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长杨海英:巾帼尚武情更笃
张孚传
人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那么,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在一个薄雾初阳的星期天,第一次见到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现任连长杨海英。尽管事先做了许多侧面了解,尽管曾在脑海中进行过多次想象勾勒,她还是给了我一个小小的震憾——壮实的身材,一袭迷彩服使她显得英气逼人;粗糙的大手,不曾握手便让我感受到那种力量与坚强;朴实无华的话语,言谈间有几份泼辣又不失海岛女性的妩媚。
在她娓娓的讲述中,一个稚气的小姑娘走来了;在她动情的回忆里,一个坚忍的渔家女走来了;在她低低的细语中,一个抱憾的母亲走来了……
杨海英,这位英雄连队的女连长,在她的成功背后,是一滴滴汗水,是一串串艰辛。16年的青春镌刻着……
1970年,杨海英出生在洞头北沙乡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沙这片孕育滋养了洞头女子民兵连的沃土,似乎赋予了杨海英尚武笃兵的基因,这位淳厚、朴实的渔家女,从小就对先锋女子民兵连怀着憧憬和向往。1984年,初中刚毕业,年仅l5岁的杨海英,带着几份天真与好奇加入了先锋女子民兵连。
回想l6年前的那一幕,她的目光中又闪熠出少女的神采。
——她用稚嫩秀颀的双手从连长手中接过钢枪,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荣感在胸中涌动,稚气未脱的学生脸洋溢着激动而自豪的霞晕;柔弱的肩上扛起钢枪来,虽然酸痛但内心却有种莫名的兴奋。
——那一天,她把枪细细地擦,一遍又一遍地擦,,擦得锃亮锃亮的;那一天,她把自己那颗年轻的心灵深深地浸涤在女子连的光荣历史里;那一天,她把梦作得好美好美,梦中她笑得好甜好甜……
年轻的海英那时还不能体味,光荣与艰辛是相与伴随的孪生兄弟。
(一)
刚参加女子连不久,杨海英就被选入尖子班。一进尖子班,事情就忙多了,训练、表演、学习,任务一个接一个,忙得她无法顾及其他的事。那时,海英的哥哥从事张网生产,海况很好,每天都有很多的芒虾需要加工。海英家里人手少,她手脚麻利是个好帮手,可又偏偏忙于训练,有时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芒虾烂掉。
有一天,正是军警民联合比赛,连里派海英作开幕射击表演,任务光荣而艰巨。可就在这时候,她哥哥的船收网回来了,望着海滩上一大堆虾,海英进退两难。看到哥哥没日没夜地劳作,海英真想好好帮他一手;但一想到比赛场上少了她,连队临时抽人不方便,海英心里又惴惴不安。最后,她牙一咬,心一横,丢下了那堆虾,直奔比赛场……比赛完毕,海英回到家,那一堆辛辛苦苦捕来的芒虾已经发臭,一阵阵臭味刺激着海英的鼻腔,揪着她的心。为这,海英好几天都不敢面对哥哥。
(二)
1987年,杨海英正求艺学缝纫。一天,人武部的陈科长找到店里来,一进门就说:“海英,县里又要举行军警民联合比赛,请你回连队参加集训。”
“是吗?”海英抬起眼,看了师傅一眼,师傅正忙他的活。
“怎么样,海英?你一定要参加!”
“我……”
说真的,一提起女子连,一提起训练、比赛,海英的心就产生了莫名的兴奋。然而,师傅待她不薄,就这样离开他,的确说不过去;再说,学一门手艺,学一点谋生之道,以后才好在社会上立足。
“师傅?……”过了很久,海英终于向师傅开口了。
“什么都别说,”师傅说,“只要你还认我这个师傅,你就别去,老老实实学一门手艺;你去了,就别再认我这个师傅!”
