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三大药方实现赶超发展 企业金融风险成路障
30年前,“温州模式”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30年后,“温州模式”招牌已然黯淡,互保联保危机阴影挥之不去。
近年来,温州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房价领跌全国,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企业金融风险已成为制约温州赶超发展的最大路障。为此,温州开出了温商回归、转型升级、化解金融风险等组合药方。4年过去了,温州经济刮骨疗伤效果如何?企业是否走出了互保联保危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30年前,凭借大胆和勤劳,以及宽松的政策环境,温州人赚取了第一桶金,“温州模式”横空出世。30年后,这座中国民营经济之都正在为重新擦亮“温州模式”招牌而苦苦探索。
温州市市委书记陈一新介绍说,目前温州还有不良贷款余额317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85亿元。按去年化解近400亿元来计算,假设今后不再新增不良贷款,至少需两年时间才能消化企业金融风险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金融风险化解之日,就是温州经济赶超之时。
不过,相比百亿级别不良贷款余额,信心的重建恐怕更难。温州经历以互保联保模式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危机之后,银行和企业似乎成了“对头”,而以血缘、邻里关系为纽带的温商抱团精神也受到创伤。
为此,温州开出了温商回归、化解金融风险、产业转型升级三道药方。
温州经济缓了口气
今年一季度,温州的经济答卷不算难看,比如GDP在浙江省的排名,温州与衢州并列第七,位次比上年前移了三位;28项经济指标中,有14项指标位次前移,且前移幅度较大;工业、投资、消费三个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投资数据颇为抢眼,一季度温州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31.41亿元,增长36.3%,拉动投资增长15.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温商回归”这个温州招商一号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季度温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6.7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到位资金21.6亿元。
不过有些数据并不乐观。作为传统产业的集聚地,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服装业、制鞋业发展放缓,增加值同比只增长3.0%和2.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并且,一季度温州市不良贷款率高达4.53%,升高趋势明显。
房价方面,从2011年9月至今年3月,温州商品住房价格已经连续下降43个月,其中3月份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4%,累计下降23.5%;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8.2%,累计下降26.5%,成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表示,温州经济现在处于调整期,这种调整非常正常。温州经济之所以最早调整是因为温州走在市场经济的前端,相信这波调整最早走出来的也是温州。
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国家还是浙江省内安排的大型项目,落户温州的都比较少,习惯于民营经济一条腿走路的温州经济在要素制约下吃了大亏。如何实现产业从“低小散”向“高大上”升级,成为温州经济再续辉煌的关键。“对存量实行整治整合,对增量通过引进重大项目,特别是引入一批国字号、省字号以及符合温州产业发展导向的投资项目,来带动温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温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州模式”再出发
所谓“温州模式”,按照陈一新的话说,就是以民本经济为本质、以市场经济为精髓、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有限有为有效为政府治理内核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温州模式”其实是一种“被逼出来”的模式:温州在发展初期既无政策扶植,又无外资投入,国有经济又少,国家的补贴也相应较少,温州人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
周德文指出,近年来,由于实体经济利润下降,金融危机后,一些温州老板选择“脱实就虚”,把资金投向热点领域,房地产、煤矿、石油、棉花等只要能炒的领域都去尝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庄吉集团。温州民企巨头庄吉集团旗下6家公司上个月申请破产重整,多位熟悉该企业的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庄吉并非倒在赖以发家的服装领域,而是盲目的多元化策略和决策者投机心理拖垮了企业。
2006年9月,庄吉集团先后收购、兼并乐清凯泽船业、鑫煌船舶、远东船舶等三家船业公司,随后在温州乐清成立了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事与愿违的是,2008年5月以后,反映海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指数一路下滑:2008年5月20日为11793点,2013年年度均值为1202点,今年4月9日跌至580点。
一位与庄吉集团老总相熟的企业家告诉记者,造船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庄吉集团无疑在时机判断上出现了失误。他们当时可能更看重的是凭借造船业而取得的海岸线经营权,但海岸线需要等开发到那里才有价值,庄吉集团没有等到那一天。
类似的例子在温州并不鲜见。因此,“温州模式”再出发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陈一新说,创新发展“温州模式”,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未来还要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
企业金融风险犹存
然而,企业金融风险已成为温州经济陷入困境的综合体现,是制约温州赶超发展的最大阻力。
据介绍,企业金融风险爆发之前,温州GDP增速的10%左右是由金融业增加值贡献的。去年企业金融风险导致金融业增加值下降,相当于拉低GDP增速1个百分点。
目前,温州“两链”(资金链、担保链)危机对金融土壤的破坏仍在修复中。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存、贷款余额分别仅增长1.7%和2.8%,增幅回落明显。
今年是温州金改三周年,而金改的根本任务就是破解“投资难”和“融资难”问题。
当地政府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保护优质企业、帮扶正常企业、重整破产企业、打击逃赖企业”的分类化解方式,市县两级共处置重点风险企业130多家,向银行推荐优质企业约2000家,对3000多家企业落实帮扶措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实现“双降”。
恒丰银行温州分行零售部负责人何冬表示,温州金融正在慢慢缓过来,从2011年危机集中爆发到现在已经4年了,宏观经济目前处于筑底期,央行也频频降息,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起到了很好作用。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大概是7%左右,远远低于民间借贷20%上下的利率水平。
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当地政府对银行提出的帮扶希望包括,对涉及担保责任的企业,慎用司法强制手段,能不诉则不诉,涉及诉讼时效等特殊原因的,按照起诉不追责的原则,不冻结银行账户,不保全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维护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营等。
回望近几年温州民间金融生态,何冬说,以前企业动不动就跑路,现在很少听说有企业跑路,政府也下了很大力气,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没有找到好的方式,互保联保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产生过效果,但也出现了问题。
陈一新提到,今年要研究制定新的“金改12条”,努力推动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有效对接、银行大资本与小微企业有效对接、各类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对接,力争在创新金融服务、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地方资本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路子。
《《《
专家访谈
专访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以时间换空间化解互保联保危机
历经30年风雨,温州这座先于中国其他地区迈入经济新常态的城市,目前正寻求二次腾飞。温商回归、金融风险化解、产业转型升级等概念被频频提起,左右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为了纵向梳理“温州模式”的沿袭,并从现实出发剖析温州经济赶超发展的优势与包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温州模式”是逼出来的
NBD:“温州模式”自提出以来,今年刚好30年,您怎么看待“温州模式”的产生?
