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兑现“责任书”,政府必须勤政有为
核心提示:
3月18日,全国两会后的第一个“星期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明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对全国人民承诺的“责任书”。从起草、汇报到审议、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始终秉承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纳群言、谋良策、聚共识,最大限度彰显政府工作理念,增强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打造符合人民利益的施政纲领。实招见实效,关键在落实。深得民心的《政府工作报告》要实现真利民真惠民,必须将“白纸黑字”兑现为“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兑现“责任书”,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感,要恪守本分、尽职尽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也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宗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有准确的认知,对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深刻的认知。困难可能还要多、压力会更大,首先是说与施政者听的,是预防针,也是强心针。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适应形势所赋予的岗位需求,也就不适合再坐在那个位置。
兑现“责任书”,必须要有执行力、战斗力,要狠抓落实、勤政有为。“为官不为”20年来首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将重拳治理庸懒怠,也说明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个极端表现是:过去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跑部钱进”,现在却是“拿着钱不办事”,一些批下去的项目、资金就堵在了这“最后一公里”上。如果不打破这种“中梗阻”,《政府工作报告》的许多部署就难以落地,我们可能就跑不赢经济下行压力。正如总理所说,“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一旦出现惯性下滑,想拉回来是很难的。”而经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兑现“责任书”,离不开严格的督查、监管,要完善考评、奖罚分明。如果花拳绣腿可以蒙混过关,干实事的干部就少了;如果“廉而不勤”可以平安无事,想干事的官员就少了。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必须紧紧围绕“三个始终”——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把“干事的”、“混事的”都晒出来,或大力褒奖,或严惩不怠,让“创造型”干部大展身手,让“太平官”无处立足。
兑现“责任书”,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人民的好日子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确保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则是这块地基中的“钢筋”,至关重要。为此,相关部门要抓好时机、用好“政策工具箱”,在“区间+定向”的调控布局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相关改革要持续发力、向纵深推进,加快培育“双引擎”,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相关人员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一抓到底。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明确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部门责任和分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就踏上了今年的“赶考路”。明年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取决于这四个字的执行程度——勤政有为。
且行且谨记。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