师傅的话说得很重,海英知道他是为自己着想。但是,凡是在女子连干过的人,谁能说得出这支连队的诱惑力呢?——没有任何报酬,只有付出,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不顾一切地投身这支连队。这种情愫,也许只有那些在女子连呆过的人才能体味得出。终于,杨海英离开了师傅。
不久,由于她在训练中的出色表现,杨海英被提升为副连长。从此,杨海英便像一根钉子,牢牢地把自己钉在女子连。
(三)
1992年,温州军分区决定举行民兵军事比武,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也要参加。此时的杨海英已经成为连长,她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一天凌晨4点,一个急促的电话把杨海英叫醒了,原来,独自在家的父亲突发急病,杨海英叫上同在连队参训的妹妹急忙赶回家。她们把父亲送往医院,办了住院手续,海英喂父亲服了药,父亲暂时安定了下来。这时,出操的时间也快到了,杨海英心急如焚。作为连长,她不能迟到;即使是海英的妹妹,作为骨干,也不能迟到。她们只好把父亲托付给同房的病人家属暂时照顾,一边通知姑姑到医院来。在跨出父亲病房的那一瞬间,杨海英不忍心再回头看一眼病床上脸色苍白的父亲。
三天后,父亲病情加重需转院到温州治疗,杨海英无法陪同前往,只能送父亲上船。在送父亲上船的路上,杨海英默默地在心里说:爸爸,原谅女儿的不孝,女儿祈祷您早日康复。返回集训地,她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把集训工作抓好,抓出成绩,用它来作为对父亲的一种报答。
又过了几天,杨海英到温州雪山基地做进一步训练。她的父亲刚刚动过手术,还在温州住院治疗。但在雪山基地的7天里,杨海英硬是克制住对父亲的挂念,没有下山去探望老父。
为此,杨海英不知偷偷流了几回泪。
比武结束,杨海英才和妹妹赶往医院,把获胜的好消息告诉父亲。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杨海英都觉得愧对父亲,但每次她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自古忠孝难两全”,杨海英暗暗宽慰自己,她把对父亲的歉意深深埋在心里。
(四)
1995年春,女子连又接到集训任务。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等首长将视察洞头,届时女子连要向首长进行汇报表演。这时杨海英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由于父母、公婆不在身边,
丈夫又外出打鱼,杨海英只好把孩子带在身边。为了不影响训练,她每天天不亮就叫醒儿子,把他送到幼儿园。此时幼儿园尚未开门,杨海英只好把孩子托付给门卫老大爷。下午,等到杨海英结束训练后赶往幼儿园接孩子,园里又只剩下孤零零的儿子和门卫大爷。
杨海英每天早上离开孩子时从不回头再看孩子,每天傍晚接孩子的时候又紧紧把他抱在怀里,门卫大爷看在眼里,既想责备她,又什么都说不出。其实,杨海英自己又能说啥呢?