周德文: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是最欠发达的地区,人多地少没有资源。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不能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投资,但国家对温州几乎没有投资,当时温州的交通条件也很差,对外连通就只有水路一条,和外界最主要的联系渠道就是东海。
所以说温州模式是被逼出来的。
改革开放春风一来,很多东西可以做了。当时号称十万农民洗脚上田,走出温州。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带来了大量市场信息,计划经济开始往市场经济转换。比如西安缺的商品上海有,温州人得到信息后,就从事长途贩运。另一个好处是对市场需求特别敏感,能够抓住一切市场机会。
NBD:您怎么看待“温州模式”的传承和延续?
周德文:可以说当年的温州模式和现在的温州模式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人只要勤奋,肯吃苦,有勇气和胆量,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面。大家还在沉睡,你已经清醒了。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市场经济,温州的优势已经没有了,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也不行了,低成本低价薄利多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
但温州模式并不会消亡,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进化。在这个角度看,温州模式是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也不会消失。
温商“脱实就虚”的教训
NBD:您怎么看现在的温州经济?
周德文:温州人有经商传统,抓住了政策和人口红利,但现在不是小商品时代了,互联网经济已经崛起,坚守传统产业不拥抱互联网就会被淘汰。
我们不应该过度吹嘘温州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里更应该反思温州模式怎么和时代结合,温州与互联网+怎么结合。
但不能忽略的是,温州仍有竞争优势。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温州人积累了巨大财富,尽管金融危机导致财富缩水,但温州的民间资本还是很发达。温州民间固定资产有1.5万亿元,流动资本有8000亿~10000亿元,这是基础。
温州还有灵活的民营企业机制,是民营企业之都,企业机制是在大风大浪中磨炼而成,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也是温州经济再次崛起的基础。
NBD:您怎么评价金融危机以来,温州和温商的这种探索?
周德文:曾经以低成本、小作坊创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温州产业,近年来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承受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生存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温州老板们一方面试图通过多元化投资以获得回报最大化;另一方面,将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高利贷运作,炒“快钱”、炒“热钱”。
温州资本进军山西煤矿,收购新疆油井,投资范围越来越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资本开始涉足房地产、创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还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投向民间借贷市场。
温州老板更喜欢收益快、短期回报高的项目和产业,并相互跟风,但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投资方式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我觉得温州就应该做中国民营经济之都,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资本市场,把温州打造成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温州在中国、世界出名也是因为民营经济,实体产业空心化、“脱实就虚”已经得到了教训。
投资环境吸引温商回归
NBD:您怎么看待温商回归对温州经济的提振?
周德文:据不完全统计,温州有60万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在全国211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在外创办企业2万多家,创办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
230多万温州人外出谋生,大量企业外迁发展,是因为当时温州资源要素匮乏,交通闭塞,优惠政策少,关卡多、办事难。现在,温州已今非昔比,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温州投资的软硬环境都已大为改观。
温商回归,既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的作用,也有温州投资环境改善,发展机遇吸引的因素。
NBD:化解融资链和担保链带来的金融风险一直是温州政府的重要课题,您怎么看?
周德文:互保联保危机目前有的已经蔓延至第六圈,这十分可怕。温州要化解互保联保的危机,我觉得可能至少要200亿元,让银行去解决,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只能是政府制定政策,用时间来换空间。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确处于深度危机中,一方面因成本上升而利润微薄,一方面又面临较大的资金链断裂危险。这其实也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淘汰过于劳动密集型和落后的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对比而言,诸如高端装备、生物工程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利润都能达到20%左右,而部分传统产业的利润甚至低至3%。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产业升级,温州也存在这个机遇.以制鞋为例,温州现在面临利润摊薄问题,但意大利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出现企业倒闭潮呢?关键还是要在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这可能就需要企业的兼并重组。温州不需要那么多小微企业,合理的重组能让整个地区经济受益。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