中心主任曹一帆表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规范经费使用,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政策制度,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四是加强研究宣传,推动政府部门、志愿服务组织与科研机构互动合作。
在蔡建旺看来,大多数人对公益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即不图名利,毫无保留。“公益要做得专业化,必须得有人才,得有钱去运作,不能仅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去参与,否则这个行业有没有未来。”他认为,用商业模式去做公益,才能使公益事业生生不息,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公益也不仅仅只是捐款,以众包的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专业的技能参与公益,通过公益这个平台拓展社交圈,肯定自身的价值,是公益的另一个延伸面。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