一天下午训练结束后,杨海英去接孩子。孩子一见到她,叫一声“妈”,扑进她的怀里就大哭起来。杨海英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泪不由自主地滚了下来。她爱怜地抚了抚孩子的额头——滚烫的。海英心里不禁一颤:“孩子生病了!”她急忙抱起孩子赶往医院,一检查,孩子发烧41度。医生为孩子挂了点滴,也许是用药猛了些,孩子竟出现了痉挛抽筋。杨海英吓坏了,脑袋里一片空白。在医生的紧急救护下,孩子才脱离了危险。不知情的医生大声斥责她对孩子不关心,杨海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泪。
孩子平静地睡着了,杨海英那颗已跳到嗓子眼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当晚孩子住院继续观察治疗,她陪在孩子身边,一夜辗转反侧。海英深感自己对不起孩子,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但是,第二天清晨,当她看到孩子烧已稍退时,就又把孩子托付给同房病人家属,匆匆赶往训练基地……
自杨海英从连长手里接过钢枪的那一刻起,自杨海英成为女子连的一名女民兵开始,16年来,杨海英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不知尝了多少苦楚。
16年的青春,16年的付出,这是杨海英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碑,她用自己的行动镌刻着……
久经摔打的英姿展示着……
有人曾十分疑惑,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这面红旗还能永葆其鲜红亮丽。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但是,当人们走近这支朝气蓬勃的连队,当人们走近现任连长杨海英的时候,那疑惑便再也羞于面对这位英姿飒爽的女连长。
作为连长,杨海英不仅自身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军事技能,还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带兵本领。她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民兵骨干,为这支连队浇涛了许许多多的心血。
每年的民兵军事训练多在炎夏,面对似火烧的烈日,杨海英总是依照训练大纲,结合实际,别开生面地展开集训。练队列,她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要领,棱角分明,有时一个动作要教上十多次,直到融汇贯通;练战术,她卧爬翻滚,组织进攻、防御,传授敌火力下运动姿势和单兵战术、多兵协调;搞刺杀,她招式凌厉,威风凛凛,杀气冲天;练射击,她不厌其烦讲解枪支性能,教导射击要领,手把手地纠正射击姿势……就这样,每次训练任务完成以后,杨海英黑了许多,瘦了许多,一次又一次让丈夫心痛不已。
除了常规训练,杨海英和她带领的英雄连队,还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
“铃……,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在女子连值班室响起。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一个狂风肆虐、大雨倾盆的中午。
——l994年8月21日,十七号强热带风暴正面袭击洞头县,风力在12级以上。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铃声就是险情的信号,铃声就是命令。
杨海英和指导员王翠香迅速集合队员,几句简单却锵铿有力的动员后,便率领这支队伍冲入了雨幕,向抢险地点——后海对虾塘出发。
风雨交加中,杨海英和队员们赶到了二垅岭上。透过风雨,杨海英依稀看到后海已是水茫茫的一片,对虾塘已经泡在海水中了。灾场如战场,看到国家和百姓的财产受到威胁,杨海英心急如焚。
“快速前进!”她急切地命令。但是,老天爷似乎故意要和她们作对,从二垅岭到九厅,是一段斜坡,地势开阔,台风在这里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杨海英和队员们根本无法正常行走,就连侧着身走也很困难,只要一抬脚,便被狂风刮退好几步。
“手拉着手,抓紧一点!”杨海英高声喊着,女民兵们一个拉着一个,猫着腰,艰难地行进着,但风越来越大,她们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
“卧倒,匍匐前进!”杨海英果断地命令着,姑娘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趴在地上,像进行军事训练一样。
经过艰难的跋涉,来不及喘息片刻,杨海英带着女民兵们投入了加固堤塘的战斗。她们承担了后方供给线的任务——把石子、沙装进编织袋。这个任务并不轻松,猛烈的大风中,杨海英和她的女兵们象一张张浮萍,只觉得随时会腾空而起;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背上,让人又痛又麻。
杨海英和王翠香紧张而又有序地指挥女民兵们及时、迅速地装袋,因为她知道,环环相扣,自己的工作跟不上,前方就要吃紧。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风雨中,杨海英挥动着铁锹,麻利地装好沙袋;风雨中,杨海英艰难地举起了一铲铲石子。铲石子很费力,用力一铲,只能铲起一小铲。刚一抬手,又被大风吹掀了。最后,杨海英干脆就蹲在地上,用双手把石子刨进沙袋。
风,越来越紧;雨,越下越大……风雨中,杨海英和她的女民兵们艰难而有力地铲着,刨着……
这一年,女子连被温州市委、市府、军分区评为“抗灾抢险先进集体”。杨海英知道这荣誉她们当之无愧。可又有谁知道,她自家也遭遇了台风的劫难……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开了戒”—一他亲自为杨海英和指导员王翠香斟满酒,举杯为女子连连于了五杯白酒……
迟部长紧紧握住杨海英满是泥泞的双手,连连赞叹着:“英雄连队,后继有人呐!”
