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
事件回放:被逼当“虎妈”其实很无奈
在朋友眼中,市民谢女士是一个地道的“虎妈”。她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她给儿子报了3个培训班,周六参加作文班和英语班,周日学习钢琴。暑假还没到,谢女士已经开始为儿子物色各种培训班了。
“谁天生就是‘虎妈’?还不是被逼的。”谢女士觉得很无奈,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但是上了学发现,身边很多孩子都在外面学奥数、外语等等。“其他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将来怎么跟得上?”谢女士说。
记者调查:身边的“虎妈”“虎爸”很普遍
幼升小、学区房、培训班等等,是在家庭教育中引爆矛盾的几大焦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苦一点,为孩子多创造发展条件”、“每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上演着现实版的“虎妈”“虎爸”。
前段时间,瑞安市新岚雅培训有限公司邀请了台湾知名教育专家李孟洁开展公益讲座,讲述如何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升小衔接工作。现场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其中就有不少“虎妈”。
每周六,李女士都要开车送女儿去温州上钢琴辅导班。李女士还有个小儿子,刚上幼儿园。丈夫在外跑业务,经常不在家。李女士只好带着儿子一起陪女儿学钢琴,一待就是半天。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在她眼里,孩子的学习比什么重要。为了孩子的各种培训,李女士拒绝了很多聚会和邀约,甚至在家里当起了全职主妇。
市民孙先生3年前在杭州市区买了一套学区房,小区附近就是杭州的一所小学名校。孙先生介绍,现在女儿才3周岁,新房交付的时间刚好在女儿上小学之前。与他一起买了同一个小区“学区房”的,还有好几个朋友。
除了现实中随处可见的“虎妈”“虎爸”,大家还能从媒体上发现更多类似的父母。蔡美儿任教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她为两个女儿制订了十大戒律,如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等。她毫不讳言,在教育过程中会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高压手段。
除了“虎妈”,还有一位更狠的“狼爸”,名叫萧百佑。在藤条和鸡毛掸子的教育之下,他把3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也许,正是因为“虎妈”和“狼爸”的成功,才有了那么多的追随者。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一直备受争议。毕竟,现实中能成就多少个蔡家女和萧家男呢?
他们说:
夫妻俩在孩子问题上常吵架
市民郑女士:电视剧里,“虎妈”和“猫爸”经常因孩子闹别扭,我家也这样。孩子他爸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我们经常因孩子教育问题争吵。他认为我娇惯孩子,我认为他方法不当。在我们家,可以说,只有亲子关系,没有夫妻关系。从孩子出生,我们就一直为了孩子的各种问题而吵架。不知道这样下去,他和孩子,我和他之间是否会越来越疏远?
不支持“虎妈”“狼爸”式教育
市民金先生: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快乐、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虎妈”“狼爸”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
嘉宾说:
教育最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频蕾:从古至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就方法而言,有人推崇“虎妈式”教育,坚信严师出高徒;有人推崇“猫爸式”教育,相信民主出活力。究竟怎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相信每一位父母心中自有不同的答案。
其实,到底应该做“虎妈”还是“猫爸”的争论,体现的是一种走捷径的心理。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教育案例都是某种教育理念与孩子自身特点的结合。只有在教育上真正用心的家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我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才最重要。从学前到小学三年级,应该以娱乐性的教育方式为主。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至初中,则是孩子各方面习惯、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段。孩子在哪个年龄段,你就一定要以那个年龄换位思考,家长要做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严厉管教,小孩子在人格形成之前,家长要和孩子经常进行有效沟通,如果过了这个阶段,再想重新塑造孩子就很难了。
家长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为孩子报各类培训班,不仅要看孩子的兴趣,还要看年龄和心理特点,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万万不可取。高压方式的教养在短期内比较高效和省事,但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比高压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因为家长需要更多的自我克制能力和耐心。了解孩子需要做什么,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以及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上不上最好的小学,也不重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整个学习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家长寄希望于好的小学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提早开发智力,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孩子早期人格的建立、心理健康的发展,比学习能力更加重要。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虎妈猫爸”的家庭组合——母亲过于强势,控制着整个家庭氛围、各种大小决策;而父亲过于弱势,在重大家庭议题上没有话语权。有些夫妻经过磨合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关系模式,但“虎妈猫爸”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在健康关系的家庭里,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状态。不然,潜移默化下,女儿看起来不像女儿,儿子看起来不像儿子,那问题就真的来了。(记者蔡玲玲)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