这是将军在女子连建连35周年前夕,亲临洞头视察,对这支英雄连队的嘉许和赞赏。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l995年5月4日。那天,也许是故意要考验杨海英和她的连队,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在洞头岛北侧的二垄坑射击场,杨海英和她的队员们正冒雨进行一场
射击表演,观看表演的是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上将、浙江省副省长刘锡荣等军地领导。
按计划,32名女民兵分四组登场表演,每组8人。随着迟部长发出“开始”的命令,杨海英的心随之被揪得紧紧。对女兵们的射击本领,她很有信心;对满地泥泞,她知道姑娘们会毫不犹豫卧倒滚爬。因为她带的兵,她了解;她自己付出的心血,她知道。但是,这雨,这倾盆大雨,会大大影响她们的视线。万一失败了,那……她不敢再住下想。其实,未及杨海英细思,第一组女民兵已经迅速卧地举枪,“叭叭叭……”随着一声声枪晌,半空中,一只只在雨中飘曳的气球瞬间化为碎片。杨海英的心里也绽开了欣慰的花朵。
紧接着,第二组队员持枪登场,对100米胸环靶实施精度射击。一阵枪响过后,成绩出来了:l0发子弹平均95环,优秀率达百分之百。观摩台上顿时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里,杨海英那颗依旧悬着的心稍稍放松了一此。
她知道,更为艰难的还在后面。雨,越下越大。第三组队员扛着四挺重机枪上场了。她们动作麻利,训练有素,枪体一架正对着目标;两脚一踩稳固住枪身,每组几个连射就让30发子弹飞出枪膛……她们以平均280环的成绩创造了连队射击的新记录!这时,杨海英知道,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只见靶场上挂满了碟子,碟子直径16厘米。要在百米以外射中碟心,其难度可想而知。第四组队员不慌不忙,迅速展开队形,杨海英满怀信心地望着她的女兵们。随着一声令下,“噗”,卧倒如绿浪翻滚;“砰”,出枪如神弓出箭。枪响碟碎,干净利落,杨海英的心里涌动着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她知道,自己带领的这支连队没有愧对“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这个光荣的称号;她深信,这支久经摔打的连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给红旗抹上哪怕是那么一丝一缕的灰暗……
杨海英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将军那掷地有声的“英雄连队,后继有人”是对这支连队的赞誉,也是对她这位连长的最高褒奖。
面对这赞誉,杨海英觉得几个月的苦训,心血没有白费;面对这褒奖,杨海英觉得几个月的风吹日晒,实在算不了什么。
抢险救灾,沙场练兵,杨海英接过了连长的职务,也担负起了连长的职责,她以久经摔打的英姿展示着……
面对新世纪,英雄的连长耕耘着……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从建连到现在,40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坎坎坷坷,但这支光荣的连队始终队伍不散,传统不丢,思想不乱。
面对新世纪,怎样使这支队伍在曾经有过的光荣历史里程上,不仅能保持荣誉并且还不断地再创辉煌呢?杨海英连长在思索着,在实践着。
(一)
作为一名闻名全国的民兵连队的连长,杨海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她始终注重连队组织建设。每年整组,她总是从严选“苗”,严把政治关、身体关、年龄关、文化关和军事素质关。考虑到这支队伍的特殊性和先进性,连队规定“四个优先”、“四个不编”、“七个不准”,以此来规范每个队员的行为,强化每个队员的规范意识、命令意识和服从意识。
女子连是一支有着军民联防优良传统的连队,在新的时代里,怎样保持这一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杨海英带领女民兵们做了许多许多。近几年来,她们营造“民兵林”27000多株,修筑民问道路8000多米,扶贫帮困54户。她们还经常到北沙乡敬老院做好事,为老人们缝补洗涤,打扫卫生。在拥军活动中,连队主动与驻岛部队结队共建,协助部队做好战士思想工作。逢年过节,她们都到连队慰问官兵,帮助洗衣洗被,被誉为战士们的好姐妹。
在新形势下,女子连的思想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杨海英连长在抓好军事训练的同时,还和指导员一起做好女民兵们的思想工作。
在连队里,许多女民兵正值花季年龄,情窦初开。有些女孩子不顾连队不准谈恋爱的规定,在集训期问偷偷与男友约会见面。遇到这种情况,杨海英总是一方面严格按照连队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又总是在事后将姑娘叫到自己的房间晓之以理,或者和她漫步小径用自己的经历动之以情。
在连队里,有些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备受娇宠。她们可爱但又任性,自我意识强而不善协作。有一次两个女孩因为小事而斗嘴,其中一位还动了手。这在女子连几十年
的历史上是没有的,杨海英十分恼火,立即对那个女孩进行批评,还要她在当日的连队大会上进行反思,写出书面检讨。同时,杨海英又私下耐心细致地对她进行教育,语重心长地跟她谈连队的光荣史,真挚周到地给予帮助。女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后来的训练中,苦练军事技能,成为连队骨干。杨海英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正由于杨海英在连队管理中既严又慈,循循善诱,帮助女民兵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思想问题,才使这支连队始终做到队伍不乱、传统不丢、思想不乱、作风不松、红旗不倒。
(二)
近几年来,杨海英深刻领会上级关于民兵军事训练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指示,在调整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使女子连的军事训练走向了规范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同时,杨海英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民兵军事训练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民兵训练的层次还比较低,民兵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与现代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面对这种局面,如何提高女子连的科技素质?如何在缺少科技优势和装备器材的情况下,实施科技练兵的要求,并取得好的效果?……一系列的难题摆在了杨海英面前。在上级领导下,杨海英经过苦苦思索,确立了训用一致、突出重点、分类施训、注重实施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杨海英立足现有装备,着眼执行任务的需要,调整训练任务,改革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训练质量。
在进行专业理论和高科技常识学习时,连队改系统讲解为设疑自习,集中解释。在教学模式上,改教员讲、学员听为讲练研并举。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三个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严格训练与科学练兵相结合,正课训练与业余训练相结合。整个训练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掌握、巩固的过程。杨海英在这整个过程中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作为基层民兵的一员,她也是第一次加入科技练兵的行列,作为连队的指挥者,她要学得比“兵”们快并能够指导“兵”。
杨海英的心血换来了硕果,在短短两个月的集训中,女子连系统学习了通信、救护、高机、加农炮等13个全新的专业课目。在随后的汇报展示演练中,受到前来检查指导的上级军事机关首长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好评。
杨海英,这位普通的基层民兵连长,尝到了科技练兵的甜头。
(三)
有人问杨海英,“既当连长,又当镇专职武装干部,累吗?”杨海英肯定地说:“累。”但除此之外,坚毅的连长便不愿多谈。
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她觉得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党和这支连队培养了他,给了她许多荣誉,她不能辜负许许多多关注的目光。
杨海英以她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在连长和专武这两个位置上奋斗着,创造着。作为连长,她抓连队组织建设,抓军事训练;作为专武,她抓民兵基层建设,抓征兵工作。作为连长,她身先士卒,起垂范作用;作为专武,她勤勤恳恳,服从工作大局。作为连长,她发扬传统,争创连队新的荣誉;作为专武,她安心本职,谱写人生新的篇章。
杨海英忙碌着,耕耘着。在训练场上,人们看到她英姿飒爽的风采;在专武天地里,人们看到她孜孜不倦的身影。在连队里,女民兵们钦佩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在机关里,同事领导们赞赏她兢兢业业的奋斗。
杨海英,一位坚强的女性,耕耘着两块绿野;杨海英,一位英雄的女性,播种着两片新绿;杨海英,一位平凡的女性,收获着两枚绿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